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李文文的“雷锋缘”

王纪民

<h3>本微《猴报》2019年07月27日</h3><h3>(第019期/总第170期)</h3><h3>主编:王纪民 美编:微信美篇开发商</h3> <h1><b><font color="#ed2308">退役老兵李文文的“雷锋”缘</font></b></h1><h3> </h3><h3> 他是一位退役武警老兵,在部队,他是一位好战士,也是“雷锋迷” ,收藏有关雷锋文化的藏品1000多件。他拥有一个好家庭,在全国妇联召开的表彰会上,他的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h3><h3> 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豆芽巷社区外滩铭座小区,李文文泡上一杯茶,坐在窗边享受难得的阳光。杯子上印着一张他和雷锋铜像的合照,那是他在参观浙江省金华市雷锋文化馆以后拍下的。不仅是杯子,李文文家中有许多关于雷锋的文化藏品,不管是刊有雷锋文章的报纸杂志、印有雷锋头像的邮票,甚至是仅出现“雷锋”二字的海报、笔记本、扑克、书签、明信片、年历片,都是李文文收藏的对象。6年时间,李文文收集到了1000余件有关雷锋的藏品。</h3><h3> <b><font color="#b04fbb">1000多件藏品讲述雷锋精神 </font></b></h3><h3> 为了让来访者更直白地感受自己的收藏,李文文甚至将藏品铺满了整张床,就连地板上也到处都是。若是一不小心踩到了他的宝贝,他会大叫:“你踩到我的雷锋了!” </h3><h3> 李文文的家中陈列着各种有关雷锋的物件:挂在墙上的是歌颂雷锋的宣传画,摆在桌上的是刊登了雷锋故事的杂志和报纸,装在塑料袋里的是印有雷锋肖像或文字的明信片、徽章、笔记本、甚至是塑料袋等等,所有的东西都被完整保护。“这张印了雷锋头像的1966年的年历片,是我花了100块钱在南昌市古玩市场上买来的;这是1963年3月5日刊登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一文的江西日报,因为很珍贵,所以我特意将其用文件袋保护起来了。”谈起这些宝贝,李文文神采飞扬,他说这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三张有雷锋头像的部队信封和一份是1963年3月8日的南昌市新建县文教局发布的钢板刻印的《向雷锋学习的通知》文件。</h3><h3> 李文文说,“那三张部队实寄信封是一位检察官朋友以友情价卖给我的,60年代初的雷锋物件很难找,当我得到那三枚信封时,顿觉信心倍增。较难的都找到了,我相信以后的收藏会更顺利。” </h3><h3> 在很早以前,李文文就有搜集雷锋文化藏品的习惯,但彼时的他只是把这当成一项娱乐,并未上心。直到2013年,他在奉新县参加一年一次的江西省集报会议上遇到一位也喜欢收集雷锋文化藏品的收藏爱好者-----江苏省盐城市郭建戎先生后,才正式踏上“雷锋收藏”之路。 </h3><h3> 李文文为了“收藏雷锋”,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的足迹遍布了江西的70多个县市,以致全国各地,如浙江、安徽、江苏、辽宁等,只要有雷锋文化活动和有藏品交流的地方,都能看到李文文的身影。</h3><h3> 李文文告诉笔者“有一回我在一个小摊子上看到一张1966年的雷锋年历片,但是当时我身上没有钱。因为怕被其他朋友买走,我求摊主先把东西藏起来,然后急忙去找银行取钱。”这样的事例在多年的收藏中已不是个例。</h3><h3><b><font color="#b04fbb"> “雷锋”情缘由来已久</font></b></h3><h3> 1963年1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为“雷锋班”,至今雷锋班有历任班长27名,李文文说“我已经和五任班长结缘并面对面相互交流过。</h3><h3> 李文文说“我1985年11月4日,成为武警江西省总队笫二支队的一名武警战士,在部队服役期间和到地方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参加学习雷锋的各种活动,并坚持收藏雷锋主题文化藏品”。这期间,李文文一直有个梦想: 寻找机会去“雷锋班”参观学习,面对面与“雷锋班”的战友。</h3><h3> 今年5月24日,李文文终于找到赶赴抚顺的机会。5月28日下午,他有幸成为“雷锋精神寻根之旅”团队的一员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9部队——雷锋旅。这是一处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李文文参观了“雷锋班”,在“雷锋精神腹地”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聆听雷锋感人事迹。</h3><h3> 李文文说“在与雷锋班现任班长张阳近一个小时的生动讲解下,我和参加活动的雷锋藏友们对雷锋生平事迹、雷锋精神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对雷锋班历任班长更加敬佩。”</h3><h3> 李文文还动情地说: 2014年6月14日,25位雷锋班班长个性化邮票首发(赠送)仪式在浙江省金华市举行。李文文作为活动参与者,与雷锋班的第一任班长张兴吉、第五任班长杨东顺、第十五任班长李仕库聚首金华,两天时间,李文文与三位雷锋班长零距离接触,并与当地市民以及志愿者座谈雷锋精神,走访“雷锋小学”……</h3><h3> 李文文不仅得到三位雷锋班长签名题词,还与他们和合影留念。</h3><h3> 面对笔者,李文文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上,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雷锋班”张兴吉班长的题词:雷锋精神永恒!