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6月6日,行程的第八天。我们从爱丁堡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约克。</h3><h3> 约克,一个古老的城市,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英格兰的北方门户。</h3><h3> 公元71年,罗马人占领了这里并建造了古城墙抵御外敌,后来又被维京人占领,约克这个名字就来自于维京语。2000年历史沧桑的积淀使约克成为英国文化的精髓所在。</h3><h3> 当英国人来到美洲大陆,他们用故乡的名字来命名自己新的家园,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就是“ New York ”,这就是纽约和约克的渊源。</h3> <h3> 火车上顽皮的小女孩占据了行李架</h3> <h3> 约克火车站建于1877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那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令人着迷。</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蒙蒙细雨中走出车站,酒店就在不远处的老城门附近。拖着行李箱,跟着导航过了一座桥走不多久就到了约克老城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太喜欢这个城门了,包含了我对约克老城的全部想象。作为一个生活在遍布钢筋水泥建筑的现代化城市中人,对古老的石头建筑毫无抵抗力的被深深吸引。</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是离开约克时拍摄的老城门,城门上有古老的城徽以及十字型的射箭孔。</h3> <h3> 酒店在老城门内侧,由一个古老的修道院改建,所以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建筑,员工可以带领你参观,如果你有兴趣。但我们在约克的时间非常短,以致后来放弃了这个机会。<br></h3><h3> 卧室。干湿分离的卫浴在楼下,有一个小小的楼梯连接,据说这里每间房的结构都不一样。</h3> <h3> 7点半过了早餐还没开始,早餐室静悄悄的。精致美味,品种丰富的食物已经摆放整齐。自由行以来,对酒店的挑选一是离火车站近,二就是早餐的评价了,一顿饱饱的早餐是完成行程的保障。</h3> <h3> 约克市郊有一个奥特莱斯,酒店附近有公交直达。今天下雨,就去了那里,没看中什么。上海太繁华,弄得眼界也越来越高,倒是这个吸引了我们的目光。</h3><h3> “ 请注意,中心将在今天11点为伦敦恐袭事件的受害者默哀一分钟 ”,事件发生在3天前。</h3> <h3> 回来后奢侈的睡了个午觉再出发,小学生都放学了,这些孩子也就十岁左右,自己骑车回家,尽管天下着小雨。</h3> <h3> 药品超市所见,这不是咱大清王朝的长辫子吗?天朝看不到,在英国倒见识了。</h3> <h3> 沿着城墙往前走,一路野鸭成群。</h3> <h3> 前面就是约克大教堂。来到约克最想参加的活动是大教堂的晚祷,为了这个特意把行程安排到周一在约克,因为看了好多游记后确认周一有晚祷,不是每天都有哦。</h3> <h3> 约克大教堂建于13世纪,建造时间长达250年,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在英国教会中的地位仅次于坎特伯雷大教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气势恢宏的圣坛大殿</h3> <h3> 大门入口上方的西玻璃花窗建于1388年,因上部有心型图案而被称为“ 约克之心 ”。</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南北侧翼的东面,就是King's Screen国王屏风,雕刻描绘了从威廉一世到亨利六世期间在位的15位国王的雕像,上面是巨大的管风琴。</span></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堂北面的“ 五姊妹窗 ”是约克大教堂历史最悠久的玻璃花窗,建于公元1260年,绿灰色调的几何图案拼接,显得格外雅致。</span></h3> <h3> 在教堂地下发现了约克主要的罗马遗迹,我们到达时已经快要关门了,匆匆地浏览一番什么也没记住,照片也都是糊的。</h3> <h3> 快步离开后门就关上了。</h3> <h3> 五点以后,人们开始在晚祷厅前集聚。</h3> <h3> 教会工作人员在晚祷前分发茶水和点心。</h3> <h3> 晚祷厅。参加晚祷的大部分是当地人,也有一些从装束来看是和我们一样的旅行者。我旁边一对背着双肩包,穿着运动服的西方男女青年对晚祷流程非常娴熟,看样子也是基督教徒。</h3> <h3> 每个座位前的桌子上都放着圣经和一些资料。</h3> <h3> 开始有人讲话,不知道是否讲道,后面唱诗班开始演唱,偷偷录下了一段。唱诗班的演唱人员年龄参差不齐,从10岁左右的孩子到二十多岁的青年都有,整个过程庄严肃穆,仪式感强烈。</h3><h3> 我在想小孩子如果从小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对自然对社会多一份敬畏心吧。</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不记得出来时是否已经天黑了,阴雨天气本来就是暗暗的,教堂外部都没有看。</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教堂西面外部全景,照片取自网络。</span></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堂旁边就是君士坦丁大帝的一座雕像,他手中所持的是一把折断的剑。据说他的父亲驾崩于约克,他也是在约克被拥立为皇帝的。</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网络照片。</span></h3> <h3> 路过中餐馆饱餐一顿,好舒服。一共花费30多镑,感觉和上海差别不大。想起十五年前女儿留学英国时说起吃中餐就脸色大变的样子,世道真的是变了。