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他人 快乐自己 ---杨刚同志的事迹材料

赵卫红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人民银行元宝山区支行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他正直、善良又有一颗菩萨心肠。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助人为乐、主动给予他人无私帮助、见义勇为,以帮助别人为人生最大快乐,他就是支行综合办公室的杨刚同志。他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事迹数不胜数,在人民银行系统及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受到邻里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三十多年来共获得元宝山区直属机关党委优秀党员、赤峰市中心支行机关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赤峰市中心支行先进个人以及元宝山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和善行义举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25次,2016年5月,被元宝山区文明委授予“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8年9月获得总行功德奖,赤峰中支工会主任易其昭同志和宣传群工部部长王国福同志代表总行进行颁奖。支行以此为契机,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开展向榜样学习活动,弘扬时代精神。<br> &nbsp; &nbsp; &nbsp; &nbsp; 杨刚的事迹没有惊险刺激的英雄壮举,没有动人心魄的豪情抛洒,有的只是淡白如水的真实生活,有的只是平凡如斯的举手之劳,有的只是扶危济困的动人故事,就是这样一件件不能再普通的故事,凝聚了杨刚尽自己所能帮助弱势群体的真情实感,一次又一次感动着身边的人们,讲述着不是亲人,因为有爱,却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 &nbsp; &nbsp; &nbsp; &nbsp; 友情如水,纯而连绵。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珍藏!这种感情不能被简单的划为朋友,它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范畴,这就是战友情,他和王笛是战友,王笛原是赤峰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本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不幸却降临在王笛头上,他突然得了中风,从此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但更不幸的是媳妇不堪生活重负,悄悄地离他和女儿远去,从此王笛和女儿的生活处于绝望的状态。杨刚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战友家,自己出钱妥善帮助他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康复事宜,尽快让他们父女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及时缓解生活压力,走出困境。为了确保父女俩生活稳定,杨刚通过与爱人商量,将他们父女俩的生活作为自己家庭开支的一部分列入计划。他的爱人也非常支持他的这一善举,每月固定从工资中拿出500元钱资助他女儿上学或补贴家用,每逢过年过节,孩子升学等重大事项,他额外再支出1—2千元确保父女俩过好节日和购买学习所需用品,三年来从未间断,现已累计资助战友3万余元。同时,他还发动单位职工为战友捐衣捐物多次,解决生活所需。在他的帮助下,目前战友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女儿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2016年底,他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了战友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战友的后顾之忧,但尽管如此他资助战友会一直走在路上。他的善举不仅让父女俩享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爱护,也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助的深情厚谊,也因此于2016年被元宝山区文明委授予“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nbsp; &nbsp; &nbsp; &nbsp; 捐资助学,传递爱心。捐资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杨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传统美德,1999年8月的一天,杨刚和朋友去位于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庄头营子村朋友的亲戚家,正好赶上这家女孩于小伟考上大学,由于家庭困难没能力供孩子上学,家长准备放弃孩子学业。当杨刚看到家徒四壁以及无奈的父母,没有过多考虑当即就答应了女孩“你上大学的费用由我来出,我保证你顺利毕业”。可话说出了钱从哪来?