商师96级1班毕业20年

上善若水

<h3> 这张是我们当年的毕业照,同学们还能找到当年曾经年轻的自己吗?</h3> <h3> 亲爱的同学们,二十三年前,我们怀揣着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商师,缘分又让我们神奇般地坐进了九六级一班的教室。三年里,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我们一起奋进,共同迈步;我们一起欢笑,共同向上……时光啊,一晃就是二十年,亲爱的你,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学号吗?</h3> <p class="ql-block">为了一解同学们对商师的相思之苦,张霈和位纪坤两位同学顶着炎炎烈日,费劲口舌,才走进校园为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和视频,在这里,让我们深情的对两位同学说一句''亲,辛苦了''</p> <h3> 亲爱的你,还记得操场上那棵见证了我们三年中师生活的那棵法桐吗?现在的我们只能追忆她了!</h3> <h3> 在这个小排球上留下了我们舞动的身影,在这里挥洒下了我们青春的汗水,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排球比赛时紧张的腿直打哆嗦(哈哈……)!</h3> <h3> 朝思暮想,我们盼来了毕业20年相聚。今天,当不惑之年的我们相聚在这里,回味当年的书生意气,咀嚼二十来年的酸甜苦辣,各自的人生都别有一番沉浮与历练。回首曾经的青春年少和悠悠往事,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馨。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一次短暂的相聚,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但却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这就是深深的同学情,一生一世的情谊。相信这次聚会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记忆里。</h3> <h3>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之间,我们毕业,屈指一算整整20年,寒来暑往恰恰一个轮回。想当初,我们懵懵懂懂进入商丘师范,同窗苦读,朝夕相处,在相同的压力下挣扎求索,在艰苦的条件中成长成熟。今天回想起来,那商师时代生活的一幕幕、一桩桩仍然历历在目,让人激动不已!可记得当年听过的趣味课堂,可记得排着长长的队吃上一碗“素面”依然喜气扬扬,可记得教室里那写不完的三笔字,交不完的三笔字,听不完的老师的谆谆教导?可记得傍晚的操场埋藏着我们多少深深浅浅的心事?等等等等。 那3年发生的故事,沉淀了20年依然那么新鲜,那么让人感动,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咀嚼、去收藏。特别是当我们走上社会,在品尝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之后,在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才发觉商丘师范的岁月和同学之间真诚、质朴的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而回味无穷。那种经过艰苦岁月沉淀的商丘师范同学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分不开的缘,就像陈年的美酒,愈久愈纯香,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我们彼此的思念日益加深,互相默默的祝福从未间断。<br></h3><h3><br></h3><h3><br></h3> <h3> 听着我们当年每天在课前都要唱的歌曲,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h3> <h3> 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今天的聚会,愿我们的祝福能跨越时空的阻隔传到他们身边,温暖他们的心房。亲爱的同学们,古人云,无酒,何以逢知己;无酒,何以诉离情;无酒,何以壮行色。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今天的相聚,为我们的友谊、为同学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爱情更加甜美、家庭更加幸福、事业更加有成,干杯!</h3> <h3>  负责点菜的张霈同学,席间几次问菜是否合乎大家的口味,还有其他几位负责的同学,也不止一次的说到:招待不周,请原谅。其实同学相聚,我们主要在乎的是大家在一起,能够聊聊当年,叙叙往事,心里就已经非常满足,你们这么热情的款待,真诚的谢谢你们!感恩感谢你们几天来辛勤的付出!</h3> <h3>  韩素娥同学说:20年前后变化的是年龄,是外在,是生活,不变的是我们依旧亲切的同学情,是我们上学时代的称呼,是我们在一起畅谈的开心,人生还有多少个20年,我们都会珍惜真挚的感情。当年最美的年华遇到最好的你们,促使我变成最好的我,所以就有了最好的我们</h3> <h3>  杜艳丽同学说:虽然时隔二十年没见,这次相见每个人没有变,还是那样的脾气,那样的性格,那样的调皮,那样的可爱,估计只有在同学们面前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不伪装,不做作,不势力,不攀附。</h3><h3> 王黎丽同学说:容颜易老,初心不变!</h3><h3>时光易老,我们不散!</h3><h3>------永远的商师九六级(1)班!!!</h3><h3> 林秀玲同学说:亲爱的老同学们,这次聚会在多位同学的精心准备和策划下让我们再度相聚,共叙友情!感谢你们!让我们暂时忘却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辛劳重回少年时。玉红更是让这次聚会更完美,谢谢大家默默辛苦地付出!这是我们往后余生美丽的回忆!</h3> <h3> 李爱灵同学说:20年归来 你我仍是少年</h3><h3>首先感谢本次活动组委会同学的用心良苦,和挥汗如雨,才有我们今天的欢聚一堂。</h3><h3>我始终认为自己很幸福很幸福,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们,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他。你们是我今生最美相遇,最幸福的拥有。能见到大家都好好的,那种心安只有你们能懂。世界冷漠,你我用友情,亲情,爱情点亮人生。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N年我等你们。</h3><h3>祝同学们 , 快乐相随</h3><h3> 幸福永远</h3><h3> </h3> <h3>刘振同学说:</h3><h3> 和同学一起游古城,</h3><h3>心情不一样:多想回到学生时代的闲情雅致。</h3><h3>感受不一样:同行者不是亲人,是难舍的青春!</h3><h3>态度不一样:唯恐错过任何一寸景色,其实每一个人不也是一个景点吗?</h3><h3>这一切都源于――给时间一点时间,也阻止不了过去成为过去!