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东方明珠 香港

曙光

<h3>  在孩提时代出身低微连生存都艰难,只操心的只是自己的肚皮,根本就没有其他任何事物概念,只是在地理书本上看到过香港这个地名,直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改革的萌芽逐步在人们思想中发芽,才知道香港这个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人间天堂,是如何富裕,那里老百姓的生活像报纸上宣传共产主义社会那样,一旦在社会听到谁家有海外亲戚,有香港亲戚都羨慕的不得了,在我们普通百姓眼里香港生活是人人向往的天堂,梦想着如有一天,我能像香港人一样生活,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h3><h3> 直到九十年代初,我受迫害被逼去深圳讨生活,那时的深圳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沿,人们思想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深圳作为临近香港的开放城市,无数个像我这样为生存而来深圳讨生活的人,立刻被深圳火热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于内地僵化的体制所感染,那时的深圳由于走在改革的前面,吸引着无数的世界各地的投资者</h3><h3> </h3><h3> </h3><h3> </h3> <h3>当时深圳並不大,规模仅仅只罗湖区国贸一带有几幢高楼,天虹商场,上海宾馆以外包括现在莲花山都是一片荒野之地,更没有什么华侨之城,而且各种基础设施同内地城市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h3><h3> 但是正是由于中国人贪穷怕了,急于摆脱极度贫穷的生活,加上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指引,人们从全国各地拥入这个临近香港改革开放的新型城市,使深圳从一个不到二万人的小渔村,变成了人口激据增長的城市</h3><h3> 同时也吸引了世界资产资本投资的重点,当时主要投资来自于香港,台湾,日本,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香港和台湾,深圳当时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据当时报纸讲,中央只给深圳以开放政策,资金来源靠自筹,据说中央仅仅只给了深圳做南山,福田,罗湖边检站围铁丝网的区区只有三仟万元钱</h3><h3> 主要投资是境外资金,香港充当了主力军作用,在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盐田各个区镇香港投资的中小企业遍地开花,塑料,鞋业,电子,服装,金饰,灯具等等一切日用小商品的工厂在深圳在珠三角遍地开花,毫不夸张的说,香港的投资是中国以及深圳工业基础的先驱和鼻祖,对中国和深圳的发展功不可抹,为深圳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h3><h3> 经历过那个二十多年前的历史的人知道,当年有多少内地的农民,工人在香港投资的工厂打工,虽然说从现在的标准来说,工资最高只有一仟元,但对于当时内地工资只有二三佰元的人来说,仍是较高的收入,不仅养活了上仟万工人,农民的家庭,同时中国人在打工同时学会了各种技能,各种企业管理经验,以及了解学习国外企业的各种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多少人因此改变了生活的面貌,有多少人因此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从此开启了人生的辉煌之历程</h3><h3> 那时通往香港道路就只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每天大柜车司机为了过关,通常要排一二天队,大柜车排队的長龙長达几公里,福田保税区几平方公里的路上,挤满了大柜车,可见当时深圳和香港贸易来往的交易量有多大</h3><h3> 香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不仅给中国大陆前期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资金,技术,经验,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香港,那来深圳的今天?这是历史谁也抹不掉的历史!</h3><h3> 善良的中国人民永远记住香港的抗日战争中的牺牲,四川大地震后香港的义演,对前期中国改革开放所作贡献!