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阳美篇:《我看到的“两江四湖”》

兮阳

<h3>提起“两江四湖”(“两江”:指漓江、桃花江市区段;“四湖”: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环城水系长7.3公里,水面积38.5万平方米,湖内共有11座桥,被誉为“桥梁博览馆”),在桂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真正了解和亲身体验的人可能不多,本人就是其中之一,虽在桂林生活了近四十年,对“两江四湖”似熟悉又陌生,有些知名景点去过,如象鼻山、伏波山,也有很多未曾涉足的地方,知道一些也只是从媒体上获得,真可谓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身为“两江”之一漓江边的桂林人,总觉得有些遗憾!最近,围绕“两江四湖”这一主题大胆的、粗略的游览、体会了一番,拍了些照片、录了些视频制作成“美篇”,分享给朋友,并以此向《美篇》成立四周年献礼。这是象鼻山,处在漓江和桃花江汇合处,因地里位置独特,形象逼真,成了桂林的标志(城徽)。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南方分会场就设在此,象鼻山于2013、2014年连续两次被中央电视台评定为“中国最美赏月地”。▽</h3> <h3>象鼻山江边部分石刻,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赞美桂林的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左)▽</h3> <h3>“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入口。▽</h3> <h3>象鼻山景区的游客。▽</h3> <h3>这张照片是“三山”同框,右边是象鼻山,中间是塔山,左边是穿山。▽</h3> <h3>漓江上活泼可爱的“小象”,正朝着大象的方向游去。▽</h3> <h3>放暑假了,小朋友来漓江玩,他们和“小象”戏水,看他们玩得开心,大人心里也高兴,明年还要来!▽</h3> <h3>漓江的水清澈干净,家长带着孩子坐在江边尽情玩耍,玩水的同时观看远处的象鼻山,悠然自得!▽</h3> <h3>累了,大树底下好乘凉!▽</h3> <h3>这是漓江象山水面一段视频。▽</h3> <h3>紫洲公园,处在象鼻山对岸,赏月、观看象鼻山最佳的地方。▽</h3> <h3>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h3> <h3>唐朝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头像。唐光和十二年(817年),柳宗元来到桂林,写了《紫家洲亭记》,是文中最早颂扬桂林山水的名篇,明确提出了桂林“境之殊尤”,“是亭之胜,甲于天下”之说。是后来宋代王正功所写“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渊源所在。▽</h3> <h3>“岁寒三友”。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著名艺术家田汉(戏剧艺术家、国歌词作家)、欧阳予倩(戏剧艺术家、教育家)、徐悲鸿(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相继来到桂林,组织领导了大后方抗战文化救亡运动,愈为“岁寒三友”(自左至右: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h3> <h3>紫洲公园里的竹林小道,幽深宁静,空气清新,游人流连忘返。▽</h3> <h3>伏波山景区。▽</h3> <h3>伏波山,临江而立,秀美俊俏,传说是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山下有还珠洞、千佛岩、试剑石、千人锅、大铁钟等景点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园文物于不足一万平方米范围内,成为独特的桂林山水的缩影。它像一名卫士,高大挺拔,威武雄壮,屹立在漓江西岸,昼夜不停地守护着美丽桂林!▽</h3> <h3>伏波将军像,座落在秀美的滨江北路。▽</h3> <h3>试剑石。▽</h3> <h3>还珠洞里的游人。▽</h3> <h3>伏波山上拍的桂林一角。▽</h3> <h3>伏波山上拍的视频。▽</h3> <h5>叠彩山,位于漓江西岸,伏波山以北一公里处,五A景区。▽</h5><h3><br></h3> <h3>叠彩山上拍的(南面)桂林城,清澈的漓江由北向南,壮观的解放桥横跨东西,还有伏波山、象鼻山、穿山、老人山、独秀峰、七星公园等景点尽收眼底,一派壮美迷人的山水景象!登上叠彩山自然就明白了桂林老城区为何不建高楼大厦的原因。▽</h3> <h3>叠彩山往东方向,同样是美丽的景象,漓江像一条美丽的飘带,自北向南穿城而过。▽</h3> <p>叠彩山上的石刻,陈毅元帅到桂林游览后留下赞美的诗句:“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p> <h3>1963年1月朱德总司令和徐特立老革命(毛主席的老师)登上叠彩山留下的诗句。朱总司令的诗:“徐老老英雄,登上明月峰,登高不用仗,脱帽喜东风!”;徐特立老人的诗:“朱总更英雄,同行先登峰,拏云亭上望,漓水来春风!”▽</h3> <h3>贺敬之(前文化部长)、邓拓(前《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的诗。其中贺敬之的诗句:“如情似梦漓江水,神姿仙态桂林山”!(右)▽</h3> <h3>康有为讲学处。▽</h3> <h3>叠彩山明月峰的《拏雲亭》,海拔223米。