</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早上9点,带着遗憾离开了云开日出的约克,计划书上无论删除的还是保留的活动体验都成为了我的遗憾:中世纪最狭窄街巷“ 肉铺街 ”、古罗马老城墙、网红英式下午茶贝蒂茶屋、英国铁路博物馆、甚至还有登顶教堂塔楼。</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些遗憾或许能成为再来一次的动力,签证是两年有效的,我这样想着登上了火车。</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岁数上去了,在劳累面前越来越多的选择是宁愿遗憾也不辛苦自己,理智一点想这是对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3> 老李在火车上眼观英国风景,耳听中国评弹。</h3> <h3> 下一站,英国古老乡村科茨沃德地区。</h3><h3> 今天几乎整天都在路上了,英国不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火车、汽车的衔接都不太流畅。火车在伯明翰转车到莫顿因马什,然后坐地区公交车去今晚的住宿地 — 水上伯顿(Bourton-on-the-water)。</h3><h3> 在莫顿等了近一小时,因为前一班车刚好开走,到达旅馆已经是下午四点了。</h3><h3> 水上伯顿是位于科茨沃德地区中心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河蜿蜒流淌穿过小镇,河中野鸭自在嬉水,沿岸一边是民宅,另一边的民宅前则是一条主路,有商店和小超市,买一些牛肉丸、蘑菇、番茄、鸡蛋、面包,做一顿美美的晚餐。主街上每天有定点班车往返其他小镇。</h3> <h3> 小镇上的房子都是用这种当地产的蜂蜜色石头建造。</h3> <h3> 晚上散步路过一个小牧场,在这儿呼吸着青草味的新鲜空气,以及耳边不时传来的羊儿咩咩声,感受着宁静的乡村气息。</h3><h3> 这些私人牧场一个连着一个,中间都有没上锁的木栅栏门,各种设计巧妙的插销,几乎没有相同的。一边走一边研究着如何打开这些插销,也是蛮有趣的。但是走过去后就要把门关好,否则羊儿们也许会误入别家门。</h3> <h3> 清晨,早餐前再次来到这里的小巷散步。脑子短路,竟让我想起“ 客舍青青柳色新 ”来,柳树却是在那五十米开外。</h3> <h3> 早餐后出发,再次前往莫顿因马什,然后转车去百老汇(blaodway)。</h3><h3> 在公交车上买票</h3> <h3> 付款告知目的地后司机会打印一张车票给你,在规定时间内(好像也是一个半小时)转车免费。</h3> <h3> 行车途中,遇到骑行者,公交车司机放慢车速,不按喇叭,默默跟在自行车后面直到他们拐弯。</h3> <h3> 在莫顿因马什转车后,先去了百老汇塔,那是小山坡上的一座高塔,由于周围360度无死角,天气好的时候拍出的照片非常美。因为在“ 走遍全球 — 英国 ”中用这张照片做了封面,所以毫不犹豫的把它放到行程的必去项目中。</h3><h3> 上山途中</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天不遂人愿,今天的天气格外阴沉。百老汇塔失去了该有的魅力,我们也就放弃了登塔,转身离开继续牧场徒步。</span></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里的牧场比水上伯顿大多了,穿过几个牧场后就到百老汇小镇了。</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所幸的是在这满目翠绿、视野开阔的牧场中穿越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体验活动。放松身心,极目远眺,挺胸阔步,此时不需要热闹,只需用心享受当下的那一刻宁静。</span></h3> <h3> 这是英国的约翰羊,四肢和头部是黑色的,注意到它们身上都有编号,这样可以使主人方便辨识它们。</h3> <h3> 正看着、拍着羊儿,牧场的主人来了。一个略显粗壮的、大约50岁左右的男子,手里牵着4只狗。他看到我们显得很高兴,我们毫不吝啬地夸赞他的牧场和羊儿,他笑着说了一句英国著名的打招呼语“ 可惜今天的天气不怎么样!”</h3> <h3> 牧场间的栅栏门</h3> <h3> 徒步一小时不到,来到百老汇小镇。规模小的镇子只有一条主路,百老汇就是这样的小镇。</h3> <h3> 小镇的游客中心是一幢茅草屋,这是我们来到科茨沃德地区后第一次看到,在水上伯顿是没有这种茅草屋的。接下来的奇平卡姆登(Cipping Campden)是观赏茅草屋的重点区域。</h3> <h3> 饶有兴致的在街上看到茅草屋的出售广告,这栋茅草屋大约合人民币800万元。</h3> <h3> 从百老汇坐公交车到达奇平卡姆登。</h3><h3> 主街,相比百老汇而言人气明显旺了,天气也由阴转晴。</h3> <h3> 奇平卡姆登在中世纪时期是当地的羊毛交易市场,市场的面积大约四、五十平米,顶部内结构是木质材料构成鱼骨状排列,外部覆以砖瓦。</h3> <h3> 主街后面有一条和主街平行的街道,两端也和主街相连,是一条U型的小路叫“ 羊路 ”,两边有很多茅草屋。</h3> <h3> 这些可爱的童话故事里的茅草屋,使我兴奋异常。整条路上几乎没什么人,房子里也没有人进出,于是我放肆地左边拍、右边拍,累了路边有长椅可以休息、喝水、吃东西。</h3> <h3> 最喜欢这栋房子了,可惜前面有汽车挡着。</h3> <h3> 这张照片可以看到茅草屋顶的细节,茅草干枝大约有20公分左右。</h3> <h3> 各色门环,相当门铃的功能。</h3> <h3> 最后来到主路的另一端,这里是小镇的教堂。</h3> <h3> 回到水上伯顿,映照在夕阳余晖中的小村庄显得格外灵动。</h3> <h3> 早上,出发去位于科茨沃德地区南面的拜伯里小镇。</h3> <h3> 天鹅宾馆。是拜伯里,也是整个科茨沃德地区比较具规模的酒店,门前总是停满旅游大巴,拜伯里和其他几个小镇不同的是,这里经常有旅游团光顾。</h3> <h3> 到这里来的游客都是来看阿灵顿排屋的,一排蜂蜜色的小石屋,现在已经无人居住,成为纯粹的景点了,据说在这里要拍一张没有游客的照片是比较难得的。</h3> <h3> 天鹅宾馆外面清澈见底的小溪中确实有几个天鹅和会变成天鹅的丑小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