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梦

【炎子】李宗霖

<h3>李兴祥,男,生于1960年8月,高中文化程度,西峰区董志镇北门村村民。本人一生务农,精耕细作,多种经营,勤劳致富。积极进取,热爱家乡,乐于助人,桑田之余,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之路,融入文化层面,喜欢收藏、整理、研究地方历史。于2017年12月创办的“西峰区陇原史典收藏服务中心”挂牌成立,集有价值的地方史典、党政文献、红色书籍的收藏、展览、服务为一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h3><h3>&nbsp;&nbsp;&nbsp;&nbsp;为推进文化强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北门村的历史变化记载下来,让村民不忘过去,留住乡愁,增强我村我镇传统文化底蕴,同时着手多方搜集、挖掘、整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北门村历史文化抢救工作。经中共西峰区委组织部、党史办领导莅临考察指导和中共董志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于2018年8月并个人筹资6万余元,在自家成立了“北门村史馆”,增添了我镇“村史馆”的空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本人主编的《董志北门村史》也即将付梓出版。</h3> <h3>北门村史馆简介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集中反映北门村的历史变迁、人文风貌、社会亊业发展,记录地域民俗风倩。在上级有关领导的关怀和北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北门村村史舘由董志镇北门村村民李兴祥个人筹资6万余元,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历经3年多时间建办起了北门村史舘,现已对外开舘展出。该舘旨在传承和保护北门村历史文化为目的,舘內多方调查收录了北门村各个时期大亊记载,行政建置沿革、组织机构、文教、卫生、科研、人物、孝亲敬老和寿星、企业、宗教和民俗、三农遗产(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历史文化资料(图片)展示给广大观众,起到启迪教育的作用。同时倡导更多的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农耕、民俗文化发扬光大,让传统老旧物件重显眼前。响应习主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乡愁记忆留住浓浓岁月。该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实物及图片,有建国以来各行各业、工农该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实物及图片,有建国以来各行各业、工农商学兵各类证件、业务票据、选民证、土地房产证、代表征、股金证、购卖棉花凭证、转业军人证明书、退伍军人证明书、复员军人证明书、工会会员证、商业人员服务证、退职人员证明书、西峰市政协委员证、农民技术职称证书、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结业证书、中国农函大结业证书、社员证、农民技术员证书、自行车执照、三轮车执照、牲畜执照、记者证、借书证、建设庆阳三十年“徽章”、三十年教龄纪念徽章、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工作证、干部退休证、粮食关系证、晋升证书、聘请书、户口簿、任职证书、资格证书、煤油供应证、畜禽防疫检疫证、取水许可证、组织杋构代码证、教师资格证、干部医疗证、学生证、毕业证、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结婚证、奖状、荣誉证书,粮油定购合同书等1000多册;劳动手册、农副产品交售手册、社员经济往来手册等100多件,电报、节目单、棉花票、布票、粮票50多张,老旧物件有老手表(上海、蝴蝶、熊猫、罗马自动表)4只,电影机(放映设施配套齐全)3部;电视机、收音机、收录机、马灯、煤油灯等20多件;抗美援朝志愿军用过的饭盒、缸子、西藏边防哨兵雕刻的北京天安门纪念木牌、对越反击战老兵用过的水壶4件;飞鸽自行车、上海缝纫机2件;算盘、天秤、等子、显微镜、湿度计、“五四零六”菌肥生产设施一套(配带部分原料)、土壤养份测定设施一套(配带部分原料)、农作物试验田种子瓶49瓶(附试验记录,个别瓶内种子已坏损)等100多件;有瓦缸、水缸、纸缸等20多件;簸箕、竹箁懒、芦根条筐、筛子、斗、升子、白线口袋、黑毛绳口袋、木床子、(多种产品不同)的煤油炉子、揣斗、风车、拣叉、土车、地轱辘车、铡子、楼、犁等50多件;毡匠弹羊毛弓1件;虎郎担子1套3件;纺线车子、织布机2件;农业科技书刊资料300多册。李兴祥计划,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寻求专业工作者的指导,对舘藏资料、藏品进行分类、建档、编写电子目录、保护性收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该舘为了精心打造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平台,以“留住乡愁记忆,该舘为了精心打造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平台,以“留住乡愁记忆,鞭策教育后人”为主题,目前正在极积筹备编著一部反映北门村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村民干亊创业奋斗史的《北门村史》,即将印刷出版。更近一步让村民了解北门村新旧面貌。纵观这些物件及收藏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意深刻。增强了文化底蕴的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体现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文化的时代精神和该舘人员辛勒工作的显著成效,也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中将会受到薫陶和鼓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教育。由于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村史馆基础设施简陋,展出物件还不完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探索,继续努力。同时希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积极配合支持,把北门村史馆建设成为城乡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史留记忆,文化绘新图。我深信,通过村史館观赏,广大观众感受到的将不仅是精神的感染、文化的浸润,更是心灵的洗涤和情操的陶冶,为加快建设文化繁荣、生态美丽的新西峰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欢迎广大观众朋友参观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h3> <h3>各级领导莅临指导</h3> <h3>领导前来指导工作</h3> <h3>父亲给领导讲解图说北门过去</h3> <h3>各级领导实地调研</h3> <h3>《中国档案报》记者来我舘采访</h3> <h3>父亲给记者介绍</h3> <h3>各级领导莅临指导</h3> <h3>考察指导</h3> <h3>考察总结</h3> <h3>电视台记者采访</h3> <h3>报社记者采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