▽</h3> <h3>叠彩山上的“明月峰”(朱总司令书)。▽</h3> <h3>叠彩山上立的石刻: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h3> <h3>叠彩山上360度看桂林城视频。▽</h3> <p>靖江王府(桂林王城),座落于漓江西岸,明朝藩王靖江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建成,南北长556米,东西宽355米,占地面积19.78万平方米,该府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宫,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1921年孙中山集师北伐曾驻节于此,1937年为广西省府所在地,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址。由于地处市中心,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还有一说:去桂林不到王城,就如同去北京不到故宫。</p> <h3>靖江王府城墙,高7.92米,厚5.5米,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h3> <p>桂林王城正阳门的“三元及第”,“三元及第”是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士子的最高荣誉。自随唐开科取试以来,历朝历代1300年间,全国连中三元仅13人,然而广西竟占两名。这两人一位是冯京,生于1021年,北宋宜州人。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比大文豪苏东坡出道在先,苏东坡在他的诗文记下冯京给他讲述羽衣仙女的故事。青年苏軾还得到过冯京的举荐。另一位是陈继昌,临桂人,生于乾隆56年(1797年),卒于道光29年(1849年)。陈继昌是全国13位“三元及第”最后一位,有一副楹联“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举盖世,第十三人”,说的就是陈继昌。▽</p> <p>这是陈继昌的雕像。▽</p> <p>在王城两侧的“东西巷”,原来是民居,经改造后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古迹也加入新的时代内容,是了解桂林文化、历史和休闲旅游的地方。▽</p> <h3>独秀峰,座落漓江西岸,靖江王府内,相对高度66米,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一枝独秀,有“南天一柱”之称。与叠彩山、伏波山形成三足鼎立,是桂林城内著名山峰之一。独秀峰山顶上有独秀亭,可观赏桂林全城景色,山下有读书岩、太平岩、石刻、福全井、月牙池、中山纪念塔等景点。▽</h3> <h3>穿山公园(位于漓江东岸)内王正功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碑文。王正功(1133——1203),字承浦,南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曾在桂林任职三年,嘉泰元年(1201),时值乡试,典试后,王正功为桂林中举11人行宴享之礼,即席赋诗二首,热情赞美桂林山水,从此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出现题写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h3> <h3>在瓦窑水厂看漓江东边的穿山,穿山就是个“山”字,漓江水清澈秀丽,家长带着孩子在游玩,构成了一幅名副其实的桂林山水画!▽</h3> <h3>塔山,位于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对高度44米,明朝古建塔,七层实心,塔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称寿佛塔;远看像舰只行驶江上,又称军舰山;山下多枫树,秋日有“塔山红叶”醉人景色。▽</h3> <h3>水天一色,躺臥在漓江西岸的净(颈)瓶山,因像酒瓶的颈部而得名,▽</h3> <p class="ql-block">站在净瓶山大桥往北远眺,穿山(右)、斗鸡山(左)隔江相望,共同守护着美丽的漓江,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p> <h3>漓江上的解放桥,络绎不绝的游人在玩耍、垂钓。▽</h3> <h3>晚上的解放桥,在秀美漓江衬托下显得更加靓丽。▽</h3> <p class="ql-block">人们在漓江陲钓。▽</p> <h3>滨江北路,宽畅干净,风景秀丽,空气清新。▽</h3> <h3>滨江南路的游客。▽</h3> <h3>座落在漓江边上的消遥楼,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经历朝多次损毁,又多次重修,最后毁于抗战时期。2015年1月重建,高24米,长、宽各22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h3> <h3>夜晚解放桥上看消遥楼,金碧辉煌,耀眼夺目!▽</h3> <h3>桃花江上的南门桥,地处中山南路,下面是有关桃花江的部分照片。▽</h3> <p class="ql-block">桃花江边的建筑,水下的比地面上的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桃花江边的树。▽</p> <h3>桃花江(南门桥)北岸高大的古榕树,枝繁叶茂,它伸展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遮挡着盛夏的烈日,期待各地宾客游人的到来。