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新疆西南边陲有一个隶属于喀什地区的莎车县 。</h3><h3>莎车县古称叶尔羌,是中国明代在新疆建立的叶尔羌汗国伊斯兰教地方政权的首府,1514年建国到1680年灭亡,凡166年,历11代汗的统治 。</h3><h3>在莎车县城的中心位置座落着叶尔羌汗国王陵</h3> <h3>叶尔羌汗国王陵最早是在1533年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修建的 。</h3><h3>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 汉语意为“金子”,“麻扎” 则为“坟墓”。整个国王陵面积1050平方米,其后又经百年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06年5月,叶尔羌汗国王陵作为明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span></h3> <h3>陵内葬有叶尔羌汗国创始人等11代王室成员 。</h3><h3>叶尔羌汗国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的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生态、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丧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h3> <h3>阿曼尼莎罕纪念陵园</h3> <h3>阿曼尼莎汗 雕像</h3> <h3>阿曼尼莎罕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是国王阿布都热西提的王妃。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是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她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 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表演的十二木卡姆,便是经过她整理规范后的音乐 。</h3><h3>为纪念木卡姆大师阿曼尼莎罕的伟大贡献,1992年修建了阿曼尼莎罕陵墓 。</h3> <h3>2005年11月,十二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h3><h3>我国已发射成功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后,在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的《高山流水》等30首曲目中,就有十二木卡姆的部分选曲。</h3> <h3>阿勒屯清真寺</h3> <h3>借上海对口新疆莎车县的援疆优势,莎车县通过引进援疆资金、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3亿余元建设了占地近2.5万平方米的叶尔羌汗王宫 。</h3> <h3>叶尔羌汗王宫目前已基本完工,根据《叶尔羌文化旅游城规划》的项目建设目标,莎车县要以叶尔羌汗王宫为载体,将叶尔羌汗国宫廷文化打造成旅游城品牌价值的核心,这也将是莎车旅游的新名片。</h3> <h3>叶尔羌汗王宫大门</h3> <h3>大门左侧</h3> <h3>大门右侧</h3> <h3>我们进入王宫参观</h3> <h3>从门洞看内景</h3> <h3>门厅墙面装饰很有立体感</h3> <h3>门厅天花装饰壁画</h3> <h3>王宫前院边门门洞造型</h3> <h3>圆柱瓷面装饰</h3> <h3>墙面装饰</h3> <h3>叶尔羌汗王宫既突出民族建筑与伊斯兰宗教建筑的风格,又强调建筑物的艺术性和装饰效果 。</h3><h3>王宫的建筑装饰风格与王陵的建筑装饰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h3> <h3>王宫前院中门门洞</h3> <h3>王宫中亭</h3> <h3>王宫中厅窗式壁画</h3> <h3>王宫中厅</h3> <h3>车库</h3> <h3>历代汗王的箴言</h3> <h3>王宫内宫</h3> <h3>这些宫廷图案通过科学的工艺过程,实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的艺术形式、健康的艺术格调、严谨的图案组合、协调的色彩处理、合理的实用功能的统一 。</h3> <h3>内宫国王宫室</h3> <h3>内宫穹顶天花藻井</h3> <h3>叶尔羌汗文化旅游城是莎车县重点建设项目,叶尔羌汗国悠久神秘的西域历史文化以及地方风情,都让莎车县具备了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h3><h3>莎车县要开发出十二木卡姆音乐艺术体验、叶尔羌汗国历史文化体验、莎车民俗手工艺创意展示、南疆风情情景式休闲体验等四大主题旅游产品 。</h3><h3>目前,叶尔羌文化旅游城项目中的十二木卡姆文化街、王陵核心保护区、王宫文化体验区、配套服务区、发展预留区、风貌控制区已初具雏形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