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墙子路V型长城环穿

闻 好友

<h3>墙子路V字长城在泉水河村东北的山脊(当地人称大梯子峪)之上,并在那里拐了一个90°的直角弯后向西北 翻山而去,奔向五十一磴、老爷庙、干峪沟方向。此段长城的敌楼和墙体保存基本完好,最高的敌楼在一道向 东北 延伸出去的城墙上,名为“高尖楼”,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此发生过战斗。“高尖楼”所在的这段城墙,是墙子路附近这段长城的特色之一。在南北纵向延伸的主墙体上每间隔不太远的地方就会向东伸出一道数百米长的短墙,这种设置在古代作战时起到与主墙互补,发挥交叉火力的功用。这样的长城构筑,在 北京 段长城中是不多见的。</h3> <h3>2019年7月13日一早6:30从市里出发,目的地密云墙子路段V型长城,到泉水河村后从南进村,延柏油路前行几分钟于8:30分到了一个小型的停车场。</h3> <h3>在停车场抬头就可看见左上方山上的城墙,延右边小路上山,此处海拔430米。墙子路长城位于 北京 密云 县城东约40公里。周围群山环绕,地势险峻,是明代长城上的一座重要城池,是 北京 东部的要隘之一,为兵家必争之地。行前查阅史料得知,我们俗称的墙子路长城在历史演变中内涵发生很大变化, 墙子路是明代蓟镇总督的西协四路之一,是军事建制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军分区。历经几百年,墙子路变为村名,隶属 北京 密云 区 大城 子镇。位于墙子路村东的长城,明代称墙子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嘉靖,隆庆,万历多朝修建,形成高墙塞岭,关堡横川,重兵据守的京北军事重镇。直到晚清民国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人们把墙子雄关、小关门长城和V字长城三部分合称“墙子路长城“。其实这三段长城只是明代墙子路墙子岭下辖长城的一小段。</h3> <h3>今天的行程是登城后向北,翻过照片上方的山脊,欣赏著名的V字城墙,然后向东北穿过此段长城最高点“ 高尖楼”,在一处断崖下城墙,向西穿山间小路到达北侧V字顶端敌楼,延城墙下降至 关北路 兴隆界牌附近,顺公路南行至停车场,完成环穿。</h3> <h3>10多分钟就到达了城墙,损毁的非常严重,这是登城处右侧,就是向南方向的一个敌楼,坍塌的只剩一个小土包,上面还长满杂草,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h3> <h3>向北仰望高大的墙体和1、2号敌楼,不禁肃然起敬,慨叹古人的智慧与辛劳。</h3> <h3>向北100米左右遇到断崖,不愿冒险上行,下墙走左侧小路。</h3> <h3>这是砖包墙,墙体内部是就地取材的石块,外面是青砖包裹。</h3> <h3>今天最高气温34℃,走一会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歇会吧,照片左边山脊上隐约可见的墙体,就是泉水河奔向西北五十一磴和老爷庙方向的长城。</h3> <h3>拉近点看。</h3> <h3>西南方向山坳里的泉水河村。</h3> <h3>登上了第2座敌楼,海拔565米,这是座保存较好的长方形2*3敌楼 ,南北西开三箭窗,东立面开一门一窗,中室为空芯式,廊道券拱二横三纵,此楼内部已部分坍塌。</h3> <h3>从西侧箭孔看,对面山上长城依山拔升与五十一磴长城段相通,两山谷底,关北路蜿蜒通往 河北 兴隆 。</h3> <h3>在二楼北侧门留个纪念。</h3> <h3>长城只有亲眼见到,亲手触摸,你才能体会到它的伟大,它的气势磅礴。</h3> <h3>望着这残破、古朴的城墙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荒凉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更能令人感受长城金戈铁马的千年不屈风骨。厌倦了游人摩肩接踵,过度开发的成熟景点,“野长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h3> <h3>前面向上依次为第3楼,第4楼(V字南端顶部敌楼),第5楼(高尖楼)。</h3> <h3>过了2楼,在城墙西侧有块突出的岩石,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前面的V型长城,是由一个正V字,与两个倒过来V字组成。正V段的墙体封死了唯一能通骑兵的大道,一道向东北延伸的城墙保护着主墻的侧翼,西面山脊上的城墙扼守着通步兵的通道。从4楼开始出现东北方的支墙,被称作“高尖楼”的 敌楼就建在这段支墙上。</h3> <h3>第3座敌楼到了,海拔612米,呈方形,南北各一门二窗,东西开四箭窗,通高12米,中室筒拱相连,结构三横三纵。</h3> <h3>敌楼内部还是挺宽敞的,只是由于历史坍塌形成的淤泥把地面升高了,且长满了野草和小树。</h3> <h3>现代人在这高大的城墙上行走都能累晕,真想象不出几百年前的人们是怎么建造的这么惊心动魄的人间奇迹。也不知有多少范杞梁累死在长城上,又有多少孟姜女哭倒在长城下。</h3> <h3>坚实的墙体就建在巨大的山岩上。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长城的磅礴大气,坚如磐石,在几百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是难以攻破的。</h3> <h3>快到第4座敌楼时,有段残留的 障墙。障墙是在城墙之上紧依垛口墙建的小横墙,墙上设有瞭望孔和射孔。每处障墙一般都有十几堵,将长城上的两侧垛口之间封闭了一多半,成为一道道的掩体。