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妈很少提要求,当她突然说“请假出趟门吧?”,立马出发。大暑时节,有纳凉的好地方可选,但她说有首歌叫做《我想去桂林》,印象深刻,得,就是它。直飞航班一个半小时,落地两江新机场。</h3><h3><br></h3> <h3>酒店的三人房不好选,决定尝试民宿。攻略做得还是不够,挑的一套小区三居室,北欧装修风格,位于象山区,去市内景点都需打的。好在社区周边生活配套齐全,能近距离感受当地市民的日常,挺有居家感觉,价格也合理,父母满意,性价比不错。</h3> <h3>第一天,先去拜访靖江王府,桂林城史上最有权势的地方。王府位于漓江西麓,始建于1372年,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前后12代14位靖江王的府邸。这里曾是唐代的学府,宋代为寺、元代为殿,明灭后,被清定南王、明朝叛将孔有德占据,他的女儿孔四贞是清代唯一一位汉族格格和硕格格,也就是还珠格格小燕子的原型。老孔最后落得个引火自焚的下场,府邸经修缮后改为清广西贡院,民国时期是北伐大本营,后又成为广西省政府。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真是“阅尽王府知桂林”。</h3> <h3>从外观看,王府其实挺其貌不扬的,怎么就像广西师范学院的某栋教学楼?它也的确就在校园里,我们搭出租车从四个边门的某一个进入时,需要停车登记,当地的司机居然也在校园里乱转了一阵,才找到景区入口。无论是登记、取票,都是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也没看到规范的停车场,旅游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滞后,作为国家5A级景区,实在设施不匹配。此后我们所游览的所有景区都有这个问题,不禁感慨桂林真是“老天爷赏饭吃”。成都重要的景区65岁以上老人可免票或半票,桂林景区则需要70岁以上才有优待,这也让两位老同志颇有微词。</h3><h3>进入王府,首先步入“王道”,一条通向王府的石板路,也是整个城市的中轴线。</h3> <h3>整座王府坐北朝南居城市中轴之正,左右对称,前府后山,其靠山独秀峰,据说是风水大师刘伯温认定的桂林龙脉所在地,王府选址在此,主要在它。府周城垣全用方正青石砌成,前有正门承运门,中为王爷处理政务的承运殿,后为寝宫,左宗庙右社稷,后花园有独秀峰、月牙池、亭台楼榭、柳园、桃园、李园等。</h3><h3>这些建筑格局和特色,导游在讲解中简略带过,而把讲解放在了福寿文化、太岁文化、风水文化上,你懂的,这算是营销手段,接下来的若干环节里就被设计了买、买、买,还好没头脑发热。</h3> <h3>独秀峰上的“南天一柱”,据说是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存疑,看起来好像没那么大哈。</h3> <h3>“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文也被镌刻在山峰石壁上。风云变幻,王爷们都化为白骨,唯此独峰与亭、与池相伴。当年徐霞客曾四求登峰,都因身为布衣被拒,如今游人兴步拾阶而上,千秋万代,不过烟云,正是“无情最是此中山,阅尽王孙只能闲”。</h3> <h3>从王府出来,就近溜达到东西巷吃饭。这算是个综合型商业街区。点了桂林特色菜啤酒鱼、螺丝酿、酸醋鸭什么的,此后如果在景区附近饭店,似乎都离不开这几个主打菜辅之桂林米粉、螺蛳粉,特别是啤酒鱼,桂鱼、芝麻剑、鸭嘴鱼……,我们吃遍了不同鱼做成的这道特色菜,最可口的还是要算阳朔西街口那家“大师傅”啤酒鱼。