▽</h3> <h3>市民在桃花江北岸古榕树下纳凉、娱乐(一)。▽</h3> <h3>(二)。▽</h3> <h3>“四湖”中的杉湖,五A景区。▽</h3> <h3>杉湖北岸的漓江大瀑布饭店(五星级)。▽</h3> <p class="ql-block">日月双塔(左边月塔,右边日塔)。原塔曾毁于古代战火中,2001年重建,日塔高九层41米,为铜材装饰,耗铜材350顿,月塔高七层35米,为波璃塔,两塔之间水下相通。其中日塔(铜塔)创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高铜塔,最高铜质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p> <h3>晚上看“双塔”更加靓丽。▽</h3> <h3>杉湖的夜晚,灯光璀璨,五彩缤纷,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游人在拍照,欣赏杉湖的夜景,观看表演。▽</h3> <h3>李宗仁官邸,座落在杉湖南岸。▽</h3> <h3>李宗仁(1891.8——1969.1),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著名的抗日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桂系军队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h3> <h3>毛主席接见李宗仁。▽</h3> <h3>晚年的李宗仁1965年7月由海外毅然归来,这一爱国举动受到了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称赞和欢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李宗仁。▽</h3> <h3>夜晚杉湖上的游船穿梭不停。▽</h3> <h3>阳桥,处于中山中路,阳桥东边是杉湖,西边是榕湖。▽</h3> <h3>榕湖上的波璃桥,是目前我国最早採用特种水晶玻璃承重体系实用性桥梁。▽</h3> <h3>晚上的玻璃桥,自动变化,五颜六色,更加靓丽。▽</h3> <h3>游客在榕湖北岸人行道漫步。▽</h3> <h3>榕湖长廊上晨练的市民。▽</h3> <h3>榕湖上的北斗桥,是目前广西最长的汉白玉桥。▽</h3> <h3>湖心亭看湖溪桥。▽</h3> <h3>路面上看湖溪桥。▽</h3> <h3>美丽的榕湖,左边是桂林滨馆(四星级),右边是榕湖饭店(四星级)。▽</h3> <h3>古南门,位于榕湖北岸,高5.3米,长39米,厚19.4米,建于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古南门”几个大字于1963年郭沫若所写。▽</h3> <h3>黄庭坚系舟庭。黄庭坚(1045——1105)江西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1104年被贬广西宜州,路径桂林时,在榕湖下系舟登岸,题诗一首《到桂林》。2011年立“黄庭坚系舟处”。▽</h3> <h3>黄庭坚用的船。▽</h3> <h3>清代桂林四状元(自左至右):陈继昌(1791——1856)、龙启瑞(1814——1858)、张建勋(1857——1921)、刘福姚(1867——1911)。▽</h3> <h3>四状元简介。▽</h3> <h3>榕湖饭店的迎宾桥,也有人称“凯旋门”。▽</h3> <h3>榕湖的信仪桥,桥后面是桂林宾馆,桃花江的游船穿过这桥进入榕湖。▽</h3> <h3>远悄桂湖丽泽桥。▽</h3> <p>从三多路往西看丽泽桥。▽</p> <h3>桂湖的观漪桥。▽</h3> <h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桂湖东岸。▽</h3> <h3>通往桂湖饭店的宝贤桥。▽</h3> <h3>座落在桂湖西岸上的桂湖饭店(四星级),后面是著名的老人山。▽</h3> <h3>在桂湖长廊娱乐的市民。▽</h3> <h3>桂湖西岸上的大树,这是根系部分。▽</h3> <h3>桂湖上的长廊。▽</h3> <h3>桂湖东岸上的人行步道。▽</h3> <h3>桂湖上的西清桥,只许行人,不走机动车。▽</h3> <h3>坐在桂湖人行道上休息、观景、听音乐、看游船,拍一段视频,分享给朋友。▽</h3> <h3>游船穿过(看似不可能的)宝积桥,进入木龙湖(一)。▽</h3> <h3>(二)▽</h3> <h3>桥面看木龙湖塔。▽</h3> <h3>路面看木龙湖塔,该塔以上海宋代“龙华塔”为蓝本而建,高45米。▽</h3> <h3>这是木龙湖与漓江连接处,漓江的水由此定期(据说丰水期5天一换,牯水期10天一换)补充注入“四湖”。▽</h3> <h3>木龙湖东边的漓江,“四湖”水的源头。有人问这湖水为何如此清澈、无异味?答案在这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诗人朱熹)。▽</h3> <h3>木龙湖石刻:“桂林山水甲天下”!▽</h3> <p>编辑语:下面为本人在瓦窑同心村漓江边自拍照片,因前段时间连下大雨,江水有些混浊,不过桂林属喀嘶特地貌,漓江沿途植被好,水质优,很快清澈的,不影响漓江的美。此次“两江四湖”游览,时间虽短,走马观花,但开了眼界,既看了人文景观,又学习了桂林的文化、历史,收获颇丰,听说百遍,不如一见。所见所闻所思,真正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同时还了解到“桂林历史攸久、文化灿烂”!若有兴趣的朋友到此观赏、体验一番,必将收获多多,其乐融融!该《美篇》的照片、视频、文字均来自本人,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兮阳__2019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