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新蔡党员干部走进红旗渠

风儿

<h3><b>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b></h3><h3><br></h3><h1><b> ------习近平</b></h1> <h3>  “世界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h3><h3> 对,说的就是河南安阳林州市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h3><h3> “你可曾见过,这样一条河,有一湾碧波从天上流过,她好像天河,挽着白云朵朵,就这样悄悄流进百姓心窝。你可曾听过这样一首歌,歌声唱出这奇迹的苦与乐,震天的一声吼,点燃心中的那团火,扯下玉带从此群山不寂寞……”听着如此美丽而又豪情万丈的歌曲,有谁能够听懂红旗渠背后的故事。</h3> <h3>  谁能把山劈开?谁能把河山重新安排?林州人能!</h3><h3> 20世纪60年代,30万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h3><h3></h3><h3>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如今,这种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h3> <h3>  炎炎夏日,39名新蔡县乡领导干部来了,他们来到了太行山,来到了红旗渠,实地感受红旗渠精神内涵,接受红旗渠精神冼礼。7月22日~26日,为期五天的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班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开班。通过看影片、上党课、走太行等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让学员们真实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光大的过程,就是林州人民构筑一个又一个进步里程碑的过程。这种支撑林州人民脊梁,融入林州人民血脉,历经岁月积淀和风雨磨砺的精神,是中国精神见诸于实践的典范和奇迹。红旗渠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岁月里大放光彩,而且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熠熠生辉,并会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为我所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开班仪式</font></b></h1><h3><b><br></b></h3> <h3>  <font color="#ed2308">新蔡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立代表县委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font></h3><h3><br></h3><h3> 他说,这次参加培训的都是全县各个岗位上主要领导干部,平时在工作一线,担负的任务较重,学习时间相对有限。这次把大家集中起来学习,机会难得,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全心投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h3><h3> 一要强化认识,把握精神实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干部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0多年前,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担着被撤职受处分的风险,下定决心,带领10万英雄儿女,排除万难,苦干十个春秋,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至今,红旗渠水仍滋润着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和情怀、风骨和操守,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近年来,我县在基础差、底子薄的基础上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攻克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才有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当前,我们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任务繁重,迫切需要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接续奋斗、负重前行,以新的担当和实干书写富民强县的出彩答卷。组织同志们到红旗渠学习培训,通过系统深入的现场教学、音像教学和体验教学,了解每一个教学点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故事,就是让大家在历史发生地感受历史真实,深刻领会精神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希望同志们用心感受厚重的历史积淀,感受党的优良传统,感受模范党员的伟大风范,感受红旗渠精神中那些以人民为根本的鲜明立场、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哲学观点,切实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提升抓工作的能力素质。</h3><h3> 二要深入思考,学出使命担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积极为干部干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县委坚持定规矩、树导向、正风气,树立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意识,不敢担当就换人的意识,不会创新就换人的意识,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等措施,在全县逐渐形成了勇于担当、实干干实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为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与杨贵相比,与红旗渠精神相比,在干事创业的劲头上、魄力上、方法上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专门组织同志们集中学习培训,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坚强决心和真实举措,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和领会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良苦用心,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接下来几天的学习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好好对照一下。照一照求实作风真不真,照一照奋斗精神强不强,照出差距不足,照出努力方向,真正做到有反思、有触动、有提高。</h3><h3> 三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具体生动的实践。这次培训,希望大家不仅能够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内涵,更重要的是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动力,转换为干事创业的真抓实干。