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沿海游——泉州崇武古城、洛阳桥、蟳埔村

丁明根

<h5>福建泉州的行程景点多,我们游玩了三天。</h5><h5>起先,刚到泉州时,住宿在尚客优商务宾馆,后经吃饭处“闽南美食坊”老板的推荐,转移至“记忆客棧”,价格稍贵了一点,但是,很优雅、清静、舒适、干净。于是乎,连住了二夜,客钱的服务良好,並且文化氛围蛮浓的,真不错!</h5><h5>晩上回来后,就在“闽南美食坊”就餐,弄二、三个闽南小菜,小酒咪咪,真是神仙过的日子!</h5> 泉州崇武古城 <h5>崇武古城坐落在泉州沿海的突出部,在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属泉州惠安县,濒临台湾海峡,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h5> <h5>崇武古城始建于1387年,是明代石头城,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崇武古城有四个城门:东、西、北三城门相似,各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南城门则外加一照墙,照墙前有一尊关公雕像。</h5> <h5>崇武古城是一处集海滨风光、历史文物、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南方的北戴河”、“天然影棚”。</h5> <h3>民族英雄戚继光:</h3><h5>1567年(明隆庆元年),福建总兵、抗倭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指挥剿倭,百姓得以安居乐业。</h5> <h5>“白猫黑猫”中的黑猫,是大型石雕艺术。</h5><h3></h3> <h5>海岸风光</h5> <h3>海天一色,美不胜收!</h3> <h5>崇武古城,600多年的山风海雨积淀了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给编者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确实是一座美丽神话般的石古城。</h5> <h5>大海与崇武古城的柔和融合,呈现了一幅海纳古城的壮观景色!</h5> <h3>中国•崇武 </h3><h5> “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石碑</h5> <h3>古城墙:</h3><h5>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高7米。</h5> <h5>崇武石雕工艺博览园就在古城风景区内。</h5> <h5>崇武古城的“水关门”,它是古城的“第五城门”,高只有2.1米,宽1.3米。我们从水关门进去,到了“海潮庵”。</h5> 崇武古城海潮庵 <h5>海潮庵建于宋代,有“未有古城,先有庵”之说。</h5> <h5>古城内的民居石头房、街景:</h5> <h5>泉州惠安县:崇武城市风光</h5> 惠安崇武解放军庙 <h5>在崇武古城游览结束后,乘坐公交车返程回泉州时,公交车热心的驾驶员向我们推荐去【解放军庙】,当时深感奇葩,怎么会有解放军庙呢?不管怎么说,那就去看个究竟。哎!还真有个解放军庙,坐落于福建惠安县崇武镇西沙湾。说起庙的故事,那就长了,请看下面图片简介吧!</h5> <h5>英烈廿七君</h5> <h3>天下第一军廟</h3> <h5>开国上将叶飞题词:“为了人民,死的光荣!”</h5> 泉州崇武半岛的海景 <h5>“天下第一军廟”的前面便是大海,说也奇怪,这大海的景色也格外的壮观!</h5><h5>瞧!天上的云彩图案是多么的绚烂旑旎!阳光透过云层直射海面,哇塞!真是一幅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美画啊!</h5> <h3>海景风光无限美!</h3> <h5>云彩、阳光、大海的韵致风采,一个字“美”啊!</h5> <h5>海上的渔轮和游轮</h5> 泉州南音及木偶戏 <h5>晚上吃好饭回客棧时,听说,在泉州府文庙有“泉州南音”及木偶戏表演,便抓紧去了府文庙,路程不远,也不用门票,蛮好的!主要还是想知道、了解一下吧了。</h5><h5>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泉州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传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地区。</h5> <h3>泉州南音乐府</h3> <h5>府文庙演出客厅内坐满了观众,他们都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南音演出。但我一点儿也听不懂,就像外地人听苏州评弹一样,一窍不通。也只能听听音了。</h5> <h5>精彩的泉州南音演出</h5> <h3>泉州南音片段视频:</h3> 泉州木偶戏 <h5>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经数百年传承,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及丰富的节目。</h5> <h3>泉州南音与木偶戏</h3> 泉州城市一隅 <h3>城市街景</h3> <h3>城中小河</h3> 泉州洛阳桥 <h5 style="text-align: left;">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建造时间为1053年,座落在泉州东郊的洛阳江入海处。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七座石塔、1座石亭。</h5><h5 style="text-align: left;">泉州的洛阳桥举世闻名,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h5><h3><br></h3> <h3>洛阳桥的缔造者蔡襄石像</h3><h5>蔡襄是个文人,他自撰亲书的《万安桥记》碑,被誉为文、书、镌“三绝”。他创造性地采用了“浮运”、“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的造桥技术。</h5> <h5>洛阳桥的建桥工程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一是海潮汹涌,二是江宽水流急,如果不采用新型的建桥方法,那是不可能建成的。</h5><h5>洛阳桥为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h5><h3>洛阳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5>泉州洛阳江:江滩风景</h5> 蟳埔村 <h5>蟳埔村是福建泉州丰泽区著名的渔村和历史文化名村。村里有外海捕捞渔船100艘,渔业年产量:36.98万担,产值:1.58亿元,是蟳埔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並为繁荣泉州城乡市场做出了贡献。</h5> <h5>蟳埔村的蟳埔女是当地远近出了名的勤劳。下列图片及短视频是她们清晨的作业场景。</h5> <h5>清晨,渔船将海蛎运至海岸边,一袋袋海蛎从船上卸下。</h5> <h5>清洗后,再一袋袋挑上岸,坡度是那样的高,这是何等辛苦的劳力啊!一个女子怎能承受呢?不可思意,……嗨!她们真比男子强,撑起了一片天!厉害了!闽南蟳埔女真伟大!</h5><h5>为这些常年累月辛苦勤劳的闽南蟳埔女点赞!</h5> <h3>勤劳的蟳埔女:清晨作业视频:</h3> <h5>渔女们在社区市场设滩,鱼虾蟹各类海鲜品种样样都有,价格又便宜,……好羡慕哦!</h5> <h3>海鲜品种多多</h3> <h3>鱼缸内的大龙虾</h3> <h5>我们中午吃饭,就在蟳埔村东海社区的街上买了条鲜活海鱼,鱼名也忘了,然后找了家小饭店加工,现杀、现煮、现吃,味道十分鲜美!</h5><h3>下列图片为:煮鱼</h3> 勤劳的蟳埔女 <h5>福建沿海三大渔女之一的蟳埔女,仍保留着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她们勤劳、美丽,至今还保留母系社会的走婚习俗。</h5><h5>蟳埔女不论年龄大小,常年鲜花装饰,留簪花围,住着独一无二的特色房子。(用牡蛎壳建造的房子,是特有的民俗传统文化宝库。)</h5><h5><br></h5> 蟳埔村“蚵壳厝” <h5>蚵壳厝,就是用牡蛎壳(海蛎壳)建造的房屋,闽南俗话称“千年砖、万年蚵”,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其他地区及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是闽南建筑的一大奇观,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h5> <h5>精彩的海蛎壳屋山脊</h5> <h3>海蛎壳墙面</h3> <h3>蚵壳厝的门口</h3> <h5>综观“蚵壳厝”</h5> <h3>编者留影于“蚵壳厝”:</h3><h5>蚵壳厝,真是住宅房屋的一大奇观!长见识了,竟然用海蛎壳来建造美丽的房屋,是我有生以来从末见过的哦!</h5><h3></h3> <h3><i>  图片摄影、文字编辑:丁明根</i></h3><h3><i> 模版、音乐选置:丁明根</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