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神头山水传说

天山雪

<h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神头的古庙会,庙会期间,成群结队的人们总是从神头东海、西海北侧登上神女山顶拜拓跋公主生三龙遗迹,追想、回忆着这个流芳千年的神奇民间传说。</h3> <h3>这个传说,还的追溯到北魏时期。那时,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为北魏、东、西魏及东魏传北齐、西魏传北周。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拓跋部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早期,他们到处游牧,没有法律,没有国家,过着原始淳朴的生活。后来,他们逐渐强大,产生了私有制,拥有了一支强劲的军队,于公元4世纪初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建立国家,取名代国。不久,被前秦所灭。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秦被东晋彻底击溃。鲜卑族首领拓跋珪趁机在386年恢复了代国,同年4月改国号为北魏,称道武帝,定都平城(今大同)。</h3><h3>道武帝拓跋珪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北魏的统治,一定要进一步吸收中原的文化,革除一些本族落后的风俗,逐步建立封建的制度。为了这个,他经常率领后妃、公主或是太子、大臣南巡。</h3><h3>这年夏天,当南巡路过神头的时候,拓跋珪和他的公主看到秀丽的山山水水,便停了下来。</h3><h3>神头的山,气势磅礴,横亘千里,神头的泉水,清澈明丽,晶莹碧透。拓跋公主被这“塞外江南”景色吸引住了,一时还不想离开,她游览了东海、西海、黄道泉、三泉湾后,来到了金龙池边。这时正值中午时光,太阳火辣辣的,拓跋公主感到身上燥热,汗津津的,于是,她下到金龙池洗澡又洗衣服。此时水面上突然出现了一颗光彩夺目的红色宝珠,缓缓的向她浮来,她高兴极了,将宝珠捧在掌上,左看右看,爱不释手,随之含入口中,然后上岸继续同父母南巡去了。</h3><h3>拓跋公主随父皇母后南巡回到平城,肚子一天天的大了起来。她是君主的女儿,是金枝玉叶,为什么肚子就大了起来,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心想,莫非是神头金龙池的红色宝珠在作怪?果真是这样,父皇母后知道了怎么办?从此,活波可爱、如花似玉的拓跋公主,变得沉默寡言、满腹惆怅,她身居深宫,不知如何是好。</h3><h3>拓跋珪建立北朝后忙于巩固政权,自那次南巡后很少过问他的女儿。公主的母后只知南巡中女儿患了病,几次请医生进行调治,她哪里知道那红色宝珠已在女儿肚里成了形。</h3><h3>光阴似箭,一晃半年过去了,公主的肚子越来越大,她万万没有想到含入口中的红色宝珠竟使自己怀了孕,眼下就要分娩了。自己是当朝千金,皇家闺秀,怎么能娩出胎儿?……拓跋公主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不能住在宫里,不能让父皇母后知道,不能让所有人知晓,她痛苦极了,哭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在一天晚上独身悄悄的走出宫门,离开平城,来到神头。</h3> <h3>神头山虽然没有茂盛的花草树木,但它背靠大山,面临平川,左边山脚有东神头村,右边山脚有西神头村,怀前抱着数面明镜似的泉群——桑干河源头。所以,神头山居山水之间、山川之中,是大自然造就出来一处风水宝地。于是,拓跋公主选定了这个风水宝地,她爬上山顶,在往北100米的地方分娩出三条龙,大的为红龙,二的为白龙,三的为黑龙。接着公主在原地坐化了。三龙子流着泪,围着母亲不停的左转右转,见母亲已经归天,它们亦腾身升入天空,直入云层。</h3><h3>拓跋公主生三龙后,那处平面光的山石上留下了她生前上下左右踱步的深深脚印,分娩时凹入山石的臀印、手印以及留在这些印儿上的鲜红血迹至今,虽经过1600年的风化雨蚀,但拓跋公主生三龙的遗迹,仍然如同当初,脚印是脚印,臀印是臀印,手印是手印,血迹是血迹,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尤其是在雨后,印儿上的血迹像鲜红的朝霞,在那处平而光的山石上随处可见。</h3> <h3>拓跋公主生三龙被人们传为神话,拓跋公主生三龙遗迹也被人们视为“出龙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拓跋公主,便把神头山改为神女山。在神女山脚下为三龙建起一座“三大王庙”。从那时起,远远近近的村民成群结队进庙供奉神龙,烧香扣头求雨。每逢神头庙会的时候,男女老少总要登上神女山,走到那处平而光的山石山拜谒那些印记,祭祀拓跋公主。在祭祀人群中,有无子女的,或有子无女的,或有女无子的人们,在祭祀的时候,从拓跋公主留下的脚印或臀印、手印坑的积水中取出一块小石头,带回家里,即生女儿;取出一颗卵石,带回家里,即生男孩。当然,这是人们一代传一代形成的自我安慰的一种习俗,其实也是祭祀拓跋公主的另一种方式罢了。</h3> <h3>民间传说,是我们民族辉煌璀璨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拓跋公主生三龙的传说,在神头、朔州以及雁北、大同一带,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流传。拓跋公主走出宫门的勇气,深夜来到神头的胆量和最后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赞叹,深深地打动着人们对她的怀念之心。</h3><h3><br></h3> <h3>神头泉是秀丽的风景区,素有“塞上西湖”之美称。泉水清澈见底,水面如镜、青山倒映、鱼翔浅底,湖中生长有碧绿的蒲苇,游弋着成群的野鸭、大雁、鸿雁、鹤、鹳、大白天鹅等水鸟,周围岸上芳草茵茵、百花斗艳、柳垂金线、桃杏丹霞,一年四季水温恒定在14℃~14.5℃。盛夏炎热之天,清炎凉快;而每当隆冬,夜汽蒸腾,水雾缭绕、若幻若真,游人至此,恍入仙境,自古文人墨客多赋诗赞赏。</h3> <h3> 神头泉出露于雁门关外,距朔州市市区东10公里处的神头镇一带,出露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泉水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每升泉水矿物质含量小于0.4克,属于低矿化优质泉水,多年平均流量6.57秒立方米,2007年出流量4.59秒立方米。塞上本是高寒地区,冬天冰封雪飘,然而神头泉水温常年保持在12℃~16℃,海波粼粼,泉水清纯。神头泉流量一年中变化不大,年变幅在0.7秒立方米之内,是稳定型岩溶大泉。神头泉泉群由五花、河道、小泊三大泉组组成,历史上,神头泉小泉无数,上至神西村,下至马邑城南的古寰州遗址,长十五里、宽半里的河滩中,有九弯十八盘,弯弯小泉喷泻翻涌,盘盘小溪轻缓流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