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8年9月15日我们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二、高三的17名同学组成集体户,来到桦甸县二道河子公社永胜大队松树川小队,至今已有50整年了。艰苦的两年农村生活,让我们终生难忘,有照片为证。去年的《63.3班老照片》已收入一些,其余照片做成这个美篇,是为永久的纪念。</h3> <h3>冬天的松树川山风刺骨 我们都能勇敢面对</h3> <h3>春天 我在集体户自留地里绑豆角架 算是比较轻松的活</h3> <h3>这三人身穿工作服 是很漂亮的打扮</h3> <h3>和梅指导在一起 不知在什么地方 松树川是无电无砖房的</h3> <h3>服装也不如那三位 干啥还光着脚</h3> <h3>江叔带领大家科学种田 丰收在望 心花怒放</h3> <h3>我和徐子亮上山拉木头</h3> <h3>这是谁呀 竟敢和我户海拔最高的常恕洲比高</h3> <h3>多少汗水才换来这片茂盛的苞米呀</h3> <h3>陈树明和受人尊敬的于大爷(曾是贫协主席)</h3> <h3>我站在村西山头上 望小河西去 只是不知以后自己会往哪里去</h3> <h3>1971年集体户又来了新成员 前排中是下放干部肖姨 她老俩口带着三个孩子在1969年到了松树川</h3> <h3>1971年 前排左二是新梅 她14周岁随家下乡 应是全国最小的知识青年 曾和我一起拉大锯 破木头打柈子</h3> <h3>两三年后大家陆续回城 江叔先调吉林市任革委会副主任 后回长春 他们一家从长春过来的与我们相聚 左一是江叔 左四是他的兒子晨星</h3> <h3>正面左起是江叔的两个女儿新梅新月 新月也比我们小 是18岁</h3> <h3> 右侧是肖姨 左侧是巧遇的姜吉昌 杨旬敬酒 在东市场一家酒店</h3> <h3>江叔即兴作诗为大家吟诵 他是吉长两市诗词学会的重要成员</h3> <h3>给江叔夫妻留个影 他俩正直善良亲民肯干 是我们敬佩的好干部 也是我们困境中的精神支柱</h3> <h3>我们来到桥头广场 江叔曾说他们是老夏家(下放干部) 我们是老集家(集体户)要共同努力 改变松树川的落后面貌</h3> <h3>集体户全体16人 (史紫燕在南方) 外人说松树川户能吃能干 是的 我们尽量安排好生活又开荒改水田 团结一心 为改变小山村做出很大贡献</h3> <h3>幸福可敬的江叔一家人</h3> <h3>欣赏江城新景 体验大江盖盖</h3> <h3>1993年7月11日 和江叔家又一次相聚</h3> <h3>是在江南鹿鸣春饭店</h3> <h3>右一晨星 当年才16岁 晚上常拿着收音机(村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来户里给大家听新闻 后来我们郑重宣布 接受他为松树川集体户名誉户员</h3><h3><br></h3> <h3>全体人员在桥头合影</h3> <h3>附近无外人 只得自己照</h3> <h3>全体男生</h3> <h3>戴忠良召集的全班聚会 在西关公安局招待所</h3><h3>这是松树川集体户<br></h3> <h3>后来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他们结婚 大家又能常见面了</h3> <h3>记不清哪一年 相会在临江门</h3> <h3>史紫燕夫妻俩首次回吉林 </h3> <h3>与集体户同学聚会</h3> <h3>首次归来 哪能不举杯暢饮</h3> <h3>我们共话当年</h3> <h3>左边这位是紫燕丈夫 同班同学刘光武</h3> <h3>赵国范先走了 手机转了一圈 唯独拉下我</h3> <h3>2006年9月16日肖姨一家四人和我们十二人一起回松树川 再加上县乡的陪同人员 可称是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了</h3> <h3>途中休息</h3> <h3>健谈的江文华仍然健谈 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从一个赤脚医生升华到一个真正的医生</h3> <h3>小河还是那么小 不同的是村里已经有电了</h3> <h3>接待我们的梅家小二 原来是周文琳手下的小学生 现在是乡中学校长</h3> <h3>他带领我们在村里巡视一遍</h3> <h3>都换成砖房了</h3> <h3>还有几辆小货车</h3> <h3>周文琳激动 张大为惊讶 晨星倒显得稳重</h3> <h3>乡亲们都过来了</h3> <h3>唯一的老人 当年的穆桂英 如今已成佘太君 是梅校长的老妈</h3> <h3>她身体康健 能叫出大伙儿的名字</h3> <h3>一群女兵集体参見她们当年的领导__关妇女队长</h3> <h3>看见你们格外亲</h3> <h3>这里的苞米真好吃</h3> <h3>亲切交谈</h3> <h3>王队长的兒子 我们的老弟 十八岁就结婚生子的王焕 可比我们沧桑多了</h3> <h3>抽空赶紧合个影</h3> <h3>和部分乡亲们合影</h3> <h3>集体户合影</h3> <h3>身后已看不到我们的四间草房 它盛载着我们那么多的艰苦辛酸无奈和欢笑</h3> <h3>真不敢相信 我们喝了两年多的小河水</h3><h3>更不敢相信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h3> <h3>肖姨给我们分发江叔的诗作</h3> <h3>这里有不少关于松树川的诗词</h3> <h3>记录下这开心的一天</h3> <h3>2017年8月18日 400老三届人联谊会 纪念吉林一中建校110年 一中不老 我们年轻</h3> <h3>松树川人</h3> <h3>杨旬做大会发言</h3> <h3>想起了当年 吃的是一锅饭 点的是一灯油</h3> <h3>促心交谈忆往昔</h3> <h3>携手向前迎未来</h3> <h3>登台表演 气势不减当年</h3> <h3>达利精心加工 为江叔诗词配上唯美图画</h3> <h3>可惜的是,江叔 、凤池大哥 、杨旬大姐 、忠良贤弟和新梅小妹已先后离我而去 ,痛哉! 願他们在天堂安好!</h3><h3>这张照片为杨旬所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