</h3> <h3>走得有点累了,就近找家小店,让二老尝尝鱼式按摩,泡泡脚,此行俺的任务就是“三陪”,争取得个优秀员工奖。</h3> <h3>按计划要去象山景区的,遇上个拉生意的妇女,鼓动我们坐她的小三轮去码头坐游船看象山,爹妈心疼劳动人民不容易,就执意要去,实际证明,远眺象山和近处欣赏是不一样的,也罢,也算游到了。</h3> <h3>天气太热,打车回到驻地美美睡了一觉后,又直奔文昌门码头,夜游“两江四湖”。</h3> <h3>“两江四湖”是桂林中心城区由漓江、桃花江和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组成的综合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游下来约需80分钟。这个城市水系宋朝就形成了,自1999年开始桂林市上马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将已填没的湖塘疏浚,兴修提水贯通设施,历时三年就让“千山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历史变成了现实。</h3><h3>除了王府,“两江四湖”是桂林另一个国家5A级景区,如果现场买票需215,线上预订价格低一点。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景区沿途本处处即景、独具匠心,但是船上的导游偷懒,基本不讲解。游客们只知惊叹在光影变幻下两岸或灵秀、或典雅、或魅惑的景色,相机一通乱拍,至于那些画面背后的寓意、故事,不得而知,只有事后自查才知一二。</h3> <h3>地处榕湖景区的日月双塔也在城市中轴线上,与象山遥相辉映,始建于唐的古塔已毁于战火,现在的双塔是2004年依据古塔风貌重建的。游塔的最佳时间是晚上,那金光灿灿的是日塔,九层八角的铜塔,据说所有构建都是铜质,内配有观光电梯;银辉剔透的是月塔,七层八角的琉璃塔,与湖面平行的第一层设有一个“太极鼓”。两塔内雕梁画栋之处据说都纹饰着精美的壁画,两塔间用一处水下十几米的隧道相连,穿湖而过的水下隧道同时是个微缩水族馆。选择了坐船夜游也就没来得及登塔细看,远远行了无数个注目礼,在潺潺水波中,看着亭亭矗立、光芒四射的“伴侣”,似股清泉润过,徐徐江风拂面,哪还有盛夏的烦躁?</h3> <h3>江风渔火、丝竹舞乐、精美画舫……湖面上随处可见颇费心思的布景,回来仔细网上搜索,才知三大核心景区内的几十处景点都是有说头、有来头的。可惜不知是不是见惯了南来北往的游客,工作人员集体沉默,游客们忙着找不知啥时上船的摄影师拍出专业水准的留影,景色太美,人们不惜这点小钱,已证明的确到此美美一游,至于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这壮观景区的初心和野心,都被遗忘。</h3> <h3>一觉睡到自然醒,已是上午十点,打车直奔芦笛岩。如果选择旅行社,多半不会推荐去这里,他们偏向安排更大一点的银子岩,位于市区的王府、“两江四湖”这两个标志性景区,大抵也不会在行程中安排,除非你选择自由行服务、而且特别提出要求,我猜是因为一些重要景区没有承包给私人,旅行社拿不到回扣的缘故。桂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很多,想来各有千秋,选了芦笛岩,主要是听说这是当年《西游记》东海龙宫的取景地,而且离市区最近,洞虽不大,游完也才一个小时,但小有小的妙处:景致集中,不累脚。