杨东顺班长的题词是:学习雷锋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在自己身上充分体现雷锋精神!李仕库班长的题词是:用雷锋精神干好雷锋事业!</h3><h3> 在5月27日上午举办雷锋精神寻根之旅的活动开幕式现场,李文文有幸见到了“雷锋班”第十九任班长李有宝,并为他签名题词合影留念。</h3><h3> <b><font color="#b04fbb"> 雷锋文化藏品情结的修养</font></b></h3><h3> 收藏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是精神的情结和文化的修养。李文文孩提时,与大多数同龄人受到的不同的影响是,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经常帮助别人,往往是直接把钱给人家,因为自家并不富裕,每当父亲将钱借给別人的时候,李文文的母亲总免不了一番数落,因为这些钱通常是“有去无回”了。李文文说“我15岁那年,父亲病危,家中已花去大量医药费,可即便在那样的情况下,父亲还是把口袋里仅有的几十块钱借给了一名病友。”</h3><h3> 如果说以前的李文文对父亲的举至并无太多感觉,但父亲在病房里的慷慨则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h3><h3> 1990年2月14日,李文文在武警江西省总队第二支队入党,此后,他对雷锋的仰慕与日俱增,还经常报名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后来李文文加入了江西省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只要一有时间便会跟着献血车当志愿者;并被聘任为南昌市抗癌协会新闻部部长,他积极为南昌市的抗癌宣传活动鼓与呼,采访撰写的文章时常在《江西工人报》、《江南都市报》等报纸上刊登。他周末还会跟着一些慈善机构去SOS儿童村、儿童福利院、太阳村、敬老院送一些慰问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h3><h3> 李文文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对雷锋的崇拜。</h3><h3> <b><font color="#b04fbb"> 办雷锋藏品展宣传雷锋精神</font></b></h3><h3> 这些年里,李文文在雷锋文化藏品的收藏上的精力与财力的付出,妻子尽管颇有微词。但她理解自已的丈夫,她知道文文是在从事有意义的事。</h3><h3> 妻子与女儿对自已“雷锋文化藏品”的兴趣,也是在李文文日久天长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们。李文文说“我们小时候学习雷锋多热烈啊,现在的年轻人不应该忘记雷锋”。 </h3><h3> 为了宣传雷锋,今年3月,李文文在社区以及其他地方办关于宣传雷锋精神的文化藏品展览,把所收藏的“宝贝”全部陈列出来,他说“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重拾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于是今年3月1日,李文文的雷锋文化藏品巡回展首次走进乐安县第四小学。</h3><h3>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3月1日“学雷锋纪念日”前夕,为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安县文明办、乐安县第四小学、南昌市乐安商会义工站与南昌市乐安商会的会员——退役武警老兵李文文在乐安县第四小学联合举办“雷锋文化藏品巡回展”活动,让雷锋文化藏品首次与乐安县的学生近距离接触,将雷锋精神永远装在心中,引导小学生们争做新时代的美德少年,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谱写文明之美、和谐之美、使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引领文明向上的时代风尚。</h3><h3> 学校宽敞的阅览室里,1985年10月在乐安县第二中学高中毕业以后参军入伍的李文文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已收藏了20年的“宝贝”。1000多件文化藏品吸引了同学们的热切的目光,有刊有学习雷锋文章的报纸杂志、印有雷锋头像的邮票、笔记本、扑克、书签、明信片、年历片等,这些展品仿佛有了生命力,向同学们娓娓道来雷锋的一生。参观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和“雷锋迷”李文文热烈地交流互动,讲诉了收藏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要收藏关于雷锋的东西”,李文文向同学们免费赠送了在南昌市设计印制好的“雷锋”书签并表示,他希望通过藏品巡回展这种方式,唤起更多的人学习雷锋,引导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为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积小善为大爱,使学雷锋、做雷锋成为行动自觉、时尚追求。</h3><h3> 李文文在妻子和女儿的配合下已到南昌市的豆芽巷居委会、世纪中央城居委会、高新万科北区居委会、紫金城居委会等5个居委会,豫章小学二部、滨江学校、南昌县莲塘第七中学、南昌大学、乐安县第四小学等7个学校开展了12场雷锋文化藏品公益展活动,观展人员两万余人,让雷锋精神永远发扬光大,30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还被冠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头衔------“雷锋迷”。