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美 芶 江

摄猎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芶江行摄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作者 摄猎夫<b></b><b></b></h3> <p>&nbsp; &nbsp; &nbsp; &nbsp;芶江,一个新入我人生字典的地名。一次偶遇,她走进了我的人生;一种情缘,我感受了她的和美。&nbsp; &nbsp; &nbsp;&nbs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今年5月初,被遵义播州区一则征稿启事所吸引——“物流新城•和美芶江” 征文、摄影比赛征稿启事。”平素喜欢风光,对山水江河之类的字眼颇感兴趣,看到“和美芶江”,就有一种意欲前往的冲动。于是,趁着激情,坐上去遵义的高铁动车,到了芶江。 &nbsp; &nbsp; &nbsp; &nbsp;芶江镇政府周石元主任等领导热情接待,给我当向导,全天陪同我去了几大行政村。天气原因,没有遇上特别的风景,但是选定了几个摄影点。比如八幅堰、白马、双山顶、桥村的古村落等等。凭直觉,八幅堰和白马是会出风景片的,双山顶上的榨蚕养殖,很是吸引人,桥村的古村落里有很多古老的元素。<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芶江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镇内植被良好,山青水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芶江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芶江地域历史有七百年左右。芶江地域文化丰富,主要由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与通道文化、军武文化、蚕丝文化、冶炼文化、捐赠文化等融汇而成。芶江人杰地灵,教育起自于元明时期,盛于清中后期和近现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芶江风光之一&nbsp;</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多彩八幅堰</div> <p>&nbsp; &nbsp; &nbsp; &nbsp;八幅堰水库(又名八角堰,古名雅水等)(指老堰),明朝成化十九年(1483年)由杨氏土司修筑,八幅堰老堰及南北灌溉沟渠建成,灌田3000余亩。1957年固坝。1975年,在天明河坎处兴修新八幅堰,场面盛大。</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芶江风光之二&nbsp;</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神秘吉心村</div> <p>&nbsp; &nbsp; &nbsp; &nbsp;吉心村位于芶江镇东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15公里。村内森林资源丰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吉心村里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p><p>&nbsp; &nbsp; &nbsp; &nbsp; 吉心村名来历,最初是指寨上和岩头上组,又叫接圣人,当地人称永历帝为“圣人”。据说永历帝下榻于天子宅,翌日,山那边的百姓在一片竹林边设香案迎接天子临幸,此竹林因此得名“接圣林”,后来群众口口相传成了“接圣人”。现改名为“吉心”或“吉兴”。传说永历帝还在此地迎娶了一名杨姓村姑,带回京城,怀上皇帝的孩子,因思念家乡,回到了白马娘家生下一个儿子,后来永历帝还派人回来找过他的儿子。</p><p>&nbsp; &nbsp; &nbsp; &nbsp;白马。传说人们经常看到一匹白马晒草坡的上面岩石处现身,人们以为这就是当年路过此地的永历皇帝的大白马来此现身,故人们就在此地建了一座寺庙供奉这个“马王”,命名为白马庙,白马之名也因此而来。<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芶江风光之三&nbsp;</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绿色风姿</div> 芶江的绿色植被,给芶江的美平添几分姿色!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芶江古村落</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桥村古韵</h1>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桥村 此地古名叫卢家厂,原是炼铁的卢姓人在此居住,平播之役后,卢姓人不知所踪。清初,龚姓人迁到此地居住,根据住所旁边的骑龙山鞍部下面有地下溶洞,南北两边的溶洞可互通,在地面以下形成了一座隐形的“桥”,因此改叫桥村。骑龙山庙上曾有碑文云:早看云中之鸟,双枭下降;夜弹月里之琴,独鹤重飞。名山高隐,鹿献长生之草;古洞长久,猿探不老之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芶江特色经济</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榨蚕风采</h1>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榨蚕的兴起。清朝以前的芶江地区,主要是以自给自足农业为主,也零星存在一些桑蚕养殖业、缫丝业、织绸业。乾隆初年,遵义知府陈玉壂引山东历城柞蚕入遵并试放养成功,由于芶江有得天独厚的养蚕缫丝织绸的基础,陈知府就委派李景燿等人专门负责发展柞蚕业,李景燿等人将蚕种带到芶江一带放养,同时李景燿等人还向陈知府建议,想方设法请来了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的蚕师李涵德进驻芶江,教芶江人学习柞蚕放养、缫丝、织绸等术。在陈知府、李景燿等人的精心培养下,芶江柞蚕业很快获得大丰收,逐渐开始扩大放养规模,向周边发展。 后记: <p>&nbsp; &nbsp; &nbsp; &nbsp; 在芶江的几次采风活动中,得到周主任、李主席、史大哥、吴老师等几位热心人士,以及吉心村几位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p><p>&nbsp; &nbsp; &nbsp; &nbsp; 周主任是芶江本地人,也是一个接地气的地方干部,热情,积极,勤奋。按他的话说,就是要为芶江做点实事,要宣传好芶江,要建设好芶江。我为之深深的感动,也让我产生了一种念头:必须尽力捕捉到芶江的美,最起码要拍到几张有用的图片,不为别的,就为芶江人的那种情怀。因此,我在月余时间里,三进三出芶江镇,进行采风拍摄。</p><p>&nbsp; &nbsp; &nbsp; &nbsp; 几次进出芶江,深深领略了芶江的风情。芶江的山,是那样的俊秀;芶江的水,是那样的清澈;芶江的风景,是那样的美丽;芶江的人,是那样的热忱!</p><p>&nbsp; &nbsp; &nbsp; &nbsp;我爱你,和美芶江!</p><p>&nbsp; &nbsp; &nbsp; &nbsp;愿芶江越来越美丽!</p> &nbsp; &nbsp; &nbsp; 图为周主任带我们到双山顶参观榨蚕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