希望同志们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联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学、带着使命学、带着感情学,做到学思结合、研修并行,努力把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感、所得转化为干事业的动力、抓落实的方法。</h3><h3> 四要严明纪律,维护良好形象。严格的培训纪律,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培训班是一个大集体,每位同志不论职务高低,在培训班中都是普通学员,都必须自觉接受培训班的组织和管理。同志们要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强化自我约束,严格执行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学习培训中加强学员管理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以优良学风和务实作风展示新蔡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同志们在培训期间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尊重专家教授的讲课,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迟到、早退、旷课,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组织部的跟班同志要加强管理,严格考核。</h3> <h3>  <font color="#ed2308">红旗渠干部学院外联部主任申贵斌致欢迎辞</font></h3><h3><br></h3><h3> 他说红旗渠干部学院位于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河南省林州市,建成于2013年8月。2019年底学院完成二期提升改造后,面积将达到3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100人学习培训。学院围绕特有的红旗渠精神资源和历史传统、自然人文资源,按照突“特色性、时代性、参与性”的要求,依托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等,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课程,形成了以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传承为主线的红色精神和历史文化特色培训。教学中注重创新,注重参与,注重实践,釆用课堂、体验、观摩、互动、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员在教学中立体式参与,全方位感悟、见事见人见精神,深入透彻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外延、时代价值。</h3> <h3><font color="#ed2308">开班仪式由新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牛卫东主持</font></h3> <h3>红旗渠干部学院为培训班授旗</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被太行山仰望的红旗渠纪念馆,芳草遍地,满院绿荫,睡莲花开,锦鲤游弋,一切恰似热情欢迎来自河南驻马店市新蔡县红旗渠精神培训班的学员们。</h3> <h3>  红旗渠纪念碑是1990年4月5日红旗渠通水25周年之际所建。碑帽为仿古屋檐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书写着“红旗渠纪念碑”六个镏金大字。站在红旗渠纪念碑下,聆听碑文所记载的渠首拦河坝、青年洞、空心坝、红旗渠分水闸、桃园渡桥、红英汇流、夺丰渡槽、曙光洞等过往的故事,学员们一边倾听一边提问,红旗渠昔日的壮丽历史画卷又一幕幕呈现在大家的眼前。</h3> <h3>  红旗渠纪念馆新馆于2014年5月1日开馆。新馆在老馆西侧,以红色为基调,造型似灵动渠水。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h3> <h3>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曲旧民谣,勾勒出林州历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受气侯、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3年间,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林州人民生活之苦,让学员们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过去林州,也明白了林州人为什么要去修红旗渠的深层次原因。</h3> <h3>  千百年来,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始终怀有一个水的梦想。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这里的人们打旱井、引山泉、修水塘,与缺水的命运不屈地进行着持续的抗争。元代修建了天平渠,明朝修建了谢公渠,清代修建了7条水渠。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府修了抗日渠、爱民渠和荷花渠。新中国成立前,林州人民共修建了大小长短不等的18条引水渠。解放后,党领导人民治山治水。到1959年,先后修建了淇南渠、淇北渠、英雄渠、天桥渠等大型引水渠和要街、弓上、南谷洞三座中型水库。但是,一遇连年干旱,水源枯竭,渠道无水可引,仍然摆脱不了水的制约。为了圆一个水梦,林州人民一往直前地追寻着、奋斗着,就是要在绝望的大山上开拓出希望的长渠。</h3> <h3>  1954年5月,26岁的杨贵走马上任林县县委书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之风,他骑着自行车把全县山山坎坎、村村落落全都走访一遍,得知群众想水、盼水、用水的心声,他也开始为林县找水源。什么是奇迹?变不可能为可能!向来思想解放的杨贵,要跳出林县来寻找解决林县缺水问题的办法。经调查研究,他大胆地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战略思维。他这一想法得到了饱受干旱之苦的全县人民热烈拥护与赞成。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大干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动员会一召开,30万林县大军奔赴太行山。仰天壁立万仞,低头万丈深渊。比太行山石头还硬的硬汉子没有一个服输的,他们日夜奋战在大山之巅,到处红旗招展。杨贵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盘阳会议上正式把“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叫“红旗渠”。没想到工程一干就是十年,十年英模物也是层出不穷:舍己救人李改云、红旗渠上“父子兵”张买江、除险英雄任羊成、血祭太行吴祖太、农民水利技术员路银、英雄炮手常根虎、凿洞能手王师存,还有青年团,妇女连,突击队等,正是这些千军万马的丰碑人物铸就了“红旗渠精神”。学员们在红旗渠纪念馆里边走边看,仿佛能聆听到那一锤一钎劈山开石的动人故事。当学员们看到墙壁上镌刻着牺牲人员以及劳模、先进工作者的名字,也被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所感染,被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千重岭,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热情和不屈精神所感动。</h3><h3> 涧头乡政府乡长张艳华说,红旗渠的修建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时任省委副书记来现场视察对杨贵书记说:“你在半山腰修渠,如果渠修好了水过不来怎么办?”