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鲸鱼沟的水从哪里来?(源头)

瞿文华

<h1><b>鲸鱼沟的水从哪里来?(源头)</b></h1><h3></h3><h3><b>2019.7.25</b></h3><h3><b><br></b></h3><h3>1】读者发问: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老师问荆峪沟(鲸鱼沟)的水从哪里来的?(源头)(曹林燕)</h3><h3><br></h3><h3>2】清风:岱峪水库给鲸鱼沟水库(郗家河水库)供水,鲸鱼沟水库供西安东郊人饮水。</h3><h3><br></h3><h3>3】卞师:鲸鱼沟属于小断裂带,后经黄土覆盖形成一道低凹的湿地带,她的两岸和底部分布着许多自流的或承压的水泉,也有许多渗透性土质带渗出的水,当然也有下大雨时以原面直接注入沟内的水。</h3><h3><br></h3><h3>二千年以来,鲸鱼沟水生植被遭受破坏,加之白鹿原整体水位下降,鲸鱼沟水量锐减,上流源头向下退缩数里,现将李家河水库水分出少量注入鲸鱼沟,免了断流之危!(卞寿堂)</h3><h3><br></h3><h3>4】清风:卞老师,前几天一个在岱峪水库工作的朋友在一起闲聊提到给鲸鱼沟水库放水一说。</h3><h3><br></h3><h3>5】田宏刚:@清风 岱峪水库给鲸鱼沟放水也只是这几年救救急的。</h3><h3><br></h3><h3>6】清风:@田宏刚 是的,以前鲸鱼沟水库水是丰盈的,荆河水经年累月流淌着,鲸鱼沟芦苇茂盛,水草丰美[微笑]我们是在鲸鱼沟度过暑假的。</h3><h3><br></h3><h3>7】卞师:鲸鱼沟水的源头有两支,主源头水发源于古荆山,即汉将帅堡旁,经凫峪,王河等汇入鹿原水库。次源流即人们俗称的靴子沟,流经聚仙坊水,安村河水,经姚查李郑诸水入鹿原水库。</h3><h3><br></h3><h3>8】田宏刚:@蓝田老掌顾 卞老师的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作为鲸鱼沟岸上长大的我赞同!</h3><h3><br></h3><h3>9】清风:@蓝田老掌顾 认同。</h3><h3><br></h3><h3>10】王秀琴:鲸鱼沟应为“荆峪沟”?</h3><h3><br></h3><h3>11】田宏刚:@阿秀 这就是神话里的名字和地理概念上的名字之分了,就像人的小名和官名(学名、大名)之别了。如果用鲸鱼沟的名字,更能体现从古到今沧海桑田的巨变。</h3><h3><br></h3><h3>12】王秀琴:@田宏刚 按理,咱们西北地区黄土深厚,何来“”鲸鱼“”一说?必是把“荆峪沟”念转成鲸鱼沟了。</h3><h3><br></h3><h3>13】王平安:记忆里二十多年前的鲸鱼沟最美了,我们经常去坐在土坡上看别人游泳,风吹芦苇响,鸟飞水流长。满眼皆苍翠,鼻息泛花香!现在没看头了,也好多年不去啦。</h3><h3><br></h3><h3>14】王秀琴:@田宏刚 老师说的也有一定道理。王老师出口成章!</h3><h3><br></h3><h3>15】田宏刚:@阿秀 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海猿,到现在还保留着水生动物的特点,手和脚还保存着像鹅和鸭子划水的蹼的痕迹,鼻孔向下也是避免向前游泳时进水等都说明了这一点。</h3><h3><br></h3><h3>16】王平安:可我一直不会游泳,又一次还差点在鲸鱼沟水库溺水,还多亏了大亮村的那个伙计托着腋下相救,那个感觉一下子眼前一黑翁的一声啥就不知道了只是下沉。今生不会游泳实为遗憾。</h3><h3><br></h3><h3>17】田宏刚:人类进化也是由水生到水陆两栖,再到陆生。所以现在人们游泳也是通过训练把原来沉睡的潜能予以唤醒的过程。</h3><h3><br></h3><h3>别说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陕西最早可能是海洋,就是青藏高原那么高也保存了那么多冰川纪地貌特征,我们这儿作为地球早期的海洋,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的。</h3><h3><br></h3><h3>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有可能把之一取掉,蓝田公王岭附近最新考古发现170万年~220万年遗迹,比云南元谋人还早。)先祖在这里活动的时代,到底是怎样的状貌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这秦岭和白鹿原的形成是怎样一个惊天动地的过程也有待大胆假设,小心求证。</h3><h3><br></h3><h3>18】王平安:@田宏刚 史料翔实语言严谨。</h3><h3><br></h3><h3>19】田宏刚:现在人们所谓的“塬”是指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西安的原真不少,神禾原、少陵原、乐游原、八里原、铜人原、龙首原、横岭原等等能有十来个,最著名的莫过于白鹿原。&nbsp;有没有想过这极有可能是冰川纪过去以后的若干年里,海平面渐渐下降露出的一个个孤岛,直到亚洲中部隆起,海水向四周退去,这些岛屿之间留下了纵横交错的河叉沟谷川道。