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翻开高密东北乡的教育发展史,有一所抹不掉的神奇学府——“十一中”,60年建制初中,,名称十一中,70年改制高中,80年又改制国办重点初中,后又改制幼职中。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承载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种优秀人才。 我这个地道的东北乡人,学生时代在此勤奋的读过书,工作时在此挥洒过汗水,在这里任教21年,有幸参入和见证了它变迁的全过程。从这里走出来的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许多都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我也在这里收获了丰厚的师生情、同事战友情,这些都成为余生的宝贵财富,伴我在欢乐中前行。今天展现的是改制国办初中时期在此校就学的,任教的部分师生欢乐相聚的美好时光。</h3><h3>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改制国办初中时学校走的是精英路线,学生是从各地考试选拔上来的。学生勤奋努力,教师认真耕耘。教学配合得心应手,送出许多优秀毕业生。这应该是十一中比较辉煌的时光。</h3> <h3>张友勤和高思合就是国办初中时就读的学生,既是师生聚会的联络者更是操心费力的组织者。几次聚会全程陪护。</h3> <h3>看看田印老师现在的形象</h3> <h3>岁月为当年清秀帅气的小鲜肉,添上了白发。可精神头不减当年呀!</h3> <h3>冯培林是聚会师生中具有特殊代表的人物,他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他曾是该校的学生,也任过该校的教师。</h3> <h3>郭言强因家中有事,争取团聚了一次。</h3> <h3>你看他高兴地笑喷了</h3> <h3>再看看当年威武潇洒的高仁胜老师,好像变化不是很大。</h3> <h3>多般配的一对伉俪啊!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范淑云也在此校任教过。</h3> <h3>曾经的同事得以相见,高兴啊!</h3> <h3>这同事又是学生媳妇,缘分哪!</h3> <h3>特意留影纪念</h3> <h3>第一次见到友勤的媳妇,真高兴!郎才女貌,鸾凤和鸣,幸福美满一家人。</h3> <h3>仪兆荣、郭爱华老师都是国办初中时期任课老师,时隔多年,终于得以相见。</h3> <h3>刘旭东,国办初中的第一届毕业生。经过多年的拼博奋斗,现在已经是央企老总。身居要职,责任重大,在百忙之中赶回家乡,为的是师生相聚。这份真挚的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深深地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h3> <h3>多年盼望相见的的心愿,今日得以实现,师生亲切交谈。</h3> <h3>好像有说不完的陈年旧事</h3> <h3>张友勤即兴赋诗一首:大暑时节师生聚,往事如烟一幕幕,我等有缘不多叙,一片诚意在酒壶。</h3> <h3>由于分别的时间太久,相聚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短促,大家意犹未尽,都感觉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为了常温幸福时刻,留住开心美好的时光,特做美篇留做纪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