杨贵再三询问县水利局长,并把他拉到太行山最高的悬崖上说:“如果渠修好了水过不来,咱俩就一起从这儿跳下去!” 这一年他仅仅32岁!我从杨贵书记身上学到了这种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连死都不怕的“担当”精神!</h3> <h3>  时代在前进。林州人民紧跟时代创业,创新,创奇迹,从战太行到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红旗渠精神被他们传承得淋漓尽致。20世纪60年代,“战太行”建成红旗渠,解决了饮水吃饭的生存问题;80年代,十万建设大军“出太行”,实现了劳动力转移,使林县的建筑业品牌声名远播,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伴随着“富太行”的号角,打工族返乡,工商业发展千帆竞发,创新创业奋楫争先。二十一世纪以来,林州人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以打造全域旅游的“美太行”,让红旗渠风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桃园渡桥等风景名扬国内外,城乡也变得越来越美,越幸福越和谐。</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参观谷文昌事迹馆</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撰文称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参观扁担精神纪念馆</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r></h3> <h3> 石板岩地处林虑谷大山之中,境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放前,石板岩一带方圆几十里,连一个小货铺就没有。人们出山赶集仅有鲁班壑和刘家梯两条路,近的几十里,远的近百里。解放后,农民自发办起了合作社,白手起家,靠一根扁担创苦创业,服务山区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石板岩供销社的职工从20多岁参加工作,送货到50多岁,坚持30年,每次来回不空行,徒步往返一百余里。每年上山送货按260天计算,一个人30年徒布绕地球行走10圈。石板岩供销社靠“一根扁”担创业,“扁担精神”是他们的传家宝。从建社至今70年来,十任主任,四代职工能够一任任、一代代地把扁担精神接过来传下去。现如今,他们让扁担精神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进入市场奔小康。围绕大峡谷旅游开发,发展三产服务业,使扁担精神在新时期谱写了富民兴社的新篇章。</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走近青年洞</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行走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的“水长城”红旗渠,只见渠内引漳之水缓缓流淌,那流淌的哪是水啊,分明是民工的血与汗,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魂。团结洞,创业洞,青年洞,洞洞都向学员们无声地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线天、鹰咀山、虎口崖、神工铺等,一个个景点都是动人的泪点。</h3><h3>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h3><h3>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h3><h3> 继续行走在“水长城”,一组悬崖峭壁上的浮雕出现在眼前,令人浮想联篇。学员们都说仿佛看见英雄的林州人民刚刚还是拚命三郎,转眼间就成了悬崖峭壁上的浮雕像了。一路上上下下,终于来到红旗渠青年洞。</h3><h3> 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红旗渠青年洞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洞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江泽民、李先念等领导人题词摩崖石刻,又为景区增添了不少色彩。</h3><h3><br></h3><h3> 化庄乡政府乡长刘勇在参观完青年洞风景区后坦言,我们当前的各项工作需要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我们将秉承红旗渠精神,把工作当作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平台,要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努力开创全乡工作新局面。</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看话剧《红旗渠》</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br></b></h3> <h3>  《红旗渠》由河南省话剧院根据真人真事编排而成,讲述了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林县(现林州)人民,花费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修建起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艰辛历程。剧中,塑造了这样几组群众——凤兰与李继红;金锤、银锤、铜锤、铁锤四兄弟;杨起梦夫妻;9岁的小姑娘吱吱;继红娘及死难者的家属……</h3><h3> 最感人的是对凤兰与李继红的爱情描绘。没有缠绵悱恻,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玫瑰诗篇,只有凤兰对佯装欲走的李继红的一声呼唤:“哎——”瞅着没人,与恋人的手捏在一起,再递上一双鞋:“俺娘做的”;最后给恋人戴上垫肩:“俺缝的”……李继红回赠恋人的是半个窝头……多么简洁,又是多么含蕴;多么矜持,又是多么深情;多么平淡,又是多么浓烈。正是这样一对甜蜜的恋人,不仅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还为了坚决支持杨贵书记带领大家修建红旗渠,他们发起连同自己在内的十对恋人在山洞里举行集体婚礼。然而,老天残忍,偏偏在这人生最美好的瞬间,山洞塌方,吞噬了这些宝贵的年轻生命……</h3><h3> 最难忘的是小吱吱,一个9岁的小姑娘。她最美好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不心疼地”洗把脸,然后,把珍藏多时的胭脂搽上,让人看看小吱吱多漂亮!然而,为了给民工们挖采充饥的野菜,她被吞没在炸山的浓烟中……她那珍藏的小小胭脂盒就像一粒火种,在杨贵的心中点燃起了熊熊的大火,使他不敢稍有怠慢,不敢稍有退却,不敢稍有犹豫。吱吱那句话,“漳河水,你啥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呀……”反复回荡在杨贵的耳畔,这正是林县55万人共同的心声啊。</h3><h3> 为了给修红旗渠让路,村民把多年的祠堂都拆掉,这让杨贵感动不已:“给我一条路,还您一道渠。”后来,杨贵就把红旗渠还到群众的心窝里。</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观影片巜巍峨山碑.杨贵篇》</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br></b></h3> <h3>  展现林县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精神面貌的专题片——《巍峨山碑·杨贵篇》,从记者对红旗渠的组织者、亲历者——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采访中,让学员们再次感受了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感受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h3><h3> 2014年9月,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泽群采访了86岁的时任红旗渠总设计师、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并录制了这部专题片。