</h3><h3> 李文文不仅将雷锋精神放在心中,更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专门成立了豆芽巷社区李文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先后赴南昌市SOS儿童村、太阳村、南昌市福理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去年和今年春节前参加了赴乐安县的牛田镇和湖坪乡帮扶100多名农村贫困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公益的行动中来,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对雷锋的崇拜,用自己的行动做一名“活雷锋”。</h3><h3> <b><font color="#b04fbb"> 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font></b></h3><h3> 今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了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江西省李文文、黄家驹、邓小红等30户家庭入选,20日在南昌市受到表彰。</h3><h3> 缘来李文文,不仅仅是学雷锋,收藏与宏扬雷锋文化与精神的使者,他还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是一位武警江西总队第二支队的退役武警老兵,1990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期间还荣立三等功一次。</h3><h3> 1995年开始,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年少当兵的经历让李文文对于雷锋的敬仰与日俱增,李文文在妻子詹竹兰和女儿李蔚的积极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收藏有关刊有雷锋文章的报纸杂志、印有雷锋头像的邮票、笔记本、扑克、书签等1000余件雷锋文化藏品。为了让雷锋精神更加深入地在社区广为流传,让广大市民传承雷锋精神,在南昌市东湖区董家窑街道的推动下,豆芽巷社区居委会、雷锋主题收藏爱好者李文文和李文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三方力量创办了南昌市首家雷锋精神传承馆,南昌市市委殷美根书记、南昌市政协周关主席、东湖区委刘闯书记和近5000名市民、500多名党员到雷锋精神传承馆参观学习交流,得到好评!</h3><h3> 至今,李文文在爱人和女儿的配合下已到南昌市的豆芽巷居委会、世纪中央城居委会、紫金城居委会等5个居委会,乐安县第四小学、豫章小学二部、滨江学校、南昌大学等7个学校开展了12场雷锋文化藏品公益展活动,免费赠送了设计印制好的“雷锋”书签,观展人员达两万余人,希望通过藏品巡回展这种方式,唤起更多的人学习雷锋,引导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雷锋、做雷锋成为行动自觉、时尚追求,新华社、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30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还被冠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头衔------“雷锋迷”。</h3><h3> 李文文的一家人不仅将雷锋精神放在心中,体现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上,更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他还专门成立了豆芽巷社区李文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先后赴南昌市SOS儿童村、太阳村、南昌市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李文文还是江西省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去年和今年春节前参加了赴乐安县的牛田镇和湖坪乡帮扶100多名农村贫困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来,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对雷锋的崇拜,用自己的行动做一名“活雷锋”是李文文的精神追求。<font color="#ed2308">(</font><b><i><font color="#ed2308">附图:李文文与 “雷锋”)</font></i></b></h3><h3> 作者: 王纪民</h3> <h1><b><font color="#ed2308">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font></b></h1><h3> 今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了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江西省李文文、黄家驹、邓小红等30户家庭入选,20日在南昌市受到表彰。</h3><h3> 缘来李文文,不仅仅是学雷锋,收藏与宏扬雷锋文化与精神的使者,他还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是一位武警江西总队第二支队的退役武警老兵,1990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期间还荣立三等功一次。