为了省力气,还选择了往返都乘直达洞口的小火车,结果我的安排被爹妈高度认可,洞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令他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份满足让我尤为得意😎</h3> <h3>借东海龙王的夜明珠作背景,我们来过啦。</h3> <h3>加30元,摸摸这据说千年高寿的神龟,愿咱们也沾点福气,健康长寿。😊</h3> <h3>逛完芦笛岩,打的回市区午餐,酒足饭饱,又跑回住地呼呼大睡。夕阳西下后,折返市中心,先去逛了正阳步行街,发现不值细游,都是些低端餐饮和低质雷同的散摊商铺,走到一半就索然无趣。</h3> <h3>沿湖边转悠,听路人说八点可看漓江大瀑布,细问得知位于象山码头对面的漓江大瀑布饭店背后,每晚会开启人工瀑布,是为一景。忙不迭地一路问询到正阳广场,坐等观景。其实,这号称“九天银河”的世界最大人造瀑布,不过是在漓江大饭店背后架设了弧形玻璃幕墙,水从顶流泻,远观似瀑布而已。我不以为然,老爸却觉得稀奇,远的、近的,让我拍了好几张照片,还舍不得走,不禁暗悔:当初应该在这里订房,让你看个够。</h3> <h3>看完瀑布,就近去这家名叫“桂粥”的知名酒店吃饭,都快九点了,还是人满为患,不过,饭菜并不可口,名不副实。</h3> <h3>回到宿舍,泡茶消食,拿出新买的琉璃杯把玩。这小巧的杯子得于象山码头旅游商店,老实说桂林本地的文创产业不发达,旅游商品乏善可陈,这精致的风格倒不似本地产,有几分江南儒雅气质,一问果然是苏州产。喝着茶,聊着天,一家人的温馨冲淡了旅途劳顿,留在桂林的最后一晚,心满意足。</h3> <h3>包了车直奔阳朔,车程约一个多小时。自由行时间、地点自主,不觉劳累,弊端在于你得独自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全依靠第三方平台,常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比如,司机依靠导航拐弯抹角才找到携程上订好的酒店,依据描述,它地处刘三姐景区核心区域,临江新建、静怡如世外桃源,打败本地97%的酒店,评分为5.0的满分,而且位居高档酒店搜索的首位,以上推荐诱惑我这个直性子立马预付了两晚房租,家庭套,每晚1300多,自信在县城,这个价格应该不会住不理想,然而,还是,很意外🙍网上它的照片是这样的:</h3> <h3>实际,日光之下,它是这样的:</h3> <h3>没错,它不能算是一家酒店,不过是只有八个房间的民宿。刘三姐景区离县城有些远,这个村离景区又有距离,酒店的确提供随叫随到的用车服务,那是因为出村去任何地方,完全没有公共交通,县城没有滴滴预约,出租车也很少;是够安静,因为基本住进了县郊农村的独家小院里;也的确是去年新建的,因此也还没完全建成,旁边还在加盖附楼。桂林来的师傅安慰我们:“体验一下农家乐也是很不错的”……</h3><h3>预订的房费退不了,就算再定,同样心有余悸,鬼知道号称“半岛酒店”的,不过也是如此?好在,撇开周边不看,店内设施也算过得去,爹妈劝我既来之、则安之,好吧,只能接受现实。其实,何止桂林,国内热门旅游景区,又有几个真正以品质取胜让人愿意一来再来的?再发散想去,旅游如此,其他行业不赚快钱、直逼高端的,同样屈指可数。</h3><h3>变坏情绪为安之若素的淡然,也好,这也算是做乡村旅游的调研吧。心态对了,脑子才动起来,和前台攀谈,和酒店司机闲聊,和酒店的上海老板交流,从当地居民、从旅游从业人员、从外来投资商口中,感知当地旅游发展、营商环境的自我评价,还真是别有一番收获。也在他们的服务下,搞定了阳朔两天的行程,稍事休息,下午随当地自由行临时团去遇龙河景区体验竹筏漂流。</h3><h3>遇龙河是漓江的支流,漓江山水胜在气派,而遇龙河的美是低调的、安静的。由于旅游开发还处初级阶段,沿岸没有讲解,没有故事,也因此没有修饰,没有面具,水就是这样静静流过,峰就是这样沉默,姿态各异又始终如一,我们以外来者的无知,毫无预设立场,只是凭着本能去感知自然的恒定和丰富。