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原生态 古村画廊中 ———初访榆次庄子寨底村

公约人 韩志文

<h3>对于榆次区庄子乡寨底村的原生态风貌,在年初就有造访的欲望,可惜时运不济,常常在临行前就有了别的不得不去做的事务,直到7月24日,才驱车前来,眼看着寨底村已在视野之内,不想近日的雨水将道路冲毁,只能将车停靠在寨子南面山梁上,下车步行而去……</h3> <h3>又一处山坳里看见的寨底</h3> <h3>没想到的是徒步前行恰恰发现了更多的美景,在陡坡转弯处,一桩土林拔地而起,引得两位女士赞叹不已</h3> <h3>陡直的坡路,下坡的人都走S形,生活常识用上,一路显得比较轻松,走走停停,一路美景尽收眼中</h3> <h3>看着对面的景渐渐在转弯处隐去,忽而又在转弯处出现,真正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h3> <h3>下到寨底村外,只见一排柳树齐刷刷站立在河道里在微风中摇曳,似有迎接远方客人的感觉。</h3> <h3>一群绵羊在山坳里点缀着黄绿相间的土山,羊儿使劲的往山顶上爬,要吃到最高的最美的青草。</h3> <h3>叫一声大叔,听到放羊的老人愉快的回答,年已七十岁的老人在山间自由的行走,这不是一日之功,扬起的鞭子叭叭的响着,一声吆喝,羊儿就跟上来,这是只有羊儿才能听懂的话语。</h3> <h3>走进村里,一只美丽的大红公鸡扭头看了看我们,赶紧给主人报信去了。</h3> <h3>村子中心是徒步步道介绍和寨底寨子的由来</h3> <h3>听到鸡叫声,出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我们问关于寨子的事,大妈说:门上的钥匙在我家,这么大中午的,吃了饭再上去吧,上面要欣赏大约需要一小时的时间。正好有几个老师中午也在这里吃饭,我们也没问吃什么,以为这么偏远的地方农家饭无非是面加上一两个菜而已。</h3> <h3>不想很快,大妈就做了五道菜,金黄金黄的笨鸡蛋味道美极了,近年来也买过不少笨鸡蛋,印象中从来没有这么纯正的黄色,过油肉也很合口味,甜菊菜,杏仁菜,黄瓜西葫芦木耳凉菜能让两位爱做饭的女士夸赞,西红柿拉面都说好吃极了。</h3><h3>到结账的时候,自己才感到诧异,这样的美食仅仅七十元。</h3> <h3>除了欣赏王建春设计的回音壁式的园坛建筑,我们中午还美美的睡了一觉,真有家的感觉</h3> <h3>这个园坛,每个房间都是敞亮的玻璃,便于画师们坐在不同的房间选景作画,所以全国各地许多画家慕名而来,画这里的山,这里的景,这里的人,这里的事。</h3> <h3>三点开始登山,路越来越陡,我们依然采用S形步子,慢慢的往上爬</h3> <h3>山腰处发现一个洞穴,仔细一看,才知这就是通往寨子的通道</h3> <h3>虽然里面有点泥泞,它始终挡不住探索美景的心</h3> <h3>原来那光亮处是个天井,上面两边还有两个门洞,这和古代大城门洞内的翁城何其相似。</h3> <h3>除了套洞口和前面的陡坡弯路,这里相当于第五道关卡,这里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 <h3>这是进入主寨子前的两进院落,要进主寨门,那应该是第七道关了</h3> <h3>第一层内的瞭望孔,可将寨底村一览无余</h3> <h3>寨底村几百年来就在这里静默着</h3> <h3>里面还发现有一处地道,具体情况不得而知</h3> <h3>这是寨底村的制高点,当时如何修建,如今看来也是了不得的成就</h3> <h3>从西北豁口往外瞧,原来这土墙就在山边上,外面便是直立的崖壁</h3> <h3>主寨子一共五层,这是榆次车辋常家三百年前修的避难所,像这样的寨子这里共有三处,其中还有一处是聂店王家的避难场所。</h3> <h3>返回山腰,从洞里一出来,抬头就看见对面半山腰的不到一米的土王祠,看来无论走到哪里,他们的传统都没丢弃</h3> <h3>当时还有哪些美丽景象不得而知,但脚下发现的这一个柱础石却明明显显歇在路边</h3> <h3>碾子在河滩里柳荫下讲着过去的农家故事</h3> <h3>柳树将影子拉长又缩短</h3> <h3>再看看远处的南寨,同样是那样的静默,祥和</h3> <h3>再看一眼寨底风光,这永远是一幅水墨画,希望这片宁静祥和永远不被吵闹打破</h3> <h3>要买的笨鸡蛋大妈已经从村里找足了,我们也记住了这个特殊的农家饭店,老支书郭富城饭店</h3> <h3>和大妈合个影,记住这纯朴的寨底民风,带出去,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品味!</h3> <h3>走出去,再拍一张村头小路,也算一种留恋</h3> <h3>回家路上,太阳虽已落山,那一抹斜阳,却显出异常的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