</h3><h3> 1995年开始,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年少当兵的经历让李文文对于雷锋的敬仰与日俱增,李文文在妻子詹竹兰和女儿李蔚的积极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收藏有关刊有雷锋文章的报纸杂志、印有雷锋头像的邮票、笔记本、扑克、书签等1000余件雷锋文化藏品。为了让雷锋精神更加深入地在社区广为流传,让广大市民传承雷锋精神,在南昌市东湖区董家窑街道的推动下,豆芽巷社区居委会、雷锋主题收藏爱好者李文文和李文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三方力量创办了南昌市首家雷锋精神传承馆,南昌市市委殷美根书记、南昌市政协周关主席、东湖区委刘闯书记和近5000名市民、500多名党员到雷锋精神传承馆参观学习交流,得到好评!</h3><h3> 至今,李文文在爱人和女儿的配合下已到南昌市的豆芽巷居委会、世纪中央城居委会、紫金城居委会等5个居委会,乐安县第四小学、豫章小学二部、滨江学校、南昌大学等7个学校开展了12场雷锋文化藏品公益展活动,免费赠送了设计印制好的“雷锋”书签,观展人员达两万余人,希望通过藏品巡回展这种方式,唤起更多的人学习雷锋,引导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雷锋、做雷锋成为行动自觉、时尚追求,新华社、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30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还被冠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头衔------“雷锋迷”。</h3><h3> 李文文的一家人不仅将雷锋精神放在心中,体现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上,更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他还专门成立了豆芽巷社区李文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先后赴南昌市SOS儿童村、太阳村、南昌市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李文文还是江西省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去年和今年春节前参加了赴乐安县的牛田镇和湖坪乡帮扶100多名农村贫困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来,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对雷锋的崇拜,用自己的行动做一名“活雷锋”是李文文的精神追求。(附图:李文文全家)</h3> <h3>李文文家庭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证书。</h3> <h3>李文文在营口与“雷锋”</h3> <h3>李文文在营口与“雷锋”</h3> <h3>李文文参观“雷锋展”</h3> <h3>李文文与“雷锋班”</h3> <h3>李文文与“雷锋”</h3> <h3>李文文与两任“雷锋班”班长</h3> <h3>第一任“雷锋班班长”张兴吉为李文文题词</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e48jyyb?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集报人“扑克牌上的风采”</a><br></h3> <h3>李文文与雷锋战友乔安山(左)。</h3> <h3>李文文与雷锋生前连司务长杨丰普(左)。</h3> <h3>李文文与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刘静(左)。</h3> <h3>李文文向祖国的花朵灌输“雷锋”精神。</h3> <h3>李文文与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的成员在一起</h3> <h3>李文文积极参与“雷锋”精神文化推广活动</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4xqf1t9?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中华雷锋报》的魅力</a><br></h3> <h3>漫画家杨全胜为李文文创作的漫像</h3> <h3>李文文的“雷锋”精神文化藏品推广</h3> <h3>李文文的“雷锋”精神文化藏品推广</h3> <h3><b><font color="#167efb">本微记者王纪民与李文文</font></b></h3><h1><b><font color="#b04fbb">编后: 我与李文文报友情</font></b></h1><h3> 第一次与李文文见面是1995年10月的北京。因同为江西人,我们不仅相互握手,还一并合影留念。</h3><h3> 此后,我与文文还相约出席了1996年的“郑州集报会议”,2000年的“苏州集报会议”以及2015年的“江西(抚州)集报年会”。</h3><h3> 这些年来,因了集报之情,与李文文始终保持着“以报会友”之情,特别是2015年10月,我与李文文一起参加了江西(抚州)集报年会,会后,我将这次年会的情况以《抚州行》为题发表于《江西工人报》的“鄱阳湖”副刊。李文文及时将样报邮给我。</h3> <h3>1995年10月,李文文在北京</h3> <h3>2015年10月,本微记者与李文文与会“江西(抚州)集报年会”。《江西工人报》刊发《抚州行》予以介绍。</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5mr8qk?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抚州,集报年会新动向</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