在采访中,杨贵老书记精神矍铄,谈起红旗渠时依旧挥斥方遒。解决吃水问题是林县人民的千年期盼。修建红旗渠,“引漳入林”是杨贵带领林县县委一班人出于共产党员的责任心,为了几十万林县人民的利益的大胆决策。老书记杨贵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我们的党性原则不允许我们眼睁睁看着地里旱得长不出庄稼,十几万人翻山越岭找水吃而无动于衷!”正是有着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担当,在内忧外患的困难时期、“百日修整”的政策下,杨贵冒着被撤职的风险,带领林县人民坚持10年,修成了新中国的第二大奇迹工程——“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难题。杨贵用智慧和勇气作出的战略抉择,集中体现了他对党的事业高度责任感。</h3><h3> 看完专题片,学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认为,林县再缺水也不会渴着县委书记,如果杨贵等县委一班人没有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红旗渠就不会存在。而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杨贵坚持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艰苦创业,严防腐败”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在工作实践和改革创新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真理。</h3><h3> 影片中,杨贵给一位老人买羊架骨的故事感人至深。杨贵到群众家走访,一位患有胃病的老人告诉他:要不是儿子外出做工,每年这个时候儿子都会给她买一副羊架骨,烀热暖暖胃就好了。杨贵听了老人的心语后,第二天骑着自行车去集市买了副羊架骨送给了老人。杨贵给老人买羊架骨的故事,从此在林县传得开来。杨贵语重心长地说,走群众路线要真走,要是走形式,群众就不买你账了。要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群众就会由衷地拥护和支持。</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赴史家河村</font></b></h1><h3><br></h3><h3><b><br></b></h3> <h3>  史家河村,是林州基层党建示范点,位于姚村镇区南1公里,全村420户,1600口人,600亩耕地,有4个村民小组。1994年成立村级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其中1个农村党支部,4个企业党支部,共有112名党员。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各类商户30余家,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 </h3><h3>  集体投资为全村村民安装了天然气、自来水,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更换新型LED路灯42盏。对全村高低压线路进行了整改,更换了3台变压器,成为了河南省电气化示范村。对全村进行了美化绿化,绘制了文化墙,主大街和各家各户墙外进行了绿化,村内三条主街道铺设了沥青。 </h3><h3>  村里拥有现代化的幼儿园和小学;建成了新型的文化活动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妇女组织了秧歌队、舞蹈队、太极拳队;村图书室免费对村民开放,全村村民生活在“团结和睦、安居乐业、尊老爱幼”的和谐气氛中。</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上党课</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安阳市委党校杜光华老师: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上党课</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河南省委党校老师张永刚,专题讲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说扶贫</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新蔡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立给学员们进行脱贫攻坚政策培训</h3> <h1><b><font color="#ed2308">&gt;&gt; 讲宪法</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新蔡县司法局局长杨杰讲《宪法》</h3> <h3>驻马店市新蔡县红旗渠精神培训班结业仪式</h3> <h1><b><font color="#ed2308">新蔡李桥回族镇镇长王盼</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3>  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让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总体概括为三点:第一是震撼。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苦战十个春秋,在当时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条件低下,资金和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仅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用智慧、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上的悬崖峭壁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我们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震撼,被这种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所震撼,被建设者们的超凡智慧、卓越胆识和顽强毅力所震撼。第二是感动。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通过参观纪念馆,聆听报告、现场观看,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修红旗渠的艰辛过程,尤其是来到红旗渠畔,每一个红旗渠故事都感人至深,荡气回肠,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奋斗不息的荣光,在红旗渠修建的十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是63岁,最小的是17岁,林县人民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人工天河。第三是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六字红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水利工程,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修建红旗渠的十年,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县、乡、社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从杨贵、任羊成、吴祖太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看到了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5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做红旗渠精神的发扬者、传承者和实践者,更要坚定信念,锤炼品格,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跑在前列,争当示范,以实际行动传承红旗渠精神。