海水退去之后,我们的祖先才走下公王岭,到别处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走向川原,走向西北黄陵天水陇西或者东部或者东南沿海。</h3><h3><br></h3><h3>20】王平安:有三体小说的思维架构痕迹。</h3><h3><br></h3><h3>21】贺西勇:荆峪沟河,讹称鲸鱼沟,古名长水,源于荆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后汇峪沟水、聚仙坊水、李家沟 水、至孟村乡朱家沟村南入长安界,流长约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桥区的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这个来自于蓝田县志。</h3><h3><br></h3><h3>22】贺西勇:这个应该比县志准确,以此为准。荆峪沟:发源于安村乡红庙北,西北流汇凫峪沟水、聚仙坊水、韩家沟水、李家沟水,至孟村乡朱家沟村南入长安县界,再西北流至西安市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境内长约16公里,流域面积8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50.18万立方米。</h3><h3><br></h3><h3>23】卞师:上面引的这段有明显错误,文中把两个源头混淆了。发源于红庙村北实际就是聚仙坊村南的靴子沟,但这个源流不会流经凫峪,流经凫峪的是荆山源头的水!</h3> <h3>24】程社涛:有图为证。</h3> <h3>确定河源有三大标准:</h3><h3>从长度上看,“河源唯远”;</h3><h3>从流量上看,用“流量唯大”确定河源;</h3><h3>从方向上看,以“与主流方向一致”确定河源。(程社涛)</h3> <h3>25】贺西勇:这条确实有误,但是老县志写的也不清楚。(老县志记载:荆峪沟河,讹称鲸鱼沟,古名长水,源于荆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后汇峪沟水、聚仙坊水、李家沟 水、至孟村乡朱家沟村南入长安界,流长约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桥区的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h3><h3><br></h3><h3>荆峪沟就是在坡面流水的侵浊下形成的大冲沟壑。 早期的荆峪沟又短又小,由于流水不断汇集,向幼小沟谷的下方和两侧侵蚀,同时沟头又向原内伸展侵蚀(称溯源侵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沟谷不断加深,变宽,伸长,终于形成了长达30公里,上游下切深度为80—100米,下游(沟口)逐渐增加深达210米的深大冲沟。原的中部,顺白鹿原走向发育“v”字深切沟谷——荆峪沟。沟底有多处水库和瀑布,最大落差约10米多。 荆峪沟原头在蓝田县县城以南8公里的将帅圪塔(荆山),源头一带地形开阔呈“u”形,有多股泉水露出,是荆水的发源地。沟内终年流水不断。上游两条支流汇合处叫“鹿走沟”,鹿走沟以下称荆峪沟。荆峪沟于红旗街办高桥村附近入浐河,成为浐河东岸最大的一条支流。</h3><h3><br></h3><h3>26】袁德让:我印象中应该是安村和红庙的那条沟有一个源头,巨东村寻家台台子下面沟底(巨东人把这叫架(音)村)有一个很大的活水冒出的池塘,这两个地方应该是源头、我小时候经常和巨东的初中同学在哪里钓鱼。</h3><h3><br></h3><h3>27】田宏刚:@袁德让 那儿是有道靴子沟,现在还在。</h3><h3><br></h3><h3>28】卞师:你说的就是鲸鱼沟两条源头中之一,另一源头就是将军圪塔发源,经凫峪,鹿走沟的那条,两支流共同汇入鹿原水库后经李家河西流入霸桥区界。</h3><h3><br></h3><h3>29】袁德让:@田宏刚 哪里就是靴子沟?</h3><h3><br></h3><h3>30】卞师:是的!</h3><h3><br></h3><h3>31】田宏刚:@袁德让 在聚仙坊和红庙村之间。现在被蓝汤公路切断了。</h3><h3><br></h3><h3>32】袁德让:小时候这里是安村的必经之路,芦苇茂密,水源丰富。公路切断的这里过去是干的,没有水。只是公路以西寻家台台子那里开始有水源。没有兰汤公路以前去南边过靴子沟要经过寻家台台子沟底的小路,夏天人们在芦苇中穿行通过,我们都是因为害怕一路小跑通过的。</h3><h3><br></h3><h3>33】卞师:对着呢。</h3><h3><br></h3><h3>34】田宏刚:@袁德让 那条沟道我也走过多回,它在姚查李郑的府庄村姚家那儿与荊峪沟汇合。</h3><h3><br></h3><h3>35】袁德让:是的。我觉得要是跟着卞老师走一回这段是不是很有意义呢!</h3><h3><br></h3><h3>36】王秀琴:@袁德让 赞同袁老师的提议!</h3> <h5>文字整理:石门汤泉,各位师友辛苦了!</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