进犯者一旦攻上了城墙,守城士兵可以凭借障墙作掩护,节节抵抗,或步步撤退,撤到制高点或敌台内,也可以凭借障墙向前推进,向攻上城墙的敌人发起攻击。</h3> <h3>在这段障墙上还有许多 文字砖,我找到了刻有“ 河间 营”,还有“万历十年沈阳营秋防中部造”字样的文字砖,只是字迹模糊的多,完整清晰的少,据说还有“ 河间 ”“ 河间营造”字样的文字砖,我仔细寻找半天也没看到。</h3> <h3>刻有“河间营”的城砖。</h3> <h3>刻有“万历十年沈阳营秋防中部造”的城砖。</h3> <h3>大部分已模糊不清分辨不出是什么字。</h3> <h3>照片右上方是第4个敌楼,因毁坏严重看不 清原形制结构。它踞守着V字长城南端,与北侧V型顶端敌台(即照片左侧第6楼)遥相呼应,两座敌台之间就是气势恢宏的V字长城,这里是墙子路长城的核心景区,是 北京最受欢迎的长城景观。第4楼在明代墙子路下辖长城中也是重要敌台,从该楼所处位置和马道设置障墙可见一斑,因明长城障墙都设置在重要位置或指挥机关的敌台两侧。</h3> <h3>前方的第4楼。</h3> <h3>对面山上的第6楼,也就是北面山上V字顶端的敌楼,连接向西,向南两段城墙。</h3> <h3>回望第4楼。</h3> <h3>古代的工匠通过将糯米汤与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度的“糯米砂浆”。糯米砂浆是现存修复古代建筑的最好材料。科学家称,万里长城千年不倒得益于这种建筑材料。</h3> <h3>照片左下角是第4楼,也就是南侧V字顶端敌楼向北下探的墙体。照片右上角是第6楼,也就是北侧V字顶端敌楼,它分出两段城墙,一段向南下探与对面而来的墙体在谷底相接,形成完美的V字,扼守谷底通道。另一路城墙顺山脊蜿蜒向西,到达 关北路。</h3> <h3>前面是“高尖楼”,位于向 东北 延伸出去的城墙上,有故事,有气势!据说1943年,八路军干部李茂春被日寇特务包围牺牲于高尖楼上,当时特务从多方攻楼均被击下,最后特务施诡计,假装离去,茂春探头观望被特务击中,英雄的名字,永留人间。</h3> <h3>“高尖楼”也就是今天攀爬的第5楼,海拔682米,是墙子路长城中位置最高的敌楼。</h3> <h3>西侧登城门,台阶已经坍塌,好心人码了几块城砖可进到楼内。该台为长方形,保存较完整,东南三箭窗, 西北 一门一窗 ,残高10米,内部结构为空心式三纵两横。</h3> <h3>“高尖楼”向东北方延伸的支墙。</h3> <h3>优美的曲线,看着这段城墙能想起“妩媚”这个词。</h3> <h3>向南回望高尖楼。</h3> <h3>在支墙上没走多远遇到一处坍塌形成的断崖,看了看,以自己的身手还是放弃吧,看轨迹在这里下城墙延小路向西南即可到达对面V字顶端敌楼,即第6楼。</h3> <h3>感谢在树上系指路布条驴友。</h3> <h3>12点到达V字北端顶楼,此处海拔653米,是个3*3的敌楼,破损非常严重。</h3> <h3>第6楼的南立面。</h3> <h3>第6楼西面,累了,坐门口睡会儿。看到了吗,背包外面挂的是一袋垃圾,装的是空水瓶还有刚才野餐剩下的一些垃圾。在长城上行走你会经常看到背包外挂个垃圾袋的驴友,向他们致敬。“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这里还有个故事:英国人威廉·林赛一个人带着简单的行装,从山海关出发,一直到嘉峪关,并一路捡拾起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和废纸。走完整座长城后,他表示要永远留在中国,一生保护长城:“我不能让长城变成世界上最长的垃圾箱。”从此,登长城的游客经常看到一个外国人在捡垃圾。后来他发觉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就召集了一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我美化了长城”活动。再后来在长城附近有了环保基地,他们还竖起了告示牌,用中英文提醒游人——“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威廉说:“长城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变成最长的垃圾箱。”为此,他荣获了中国政府授予的“友谊奖章”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的英国皇家最高荣誉“帝国勋章”。</h3> <h3>继续西行。</h3> <h3>由北向南看V字长城。</h3> <h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夫当关抵万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浮想联翩。<br></h3> <h3>从第6楼向西始终在下降,而且城墙损毁严重。</h3> <h3>回望刚走过的天梯。</h3> <h3>倒塌的垛墙,结实的青砖,无声地倾诉着历史长河中的风花雪月,刀光血影............离公路不远了。</h3> <h3>下到公路,海拔516米。这里是河北兴隆和北京密云的交界处。北京的柏油路就铺到界牌下,前面的水泥路就是河北了,哈,界限分明。</h3> <h3>从界牌处顺公路往南走,回停车场,没走多远看到这块碑,原来这里是泉水河水关旧址,找了半天,一点痕迹也没发现。</h3> <h3>路边立着 禁止攀登 的警示牌,有意思的是立有这个牌子的地方,一般都有上山小路,起到了登山指示牌的作用。</h3> <h3>此处海拔459米,向南走10多分钟即到达停车场。从第6楼下山至公路这段挺陡,有些累。</h3> <h3>这两个轨迹图加起来是今天的行程,中间误操作给关了,又重启了一次,就成这样了。总之今天的难度不大,强度适中,适于新人练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