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旧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现在的黄浦区和徐汇区两区内。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国四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分别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沙面)。1849年4月6日麟桂与敏体尼正式签字换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此时的法租界仅有986亩。1900年经历小幅扩张,1914年开始大幅扩张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级的住宅区。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6月5日,汪精卫政权先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法租界历史旋即宣告结束,历时近百年。</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懿园位于靠近乌鲁木齐南路的建国西路506弄,东侧紧邻著名的建业里民居住宅。懿园由中国农业银行投资建造,1941年竣工。基地面积为1.53公顷,共有房屋61个单元,分为19排和2个单幢,每排由2-5个单元组成。弄内47个单元及沿建国西路3个单元都属双开间新式里弄住宅,10个单元为里弄式花园住宅,1个单元为非居住用房。它的立面外观有两种式样:一种为西班牙式,西班牙红筒瓦缓坡屋面,窗间柱处有西班牙式绕绳柱;另一种为仿英国乡村别墅式,红平瓦陡坡屋面,为仿英国露明木骨架建筑。</h3> <h3> 位于建国西路和岳阳路交界处的建业里是上海目前最大的一片可改造石库门建筑,建于1930年,分为东弄、中弄和西弄3部分,有近200幢石库门房子,占地约1.8万平方米。</h3><h3>清水红砖、马头风火墙、半圆拱券门洞形成其鲜明的建筑特色。 </h3> <h3> 霖生医院旧址,大型花园住宅建筑,(建筑年代不详)外观突出特点是顶层采用陡峭的双坡屋顶略呈英国乡村式住宅的屋顶特征。现为比利时钻石博物馆</h3> <h3> 临街不少铁艺的大门紧闭,高高的围墙有些神秘的院落听说是有地位或身份人的家,鲜有人出入。</h3> <h3>现仍为平民百姓公寓的住宅。</h3> <h3> 太原路160号,原为法国的狄百克洋行住房。抗战胜利后,曾为马歇尔寓所。该房建于1925年,法国晚期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孟沙式屋顶有老虎窗。</h3> <h3> 房子建于1920年,英国式住宅建筑。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何香凝曾在此组织战地救护。</h3> <h3>政府挂牌的受保护老建筑目前为单位或实体办公使用。</h3> <h3>花园住宅,1924年建。主立面中央部分为凸出的长廊。</h3> <h3> 花园住宅,1914年竣工,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曾为近代著名金融家席德柄的私宅。</h3> <h3> 东平路7号 建于1935年。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平面基本上为方形,入口处有敞开式连续券门廊。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跌檐式山墙,门窗、墙角等处似红砖砌成凸角隅石状。该宅与9号原蒋介石居所毗邻,曾为孔祥熙的私宅,现由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使用。 东平路5号 建于1924年。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南立面半圆形拱券,券心略加装饰,二层采用五个连续半圆拱券。建筑红色平瓦,灰色墙面,白色阳台栏杆,四周绿色蔓藤缠绕,于沧桑中透出一种浪漫的气息。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