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墨韵

轻舟

<h3>  己亥夏日酷暑,上海申江书画院组织部分画家赴河南林州石板岩乡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写生采风,写生组一行十二人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画家沈培鑫先生的引领,下榻于“王相岩”右侧《宴客山庄》上海美协指定写生基地旅店。</h3> <h3>  王相岩是太行大峡谷中主要景区之一,它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相传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王者相者居住过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王相岩,它另有别称老道岩,宝泉岩被誉为“太行之魂”。该地山峦起伏,奇峰异立,林深谷幽,涛声隐隐,东临溪水,西依悬崖,左右两侧峭壁环绕,形成了一个闭合性极强的围谷,与岩崭屏开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国古代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历代名人雅土来此修身隐居,写生采风。</h3> <h3>  写生组到达当天下午就在《王相岩》景区大门对沿拉开写生序幕,对于艺术家而言,写生是一个如何将真实的自然形态通过观察,提炼转化成视觉语言的过程,提炼转化的前提是基于客观物象所提供给艺术家什么样的形式美感。写生的实际概念是忠实于对象,但如果照实搬在纸上未免缺乏艺术感染力,就沈培鑫老师,纪康金老师,马进良老师的写生稿分析,就可见一处普通旅游景点的画面,通过他们的笔墨处理,景物的取舍,大小的安排,虚实描写使得人们眼睛一亮,展现在观者面前的是一幅气韵生动,深入简出气势磅礴的中国山水画。俨然,写生不是摄影,不是临摹风景,不是西方艺术的风景画。</h3> <h3>沈培鑫</h3> <h3>沈培鑫</h3> <h3>纪康金</h3> <h3>马进良</h3> <h3>王丙刚</h3> <h3>徐志来</h3> <h3>吕兆梁</h3> <h3>孙忠民</h3> <h3>叶依群</h3> <h3>马菊芳</h3> <h3>  次日,写生组一行转移到“草庙”一带各寻精彩入画的景色,继续挥毫记录大峡谷太行山的特色山石,画家们观察到整体山的走向是以横机理的为主的山形,但仔细观察却是在整块直行分割的块势中合成,这就是河南太行山的特点。这些山脉与村庄适合横幅构图,也适合立轴构图。画家们不亦乐乎忙于写生,快手画家王丙刚老师一上午可以成功画出三幅四尺对开的方形作品。</h3> <h3>沈培鑫</h3> <h3>沈培鑫</h3> <h3>纪康金</h3> <h3>王丙刚</h3> <h3>王丙刚</h3> <h3>孙忠民</h3> <h3>吕兆梁</h3> <h3>徐志来</h3> <h3>马菊芳</h3> <h3>叶依群</h3> <h3>  三日,前往“高家台”写生,它是最具石板岩特色的村庄,石板岩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臵、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在太行山大峡谷里,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这次写生中比较难定主次的是石头屋子与雄伟大山的互相辉映的处理,沈培鑫老师以石头屋子为主干笔皴擦,使得斑驳坚挺,造型古朴的石屋栩栩如生,很有历史的年代感,纪康金老师以山为主,雄阔苍劲的山体衬托着石屋,令观者有浑厚华兹的满足感,然而徐志来老师却以简练的笔墨寥寥概括也能反映高家台的风貌,笔者用山的局部写生典型地展现河南太行山的平缓连绵。以下展示各位老师的作品可以了解一斑。</h3> <h3>沈培鑫</h3> <h3>沈培鑫</h3> <h3>纪康金</h3> <h3>马进良</h3> <h3>王丙刚</h3> <h3>孙忠民</h3> <h3>徐志来</h3> <h3>吕兆梁</h3> <h3>叶依群</h3> <h3>马菊芳</h3> <h3>  四日,全体浏览举世闻名的手工雕琢盘垒的巨大工程《红旗渠》凡见到真景实渠现场的游客,无不惊叹称奇。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虽然这天写生组没有时间实地写生,却拍摄了不少整体环境的资料图片,以便今后创作借鉴。笔者与纪康金,徐志来,孙忠民,王丙刚,刘必珍,马菊芳欣然乘坐缆车登上山顶走在大风凌厉的“步云桥”上,领略惊恐万分的刺激享受。不知这种感受是否有利于以后的巨幅创作?</h3> <h3> 五日,全体包车前往著名的“挂壁公路”与山西太行山“张家凹”了解与观赏两省不同地域与水土形成的太行山脉,因为时间有限无法实地写生,我与马进良老师和叶依群老师徒步走完“挂壁公路”的全程,挂壁公路是一种最有特色的公路,是在峭壁(悬崖和高峻大山)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交通专家称,此类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很少见。</h3> <h3>  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全程开凿三十五个天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我们每经过一个天窗就是一阵惊呼,因为天窗外的山形变幻奇特雄伟与河南太行山的造型大有南北之别。