有很多瞬间,我觉得自己读懂了水的低语、山的叹息和风的呢喃,在自然之间,天地之间,人和一滴水、一株草、一块石一样,谁也不比谁珍贵,谁也不比谁轻贱,以“你的名字”来过,就是存在的意义,如果还有人遇见过、懂得过,这真是命运眷顾的缘分。</h3><h3><br></h3> <h3>给两位艄公各50元,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只有在遇龙河,可以体验人工竹筏,烈日下劳作一个小时,谁会有特别的心情回答一个无知者的各种问题?丝毫也不觉得钱花得冤,在旅游产业链中,太多的利润被中间环节盘剥,太多的故事被商业化包装,游历越多,越觉虚伪,倒是每到一地结识的那些普通当地人,那些在现实世界风来雨去的人生,才是一地最生动最本真的故事。在河上慢慢漂着,和艄公聊他们的家庭、子女、村子,聊遇龙河的汛期、日常,听最地道的乡音民曲,听他们对河边风格的自我想象,在他们的帮助下把最值得的画面定格下来……时间过得好快,而我的内心充满感激。</h3> <h3>从遇龙河回来,在阳朔西街下车。这条旅游街区,规模不小,但是和国内很多旅游街区一样,地域特色不明,小吃+各类小酒吧+小购物店,没啥好写的。</h3> <h3>选择阳朔,一个重要诱因是见识:《印象刘三姐》。演出看过不少,实景演出,既有山,还有水,想象的画面很是空灵。体验之后,感到“也还行吧”。不足之处:灯光设计不够惊艳,换场节奏有些慢,音响效果不佳、有效演出时间太短。一看最后的介绍,2004年制作,十多年过去了,还在照本宣科,估计在日复一日的商演中还删减了不少编排,掂量真诚二字,我是不是要求过高了?</h3> <h3>最后一个计划内的景区:杨公堤至兴坪段的漓江漂流。全程机动船筏,两岸风光迤逦,“甲天下”的美誉在于:碧水蓝天秀峰连绵不绝,中华大地唯此风光如斯。</h3> <h3>码头起点即为二十元人民币的背景。</h3> <h3>传说中的九马画布,据说能数出九匹马的都是有前途的状元郎,学渣如我不敢声张。🤭</h3> <h3>码头终点,匆匆一瞥兴坪古镇。</h3> <h3>回到县城,在西街口吃到最满意的啤酒鱼,以及其他。</h3> <h3>阳朔县城不大,规划建设毫无灵气,景区配套出乎意料地落后,与盛名实在不匹配,也对不起自然给的资源。索性就在住地木山村逛逛,这里道路该扩建,那里河堤旁应修个亲水栈道,垃圾没分类收集处理,停车场、农家乐应统一规划……我边走边唠叨,俺妈笑我这“模拟村长”主意多、干活差。说笑间,突然很喜欢这阴差阳错订的地方,好像因此慢了下来,多了很多和父母聊天的时光,在一起,是旅行最动心的价值。</h3> <h3>最后一天的晚餐就在酒店吃了,怎么感觉其实这是最可口的一顿?上海老板的口味一定很清淡,出来几日,饭菜都太油腻,喝碗白粥,如饮佳茗。冲着这些服务上的好感,在携程上给这家酒店以中肯评价,没想到老板居然对我四分的好评不满意,非要前台小姐和我软磨硬泡,删除评价,许诺下次再来送我一间房,他要得满分!这样的胸襟,我才不会再来,白给也不来!不想难为打工妹,无奈主动联系平台客服,删了评价,我算知道那些完美好评是怎么回事了。</h3> <h3>四天五晚后,租车从阳朔赶往桂林坐高铁到武汉,直飞航班一周好像只有一两班,桂林到武汉也没有飞机,辗转一天到家。坐在车上,最后看一眼这天,这云,桂林,再见。</h3> <h3>回来几日,忙东忙西,老妈催了几遍要我整理一下照片,今日才得闲落实。走了那么多地方,第一次单独陪父母远行,第一次没有一丁点儿争执的和谐之旅,人到中年,找到与父母常相伴的暖心秘诀:顺和哄,呵呵。于是有了这第一篇游记,留存以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