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画夫(江野)的美篇

一介画夫(江野)

<p class="ql-block">何其巩(何克之)北平市第一任市长</p> <h3>江小鹣</h3><h3>江小鹣(1894年—1939年),原名新,字小鹣,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近代雕塑家。江标之子。受家庭熏陶,自幼爱好诗书、绘画及古铜器纹饰。早年留学法国,先后学习素描、油画和雕塑。正社成员</h3> <h3>吴湖帆,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1894年农历七月初二—1968年8月11日)。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1]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h3><h3>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同愈</p><p class="ql-block">王同愈(1856-1941年),字文若,号胜之,又号栩缘,江苏元和人,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书画家、文博鉴赏家。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后为江西学政、顺天乡试考官、湖北学政。曾与张謇等主持江苏省铁路事宜。辛亥革命时,隐居上海。晚年定居嘉定。长于算术。著有《栩缘随笔》等。其书画篆刻皆工</p> <h3>张大千 - 简介</h3><h3>张大千(1899年~1983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h3><h3>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开创泼墨与泼彩,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他是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具全方位的画家。由于其技法独到,创立了名闻尔的大风堂画派,俗称“大千画派”。</h3> <h3>陶寿伯与于右任</h3> <h3>陶寿伯叩见张大千</h3> <h3>汪东,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能铁血也能风雅的革命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对帝制、宣传民主革命为活动,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大共和日报》总编辑、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h3> <h3><br></h3><h3>冯超然 (1882~1954),188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其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代表作有《仕女捧桃图》等。</h3> <h3>陈摩(1886—1945),字迦盦、迦庵、伽庵、伽盦、迦仙,别号迦蓝陀,江苏常熟人。画家。</h3><h3>出生:</h3><h3>1886年(江苏常熟)</h3><h3>毕业院校:</h3><h3>上海某美术学院</h3><h3>逝世日期:</h3><h3>1945年</h3><h3>职业:</h3><h3>画家</h3><h3>别名:</h3><h3>迦蓝陀</h3><h3><br></h3> <h3>张大千操厨</h3> <h3>章钰,(1864~1937)近代藏书家、校勘学家。字式之,号茗簃,一字坚孟,号汝玉,别号蛰存、负翁,晚号北池逸老、霜根老人、全贫居士等。藏书室名四当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光绪中,黄彭年开藩吴中,建“学古堂”,他以高材生肄业。不久举本省乡试,与胡玉缙同为学古堂长。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一等秘书,事务司主管兼京师图书馆编修。辛亥革命后,寓天津,以收藏、校书、著述为业。1914年任清史馆纂修。晚年移住北平,至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5月9日去世,享年73岁。</h3> <h3>吴梅(1884年—1939年),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h3><h3>出生:</h3><h3>1884年(江苏长洲)</h3><h3>代表作品:</h3><h3>顾曲麈谈曲学通论</h3><h3>主要成就:</h3><h3>南社成员之一</h3><h3>逝世日期:</h3><h3>1939年</h3><h3>学生:</h3><h3>朱自清</h3><h3>职业:</h3><h3>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h3> <h3>张大千溥心畬合影</h3> <h3>汪星伯(1893-1979)生于苏州望族,睿智、聪颖,琴棋书画、篆刻、鉴赏、医学无不精通。他说:“毕生较有心得者,其一为中国医学,其二为国画。”</h3> <h3>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h3> <h3>(1895-1946)原名晋,字子清,以字行,号俊实、白斋,别署支迦罗。苏州人,住迎枫桥弄,民国书画家。</h3> <h3>张善孖(1882年—1940年),名泽,字善,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男,四川内江人,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h3><h3>少年从母学画,曾拜李瑞清门下,喜爱武术,跟其弟张大千一师从心意拳大师宝鼎习心意拳及内功十三段。</h3> <h3>张紫东,业余昆曲家。名钟来,号适庵,以字行。江苏苏州人。祖居苏州东北街补园(今拙政园西部)。系昆剧传习所3位创始人之一。