</h3> <h1><b><font color="#ed2308">砖店镇镇长梁浩</font></b></h1> <h3>  通过近几天的理论学习及现场教学,我切身感受到了当年建设红旗渠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就是在那样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靠着一根钎、一把锤、一双手,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人间奇迹。林县人民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不等不靠、攻坚克难、战天斗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引漳入林。尽管开山的号角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但先辈们锤钎交响和高亢的呐喊,仍在激励着我们,林县人民创造的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奋勇向前。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实现这一历史伟大使命,我们没有退路,也不能退缩。我想,红旗渠精神正是我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所要秉承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之源。就乡镇基层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经验可借鉴,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质疑。我认为,面对这些困难和尖锐问题,我们乡镇基层干部不能退缩,应顶压力、排万难,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必胜决心,以无私无畏位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团结拼搏、实干干实”的新蔡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身心投入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用实际行动传承红旗渠精神,践行红旗渠精神。</h3> <h1><b><font color="#ed2308">黄楼镇镇长石慧杰</font></b></h1> <h3>  很荣幸在今天的学习讨论会上发言,下面我就近三天的很荣幸在今天的学习讨论会上发言,下面我就近三天的学习情况和感受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通过学习收益匪浅,见识增长很多,思路开拓很多,思想提升很多,也必将对推进工作,服务群众,谋好发展提供很多的助力。今天我想谈两句话,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 </h3><h3> 我谈的第一句话是,“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句话对我振奋最大,也是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它与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即体现了林县人民气吞山河的伟大气慨,战天斗地,勇往直前,不怕艰苦的大无畏精神;也生动的说明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行动,说明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三大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吹响全面号角之际,在面临我们的干部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面前,思想建设更显重要。这次的学习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激发了斗志,回去之后,我定回将这种精神带给全镇干部,让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h3><h3> 我谈的第二句话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是什么”。这是林县老书记杨贵的话,他讲到是责任与担当,是执着的坚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共产党员都是先锋队,终终冲在前,这就是责任与担当。昨天我们到青年洞看到的妇女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让我无比震撼,不怕牺牲,舍我其谁的都是共产党员。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给每一位党员补足精神之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认真学习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林县广大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相信我们新蔡人民在新蔡精神的领下,也能像林县人民一样,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开拓创新,实干干实,构建新蔡美好明天。</h3> <h3>  红旗渠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是艰难岁月里不屈不挠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思维的伟大音符。红旗渠是我们党刻在太行山上,立在人民心中的一座展现党的优良传统的精神丰碑。林州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和奉献,实现了梦想,让牺牲者欣慰,让奉献者无悔,更使接力者戮力前行。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被一代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h3><h3>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红旗渠精神高度评价和赞扬。从省委到市委、县委,各级党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号召和决定。</h3><h3> 历史不仅承载过去,更饱含启示未来的智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追溯岁月的长河,审视红旗渠精神,更使人们认识到,时间可以流逝,大地可以荒老,只要人类社会还要永续发展,红旗渠精神就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h3><h3> 红旗渠精神青春永驻,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从红旗渠干部学院接受红旗渠精神冼礼归来的新蔡县乡领导干部,自觉实践红旗渠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群众,为实现“生态水城、秀丽田园、大美新蔡”的战略发展目标,又行走在出发的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