</h3> <h3><br></h3><h3> 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面的,香港作为和内地不同的社会体系,和思想思维,也把不同社会价值观点和生活不同的习惯,生活观点,直接或简接的传到深圳也通过深圳传到中国各地</h3><h3> 在深圳大大小小歌舞厅,卡拉OK厅,洗脚屋,按摩院,水疗城到处都是香港人的身影,岗厦,水围,上沙,下沙一些深圳村的租住屋更成为香港人西方生活的享乐之福地,也成为来深圳内地人妨效之处,更成为男男女女极乐世界</h3><h3> 但是那个年代在人们极度渴望通过香港唯一的途径来了解外面的世界,摆脱贫穷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在我们这一代受贫穷的太多太苦的人身上,香港人生活是我们的向往和目标。 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可避免和香港人打着各种交道,也自然而然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h3><h3> 在吃的方面,香港人早就以美食之城闻名入世,喝早茶,一喝一坐二个小时,在当年的情况下,内地人难以想像,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敢吃,没有不能吃的动物,只要是有生命的,天上飞的,地下爬的都可以成为盘中Chan,肉中食,蛇,虾,猫,虎,甚至连猫头鹰都成为美食,对于我们初入世俗的人来说,无不感叹香港人不愧为美食家</h3><h3> 在娱乐方面,更是时代的潮流的引领者,众多的歌星,影星四大名星,那时的深圳各大娱乐场所,卡拉OK都是流行港台歌曲,引来了无数年青人的追星梦,也许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才知道什么是港台文艺,什么是追星</h3><h3> 在穿的方面,香港更是走在世界潮流的前面,各种服装试样,流行的样式,世界知名的工厂也都是通过香港在深圳的商店推广到全国,吸引了爱美俊男,美女的眼球,成为衣柜的藏品,那个年代,穿一件流行港台的服饰,走在路上都神气十足</h3><h3> 九十年代初,大多数的中国城市都是以低矮的房子为主,而且都是统一的格式,被称为火柴盒模式,然而在深圳己出现现代高楼的模样,为数不多的集中在罗湖区国贸一带,当时的国贸大厦虽然只有四十多层,但是在当时中国号称第一高楼,能在此楼上班,买件东西都是值得弦耀的事,这就是香港给中国人带来城市高楼的样板之作</h3><h3> 因为香港作为与当时内地不同的社会制度,而且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商人都是赢利为目地,无利不图是商人的本质,本性,所以从投资的观点来看,他们投资主要当时看中的还是中国人的勤劳,劳动价值的低廉,以及和香港相比土地的地洼,以及当时深圳资本的贫乏,急于引进资金给于土地,税收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之从商人的利益角度嗅到了利润的气味,从而大举投资中国市场,主要产品从现在观点来看属于低档落后的产品,但也是生活的必需品,双方都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发展自己,壮大势力,可以说对双方都有利无害,那时的深圳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气,真正起到了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之作用</h3><h3><br></h3> <h3>  《我要去香港》这首歌唱出了当时多少人对香港的向往,我也不例外,为此我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专程去国贸大厦顶层旋转酒楼喝早茶,为的是从高处看下对面的香港大楼,也曾去中英街去看分界石体验过到香港的感觉,也多次开车去边界区,透过铁丝网看下对面香港的山</h3><h3> 当时去香港並非像现在这样便利,光办港澳通行证就不是件易事,並且受到当时经济条件所限,所以只能通过电视以及朋友了解香港</h3><h3> 好不容易办下港澳通行证,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有了香港工作过的朋友,我立马放下一切手中事,起个大早,通过罗湖口岸过边检站,去看心中的东方明珠,在看到罗湖桥上分界线那一刻,心中有说不出的情怀,毕竟是我头一次迈过边境线,忍不住眼光在那條界线上停留了几秒</h3><h3> 坐上香港城际列车,忍不住的往外看,我想看下心目中的香港的繁华,看下香港的花花世界,下了列车,放弃地图上的公交和行车路线,被眼前的香港密集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店所吸引,活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繁华,现代。