</h3><h3>周振强同学说:</h3><h3> 可能是平凡的自己遇见了最好的班集体才有我们最好的时光年华和一生不遗憾的同学们</h3> <h3> 李守亮同学说:20年,世界变化太快,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易逝;20年再聚首、感慨很深,我们有着太多感动,值得用一生去守护。</h3><h3> 由于时间仓促,天气炎热,如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h3><h3><br></h3><h3> 马召艳同学说:@李守亮 你太客气啦守亮哥!今天大家玩儿的很高兴,热、累并快乐着!!!</h3> <h3> 吃过午饭,我们去游了火神台。对于我们上师范往返的必经之地——火神台,我并不了解,今天听导游讲解才知道火神台原来这么著名,回来之后百度之。</h3> <h3> 查询结果:阏伯台,古称商丘,民间称火星台、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上22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阏伯台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商族始祖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又被称为“商丘”。 2000年9月25日,阏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 我们来到华商文化广场。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商人为主题的广场,广场大门采用3个变形的甲骨文“商”字作为基本造型,门顶雕以玄鸟,寓意为“玄鸟生商”,3个“商”字形的门相连,寓意为商族之源,商人、商业之源,商朝最早的建都地,称为三商之门。</h3> <h3> 这个被称作——“富商大道”宽9米,长198米,从大门直达拜台。大道由19组货币组图构成,分别为夏、商、周、秦、西汉、新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等19个朝代的货币。每组货币组图为一个朝代货币组合,货币由青石刻成, 中间为大货币,周围依次为中、小货币,寓意为小钱聚大钱,货币中间的缝隙由白色鹅卵石填充,每组图案的四周均由头部向内红色花岗岩刻成的蝙蝠图案,寓意为招财纳福,整个大道共铺有历代货币260余种,4600余枚,堪称中华钱币的一部通史。同时,在每组货币内均有一首刻在黑色花岗岩上的诗文,高度概括了每个朝代货币的特色,19首诗又组成了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华钱币吟》。</h3> <h3>  我们身后的的雕像是华商始祖——王亥</h3><h3>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子姓,又名振,夏朝时期商丘人,商族。他是商国的第七任君主、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王亥是王姓始祖。</h3><h3> 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部落剩余的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始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h3><h3> 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h3><h3><br></h3> <h3>累!</h3> <h3>热</h3> <h3>两三点左右的太阳下更热!</h3> <h3>并快乐着!</h3> <h3> 当年班级里的开心果,大家在一起仍然童心未泯!开心的像个孩子!</h3> <h3> 后又去了商丘博物馆。在博物馆里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应天书院的发展史,以及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我们个个听的入迷。不要小瞧现在并不起眼的《应天书院》,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h3> <h3>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前身为“南都学舍”,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升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位居中国四大书院之首。</h3> <h3> 今天的我们已不再年轻,只有和老同学在一起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期待下次再相聚!</h3> <h3>李红霞同学的感悟:</h3><h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觉己经毕业二十个年头了。时间也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窗之情。</h3><h3> 二十年的风华岁月,弹指一瞬间。当时的我们,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今的我们已是不惑,正直人生的中年,正经历着风雨,阅读着沧桑。</h3><h3> 今天,看到大家的笑脸,好像又回到了那个二十年前的我们,一张张笑脸依然亲切,一声声欢声宛如从前。</h3><h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三年的学习生涯,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学习的快乐,更收获了友谊。尽管岁月的风霜已悄悄的爬上了我们的眼角,青丝也着了少许的白发,可岁月的沉淀,让我们有着更加丰富的人生色彩。生活的磨砺,使我们有了更加沉稳的人生态度。</h3><h3> 白居易曾说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能够遇到你们,花光了我所有的运气。二十年的聚会,是一个句号,也是新的开始。不好说我们何时还会再相聚,但是,请记住这一刻的我们。希望我们在耄耋之年时,还会像现在一样年轻。</h3><h3> 在此,特别感谢老同学们的热情款待和精心为我们安排的古城之游!</h3> <h3>江政权同学感悟:</h3><h3> 二十年前我们共同来到我们的圆梦之处――商丘师范学校,三年苦读后,我们各自飞翔!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齐聚商丘,共谈人生,齐谈感悟,难忘难舍我们的那份手足情!不久的将来,我们商师九六级一班的同学们将会展翅高飞,实现我们各自的人生梦想!我在这里再次说一声:感谢商师,感谢九六级一班、感谢全体同学们!我的梦中一定有你!最后祝愿所有商丘师范九六级一班的同学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万事如意!</h3>

同学

我们

书院

商丘

相聚

商师

当年

天府

二十年

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