</h3> <h3><br></h3><h3>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h3><h3>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h3><h3>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h3><h3>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h3> <h3>余彤甫(1897—1973) 江苏苏州人。别名彤父,昌炜 ,字彤甫、彤夫。当代山水大家。江苏省国画院首批聘任画师之一。历任江苏省国画院正画师;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教师;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等学院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美术编辑;苏州美协副主席、文联执委、文管会委员、市政协委员。</h3><h3>本名</h3><h3>余彤甫</h3> <h3>彭恭甫</h3><h3>彭恭甫(1897—1963)字维梓。苏州人。晚年居体育场后洁庐。为肖代状元彭启丰后裔,吴门望族。</h3><h3><br></h3> <h3><br></h3><h3>杨千里,名天骥。粹卿子。江苏吴县人。清光绪六年生(1880)。光绪二十八壬寅优贡。家学渊源,精习楷法,迨长,於秦篆汉隶、章草、魏晋诸家,无不窥其堂奥。晚年益精进,挥洒自如,神完气足,於秀丽中饶有金石气。所作诗词,清新飘逸,别饶意趣。兼工治印。历任龙门师范学堂、中国公学、及复旦公学教员、暨行政院交通部秘书、教育部视学、监察院秘书、无锡、吴江等县县长。</h3> <h3>何亚农(1880-1946)原名何澄 、字亚农,别号真山,山西 省灵石县 两渡村人,常以亚农自谓,他是著名的文物鉴赏收藏家。1908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 ,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后退出军政界隐居苏州经营实业及教育</h3> <h3>邓邦述(1868-1939), 近代诗人、藏书家。字正闇,号孝先,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邓嘉缜子。</h3> <h3>徐邦达(1911.7.7-2012.2.23)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早年从事美术创作,1947年曾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调北京国家文物局,主要从事古书画的鉴定工作。 1953年以各地征集和收购到的3500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1978年起,奉派到各地收藏书画,历时8年。期间又曾去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鉴定书画藏品和参加学术研讨会。</h3> <h3>陆抑非(1908年-1997年),名翀,字一飞,1937年后改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江苏常熟人,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作品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寿桃图》等。著有《非翁画语录》。</h3><h3>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h3><h3><br></h3> <h3>夏敬观(1875年-1953年),近代江西派词人、画家。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生于长沙,晚寓上海。</h3> <h3>陶寿伯(1902-1997),名知奋,又名之芬,号万石,江苏无锡人。自幼诚笃好学,15岁即投苏州名师唐伯谦门下,研习书法、篆刻、镌碑诸艺。23岁师从沪上耆宿沈恩孚,研读《说文》和孔孟之学。25岁时转师艺林宗师赵叔孺,直入赵氏堂奥。后又拜张大千为师。其于绘画、书法、篆刻无不精能,并称“三绝”,画梅被称圣手。于右任评其“刻印推海内巨手,画梅亦为第一”。陶寿伯1950年经香港转赴台湾,与渡海名家于右任、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等时相酬唱。其一生勤于艺事,治印作画均逾万数,在海外举办书画展达一百五十余次,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贡献卓著。</h3> <h3>  吴兰荪(?—公元 1961 年)名建,字兰荪,居于苏州,现代吴派琴家。</h3><h3>  吴兰荪琴学源于岭南派,但由于长期居于苏州,其琴风渐渐归于熟派。吴兰荪继承传统吴派琴风,绵延徐逝,如长江广流,运指含蓄不露,儒雅有加,又具山林风格,渐开苏州吴门之风。</h3><h3>  后吴兰荪之子吴兆基,继承家学,使吴门琴风大弘世间。</h3> <h3><br></h3><h3>蒋吟秋(1896年—1981年):字镜寰,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江苏师范学校,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图书馆学家。</h3> <h3>谢觐虞(1899--1935年4月20日):民国词人兼书画家。初名子楠,又名觐虞,字玉岑,后号孤鸾。江苏常州人,谢稚柳兄。受教于钱振鍠,并娶钱氏长女素蕖为妻,后执教于温州十中、上海南沣中学、商学院等校。与词学家朱祖谋、叶恭绰交往,与学者夏承焘、画家张善孖、大千兄弟交谊深笃。工辞赋,善书画,中年以后特以词名世。未几病卒。词名大于书名,书名大于画名。书法尤以篆、隶为工,所书钟鼎金文,论者以为“可胜缶翁”</h3> <h3>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近现代中国画家。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