目无边际走,那里人多,那儿楼高往那去,不知道累,不知道脚疼,不知道休息,足足走了一天,我想傍晚去看下梦幻般的维多利亚海湾,听别人讲,去了香港不去维多利亚海湾,不去兰桂坊是你的遗憾</h3><h3> 到了傍晚见到了晚霞下的维多利亚海湾,是那是多么美丽,迷人,繁华,现代的景像,高耸入云的森林般的高楼围绕在南海维多利亚海湾,真像电视和宣传的那样,叫做镶嵌南海上一颗耀眼明珠一点也不为过</h3><h3> 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就去香港,早去晚归,去莎莎店,去旺角,去九龙,去海洋公园,去迪士尼乐园,去感受下香港的生活气息,去感受下不同的生活习惯</h3><h3> 当然我们只是从表面来看香港的繁华,殊不知作为生活在基层的老百姓的生活也並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美好,当年港币和人民币之比是1.2比1,如今跌落到0.8比1,差不多是百分之五十的落差,九十年代初,香港的物价就是深圳的三倍以上,一碗普通的面条,在当时的香港都要45港币,在香港几个人一起喝个早茶没有一仟元就离不了台,连快餐麦当劳也比深圳贵一倍以上,青菜就更没法比深圳相比,以至于我孩子在香港读硕士期间就不得不从深圳带些青菜去做饭吃</h3><h3> 谈到香港的房子,有件事在我头脑中印象很深,我在深圳工作时认识了一位香港的朋友,他总和我谈香港一些生活细节,我去香港找到他,随便说了句到你家坐坐,看下你家人,他对我说,不怕你笑话,我家连你坐的地方都没有,我惊呆了,你不是在香港生活这么多年,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了吗?他说如果我在香港有一套像你在深圳一样的房子,我就属于中产阶级了,我听后简直无语,要知道香港的楼花是按每平方英吋来计的呀</h3><h3> 现在网上讲香港的楼面价格是世界之最,几十万一平方了,但十几年来香港人工资根本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可想而知香港人为住房付出的代价有多大,生存的压力有多大</h3><h3> 香港朋友常对我说,香港不比内地,退休了有养老体制,我们是活到老,干到老,脚一停,手一停嘴就要停了</h3><h3> 所以说香港人是中华民族最勤劳中的一员,从他们在大街上匆忙的脚步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勤劳,他们为生存,生活而努力的精神状态</h3><h3> </h3><h3> </h3> <h3>我曾记得香港回归的那一天1997年七月一日,那一天深圳人欢庆舞动,头一天晚上,解放军的军车从福田口岸开入香港,我们爬在窗台上,看到军车的威武的军队,心中充满着自豪感</h3><h3> 我曾问过香港的朋友,你们对香港回归改变了你们习以为惯社会制度,心中是什么感受?他对我说,作为老百姓只要生活无忧,有工作可做,有人身言论自由,不管是什么制度,什么人执政都无所谓,不是还有五十年不变的期限吗?过了五十年我们绝大多数都己不在人世了,以后的事谁知道会怎样。我想这可能代表一般香港普通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心声吧。</h3><h3> 岁月在不知不觉的度过,香港和深圳的高楼越来越高,越来越密,但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恶化,传统行业的转向,前十几年的经济风光己不在,香港己逐渐失去了对大陆桥头堡的作用,传统的行业的利润己被高税收,高房价,和不断增加的人工费用吞噬。和我们共同奋斗过的朋友,都己老了,而且都被生活的压力变的没有昔日激情和活力,大多数中小企业要么搬迁,要么倒闭,昔日的往事对于我们来说,己成为过去式</h3><h3> 香港人生活怎样?魅力还在吗?去年我在澳洲阳光海岸华人基督教会上碰到二个来自香港的教徒,我问他们你们在香港过的好好的为何来澳洲?他们回答你不要只看到香港的高楼和在外的名声,你只要深入到香港生活中去,你会感觉到香港人的生活压力。</h3><h3> 失去了桥头堡优势,又地少人多,几乎没有资源和科技优势,没有实业支撑的经济,怎能支撑長期的繁荣?</h3><h3> 我想他们说的是真心话,弹丸之地,生活着七佰万的人民,生活生存的压力可想而知,各种以前的优势逐步的消失,那种自豪感,失落感是心灵体会到的</h3><h3> 但香港仍有它的优势,举世闻名的自由之港,公平公正的社会法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勤劳的香港人的传统,曾经是亚洲四条小龙,有世界教育界排名靠前的大学,有独立思考的年青一代,香港不会衰退,不会倒退,这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和愿望</h3><h3> 不言而喻,不管怎样,都是同根人,都曾是並肩奋斗过的同胞,默默祝愿你香港越来越灿烂,让这颗东方之珠永远雕刻在世界人民心上,在中国人心上</h3><h3> 祈祷香港马照跑,舞照跳,明珠永远闪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