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季》 杨卫平 图/文

大卫…杨

<p class="ql-block">  二O一九年的六月下旬去市郊办事,途中见到了久违的人工插秧的劳动场景,由于没带相机,用手机记录了一下。激动之余的第二天下午又专程带上自己拍照的家什前往记录下这诸多美妙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过去了四年,四年间每到六月中、下旬插秧季我都会到老地方去看看拍些图片,今又有空再补充些图片让亲们感受下水乡的美景。</p> <h3> 六月末的苏北盐城水乡麦收几近尾声,翻耕后的农田大多都灌水沤田准备种殖水稻。因河、渠、沟、塘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沟渠和田埂把肥沃的土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田块,受诸多地理条件限制,不少地块不适合机械化作业,许多乡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人工插秧的劳作方式。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人眼里,这么大规模的劳动场景,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h3> <p class="ql-block">  连续跟踪拍了四年的插秧季,这是第一次用小飞机拍到百余人起秧苗的壮观、激动人心的劳动景象。估计这场景谈不上空前绝后,但可能会是华不再扬、一去不返,难得再现珍贵的纪实摄影镜头。</p> <p class="ql-block">《插秧季》发表后有许多朋友质疑:都农业现代化了,哪还有传统落后的人工插秧现象,有点不可思议。几经与当地老农的交谈了解,且听我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按季节可划分为早稻和晚稻,按品种来源划分可分为制种稻和常规稻,区别在于产量,口感。</p><p class="ql-block"> 1.制种稻:制种稻为杂交水稻,它的原理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它们的优良性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互补优良的性状,产生出优良的品种,杂交水稻的优点是抗病性比较强,并且产量比常规稻更高。缺点是每年都需要制种,不能自行留种。</p><p class="ql-block"> 2.常规稻:不像杂交稻通过杂交或变异而来,而是通过选育、提纯、保持本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变,常规稻的口感相比于杂交水稻普遍性比较好,缺点是产量太低且选育种、提纯繁锁,单季约600-700斤/亩。</p><p class="ql-block"> 我们如今看到的人工育秧、插秧就是制种稻的种植方式,虽然辛苦,但产量能达到常规稻的双倍1000-1500斤/亩,由于杂交制种稻父本、母本是不同时间栽插(这是之所以的关健点),所以机械化程度较低。</p><p class="ql-block"> 亲们,现在知道为何还存在人工育秧、插秧的现象了吧。</p> <h3> 扯秧苗、扎秧头一一当秧苗在苗床上长到大约半尺高时,就可以移到大田生长了,这个拔秧苗的过程在当地水乡叫扯秧苗。</h3><h3> 扯秧苗是跨坐在“秧马”上的,“秧马”其实就是在普通的小板凳下整上一块两头微翘的木板,便于在水田里前后滑动。扯秧是有技巧的。蹲坐在“秧马”上,右手姆指和食指捏住秧苗根部轻轻一扯,秧苗就从泥巴里挣脱出来,换到左手拿住每次扯好的秧苗,一次只能扯住两三株秧苗,扯多了,嫩嫩的秧苗就会被扯断弄伤,还会带出一大把泥巴,在水里怎么用劲洗都洗不掉。这种秧苗插在田里,东倒西歪,许多天都直不起腰活不了。</h3><h3> 秧苗扯好后,洗去根部的泥巴,右手抽一根身后浸泡过的稻草,将左手所持的一大把秧苗轻轻捆绑起来扎成秧头放在身后的水田里。</h3> <p class="ql-block">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尽的——薄膜运输船(因陋就简——阿基米德定律被运用到极至)[强][强][玫瑰][玫瑰][呲牙][呲牙]</p> <h3> 挑秧、甩秧一一扎好的秧头由男子汉们负责收集垒放在秧架上,挑运到大田边。一担秧苗有近二百斤,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看在眼里,手心里都捏着把汗!<br></h3><h3> 秧头挑到大田边,还要均勻地分散到水田里,这个活叫一一甩秧。你看,那甩秧的汉子拿起一个秧头,身子前倾,膝盖稍稍弯曲,目测下需要甩出的距离,然后娴熟地向田里抛出一个个秧头,秧头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啪”地一声落在水田里,每秧头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一个插完了刚好能接上另一个。</h3> <h3>  放线、插秧一一大田插秧前,为保证一定的行间距,还得预先放线插基准秧。<br></h3> <p class="ql-block">  要想把秧插得又好又快,左手拿的秧苗不要太多,五指刚好握得住,右手食指和拇指分秧才能快。插秧时,眼睛往前看,株与株之间的距离才能均匀,使得禾苗行与行之间不宽不密,一般正常情况下每人在八十公分左右范围内横向插六个点纵向后退(也称“点六棵”)。这样有利于秧苗进行光合作用,增加通风空间,减少病虫害,方便田间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单株的大小。一般杂交稻,因为分蘖多,每垦禾苗只要插二三株即可。</p><p class="ql-block"> 最关键的是,秧苗插入泥土要适当,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秧苗很多天不能返青,不利于分蘖,甚至还会死掉。太浅,秧苗站不稳,一刮风或田里放水就会倒掉,漂浮在水面,要去补插,浪费很多时间。</p> <h3>  插秧也是一门技术活,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久的将来人工插秧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农业生产的历史文化遗产,愿这些图文能成为弥足珍贵的史料,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程。</h3> <p class="ql-block">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p><p class="ql-block">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p> <h3> 在布谷鸟清亮空灵的鸣叫声中,那一片片白茫茫的水田里倒映着的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亲情,乡情,触手可及。<br></h3><h3> 啊,美丽、醉人的一一插秧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