大家知道1999年的工资也就2000多元,供孩子上学可不是个小数目,思来想去,杨刚瞒着妻子将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支出7千8百元给孩子一次性交完学费及零星费用,让孩子先顺利上学。接下来他节衣素食,平时能省就省,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一年四季很少看他换新衣服,烟也戒掉,把零用钱全部省下来供孩子上学,四年下来共支出各类费用近5万元,确保了孩子顺利毕业并就业。杨刚就是这样苦着自己,快乐了别人,他的爱慷慨无私,爱的挚诚纯真,爱的荡气回肠,爱的洒脱从容。这大爱不用矫饰,无需做作,润物无声,来去无痕。 &nbsp; &nbsp; &nbsp; &nbsp; 乐善好施,无私奉献。杨刚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别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与单位老白是同事,老白夫妻俩都是外地人,且身边无儿无女无任何亲人。2008年11月5日70多岁的老白因患食道癌入院治疗,老白的老伴年老体弱,难以长时间陪护照顾老白。按说杨刚与老白不是最要好的同事,但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自己尚未休年假的时间主动为老白陪护6天。在陪护期间悉心为老白倒水、吃药、喂饭等,病友羡慕的说:“你可真孝顺,对你父亲真好!”他笑着说:“你们误会了,我们是同事”。老白入院11天后医治无效病逝,弥留之际老白告诉无依无靠的老伴有事去找杨刚,从此杨刚成了她唯一的依靠。他没有辜负老白的重托,十几年来力所能及帮她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有病住院,房屋修缮,解决生活困难等等。2015年在老人年事已高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时,他积极联系区民政局将她送到福利院安度晚年,并每周去看望并送去必要的药品和补品,老人在福利院无忧无虑渡过了352天,直到2016年11月24日81岁的老人因肺癌病逝入土为安。单位的同事有时不解地调侃他:“杨刚这是捡来个妈”或“没事找事”等等,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始终不改初衷。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nbsp; &nbsp; &nbsp; &nbsp; 危难之时,伸出援手。2003年8月28日7时晚饭后散步,当他走到某超市附近时,发现有一大群人在围观,并不时传出七嘴八舌报警之类的话语,他紧急凑了过去。原来人群中间躺着两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夫妻,老太太已不省人事,老头不时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听目击者说是一辆农用三轮车造事后逃逸。他马上用手机联系120急救车,说明出事地点及人员数量等情况请求抢救。十几分钟120急救车到了,他帮助医护人员把两位老人抬到车上,并跟随急救车送到医院。在医院里他推着老人做相应的仪器检查,并积极与其子女取得联系,待子女赶到时,老太太已在医疗室进行伤势处理,老爷子已安排到病房里输液,安顿完后已是夜间十一点多,这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悄悄离开了医院。事后老人的子女专程来到支行将其救父母的事迹向领导述说,并送“见义勇为 品德高尚”的锦旗一面。危 难之处才见一个人的品格高尚和内心的伟大。<br>&nbsp; &nbsp; &nbsp; &nbsp; 素不相识,胜似亲人。2012年3月11日因同事的父亲有病住院,他去医院看望其父亲,误将同事父亲住院的病房420号,记成402号,结果刚到402病房就赶上一位76岁老太太过逝,守在逝者床前的家人一时哭声一片,乱成一团。见此情景,他主动说:“先别哭了,给老人快穿衣裳。”家人们说:“我们不会。”他二话没说,立刻给老人穿衣服,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才穿完,后又帮助家属将老人尸体抬到殡仪车上,才悄悄离去。<br>&nbsp; &nbsp; &nbsp; &nbsp; 帮助邻里,和谐环境。2002年支行家属楼竣工入住,由于从一楼到五楼的走廊灯统一接到一楼一家住户的电表上,经住户协商一致同意每年每户给这家住户10元钱的电字补助款。他不用别人吩咐义务承担起每年从各户收钱统一交给这家电费的任务,这一收就是十多年,但他从无怨言。同时,与他同住一个单元有两位八十多岁老人,腿脚不太灵活,上下楼拿东西很不方便,他每天主动帮助老人干一些倒垃圾、拎米拎菜之类的零星活,一干就是十多年,深受两位老人的喜爱,老人逢人就夸他。有时楼前楼后的路坏了,他就利用大礼拜修路,给周围住户、行人及车辆出行带来便利等,他用爱心维护小区的和谐与安宁,受到左邻右舍的一致好评。<br>&nbsp; &nbsp; &nbsp; &nbsp; 温暖友情,化解痛苦。他的好朋友苏某于2010年5月查出肝癌晚期,在住院的40多天里,极度的疼痛伴随着他的朋友。为了减轻其病痛,他四处探听秘方,采取了好多办法,如用轮椅推着苏某去针灸,自己先后出了5000元钱抓偏方到家里熬等,想尽各种办法减轻病人的痛苦,用不计回报的付出陪他的朋友渡过了生命中最后90天,用爱温暖了朋友。<br> &nbsp; &nbsp; &nbsp; &nbsp; 杨刚的这些感人事迹数不胜数,这些年来他将满腔热忱投入到帮助弱势群体中,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将浓浓的爱洒向需要帮助的每个角落。印度古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温暖他人,就是快乐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也真是这样做的。在这条路上,他将继续无怨无悔的全力付出、不忘初心的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