河南太行平缓连绵,山西太行山雄壮险恶,欣赏它们精彩绝伦的个性美非常值得。</h3> <h3>  好的旅行应该是孤独的,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具有大太行之称的张家凹景区它的大山、险峰在太行山上并不少见,但是看见张家凹的太行山会陡然一顿,张家凹的大山没有经过任何开发,完全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姿态,让我们这些惊扰了仙境的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前行。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眼前是挺立的陡峰,偶尔有雾气环绕在脚下的山涧。极目远眺,犹如置身云端,一座座连体的山峰,虽然我们身处山顶,但仍然能感觉到它的陡立,因为山峰的侧面都是石头,光滑如壁,紧挨着连体山峰的是一面笔直的峭壁,顶端的大块条形山石似乎就要落下,但是它依然纹丝不动地挺立着,顺着山顶的脊梁,我们走到另一个山头,山顶上有两块巨大叠起的石头,稳稳地立在距离悬崖仅一步之遥的地方,对面也是一座峭壁,但是看上去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硬生生地把它和这边的山体分开。因为从远处看,它们是同样的高度,又是同样的笔直、陡峭,却又相距如此之近。我们快门的“咔嚓”声是为了积累创作素材,也是为这奇特的山魂永久记录在我们心中。</h3><h3> 回到驻地,沈培鑫和纪康金老师应鄂尔多斯美校老师的邀请,希望给学生上一课,点评写生稿与怎样写生的要领,两位老师欣然接受,他们的精彩授课博得学生阵阵鼓掌,讲课气氛尤为热烈,学生们感到自己的荣幸,在茫茫太行山能听到上海美术家协会的资深画家的当面授课而惊喜不已。</h3> <h3>马进良</h3> <h3>马进良</h3> <h3>马菊芳</h3> <h3>吕兆梁</h3> <h3>  六日,漏子头村庄写生。漏子头村的自然村名虽然怪癖难解,却别具一格,生僻有味。原来,地处荒野深山的村庄山径崎岖,连牧羊女都不能前行。有一段险路,人们通过狭隘之处,只能举手扒住岸石,吸气收腹,身体上下移动,不能手拿东西乱占空间,如此才能通过。由于窄小无隙,通过此段非常艰难,遂取意滴水渗漏之意,因而称“漏子”。方言有山头、峰头、崖头、岩头和房头的叫法,因此组成“漏子头”地名。包车送到山村口,画家们徒步从容地环庄一圈,各自选定自己喜欢的景色,或山村石屋,或远山梯田,或石磨碾子,画家孙忠民一口气画了三四张既有石屋,也有山峦叠嶂的中国山水画,这里又要提及沈培鑫老师的石屋写生,繁杂的石板、石砖的垒墙难以完全写实表现,然而沈老师画得石屋与残树细腻有序,明暗皴擦胜似他恩师华三川连环画《白毛女》中场景描绘的逼真程度,令人赞叹不已,他造型基础扎实,观察敏锐下笔肯定,充满西画透视的准确度,正是中国画需要研究的领域,马进良老师的钢笔速写既有严格的写实记录,又有艺术处理的取舍,这样的速写稿是创作大画的准确素材,也是中国画心记功力的必然过程,目前许多年轻学员认为照相代替速写是不可取的,现代摄影是快捷的素材收集手段,但代替不了中国画的精髓“心中有画”方能下笔的传统艺术规则。因此写生的方法收集素材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h3> <h3>沈培鑫</h3> <h3>沈培鑫</h3> <h3>沈培鑫</h3> <h3>纪康金</h3> <h3>纪康金</h3> <h3>马进良</h3> <h3>马进良</h3> <h3>王丙刚</h3> <h3>孙忠民</h3> <h3>吕兆梁</h3> <h3>徐志来</h3> <h3>叶依群</h3> <h3>叶依群</h3> <h3>马菊芳</h3> <h3>  七日,龙床口写生。龙床口自然村景区分村寨与山区两部分,我们选择了山区部分,只见群峰高耸,壁立千仞,幽谷深涧,要经过一条崎岖泥土小路才能到达龙床沟瀑布景点,龙床口瀑布落差300余米,水势如一白龙,从奇峰怪石百丈悬崖深峡中飞腾而出,落入深潭,因为近期干旱瀑布水势不大。这里山体多变,形态各异,不仅有横丝流的皴法,也有斜虎匹皴的山体,是太行山脉别有洞天的村野景色,确实是山水画家的天然老师,大家认为需要几日才能满足写生瘾,但是我们只剩最后一天了,努力摄影尽可能记录山的各种走势,整个山区好像这天只有我们五人在写生,偶尔有些零星游客前往瀑布区看景。</h3> <h3>马进良</h3> <h3>马进良</h3> <h3>马进良</h3> <h3>徐志来</h3> <h3>吕兆梁</h3> <h3>王丙刚</h3> <h3>吕兆梁</h3> <h3>孙忠民</h3> <h3>  经过数日的写生实践意识到,必须有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察方式与角度,引领绘画表现的能力至使艺术之路会走得更远,如何在熟悉的时间和空间进程里保持敏锐的感知,面对真山真石如何运用水墨与笔法表现太行山魂,这对自己而言,是个痛苦的挑战,想起周昌米老师主题“行走的山水画”的讲课,在这次写生活动中得以深刻的体会,期待今后申江书画院再次组织类似活动。</h3> <h3>沈培鑫</h3> <h3>马进良</h3> <h3>纪康金</h3> <h3>王丙刚</h3> <h3>徐志来</h3> <h3>2019年7月27日于上海源梦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