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去新疆 (上)

暮耕老牛

<h3><font color="#010101">  晚点六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了哈密车站,经严密的安检(此后,安检成了在新疆旅游的常态),我们站在了哈密车站的站前广场上,呼吸着中国西域清新的空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选择哈密作为我们此次西域新疆之行的第一站,是因为可以从这里以最短的时间里到达北疆,而我们西域之行的第一个旅游点就是位于巴里坤草原的鸣沙山。</p><p>  哈密位于新疆的南部,去巴里坤草原需要穿越天山大峡谷。此时,我们的大巴正向天山奔去,远处天山顶上的积雪已经在向我们招手。</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穿过峡谷,巴里坤草原就将胸膛平展展地袒露在我们的面前。广阔的草原从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到天山山麓,中间点缀着些牧民的帐房。成群的牛羊撒在无边的草原上。正是下午时分,许多羊儿吃饱了,正躺在草原上休息。</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鸣沙山</p><p>  我们的大巴从草原公路折下,拐进一草原怀抱的沙丘,是为我们此次西域之游的第一站--鸣沙山。中国称“鸣沙山”的景点有四处,最出名的当属敦煌月牙泉处,却不知巴里坤草原的鸣沙山却处“四大鸣沙山”之首,有“草原金字塔”之誉。此处鸣沙山的奇特在于它处于草原的包围之中却互不侵犯,沙丘不向外扩张,草原也不向内侵吞。当地民间有一个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带兵征西时,有一营女兵与敌人遭遇,战斗激烈,因众寡悬殊,全部阵亡,樊梨花率师赶到,大败敌兵,将女兵尸体全部葬在沙山上,阴魂不屈,常常从沙山底传出撕杀呐喊声。人们根据这一传说,给这一景点取名“沙山藏营”。至今每当风起就可听到沙鸣,胜似牧笛悠扬。</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穿过景区高大的门楼,沿木栈道前行,可见牛马羊群散于草原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草原之中,数丘隆起,有沙漠吉普可乘,增加了许多的刺激。有勇敢的年轻人,直接从沙丘上冲下来,激起沙鸣声。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刺激似乎离我们远了点,我们都沿着沙丘上陡峭的铁梯攀登而上,直到软在了沙丘顶上,干脆来了个集体坐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沙丘顶上远望柳条河,细细地成条状流淌,连着几个不大的湖泊。远处草地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牛羊。湖泊边水草肥美,更是牛羊喜爱的地方。</font></h3>   鸣沙山相对高度35至 115米,南北长约5公里,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立于天山庙上,可鸟瞰其全貌。我们本欲上天山庙,一则观“天”“山”石碑,二则拜谒汉将军班超神像,更欲一览鸣沙山全貌。不料路途尚远,我们的大巴又无法上去,故只好遗憾地放弃了。<br> <h3><font color="#010101"><p>  期间遇一回族老人,他慈祥地对我微笑,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p><p>  是夜,我们宿巴里坤县城。</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新疆的早晨来得晚,已经七点多了,太阳还未露头。八点多,阳光初起,我们集合准备开始今天的旅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去江布拉克,一个被称为“圣水之源”的地方。从巴里坤到位于奇台的江布拉克,要经木垒,整个行程近360公里,需6、7个小时。对新疆来说,三百多公里的里程属于短途,六、七百公里算中途,常常是整天就在车上度过的。好在一路皆是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窗边不时闪过牛群、羊群、马群和骆驼群,也不时有废弃的土房和新建的砖房出现。牧民放牧也已经现代化了,放弃了先前的骑马放牧而改为骑摩托车。窗外也时有土台闪过,导游告诉我们那是古代的烽火台——原来我们正走在古丝绸之路上,走在汉代班超出西域的古道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午两点多,经几次的途中安检,我们站在了江布拉克的景区门口了。从颇具民族特色的大门向里望去,一跃马而起的塑像矗立在景区的高台上。询问本地人,说是本地的一位英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江布拉克旁半截沟镇麻沟梁山坡上的一石城,史称疏勒城,历史上著名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在此地。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戍己校尉耿恭将军率数百名将士坚守疏勒城。匈奴强攻不成,便断了城中水源。耿恭想起当年大将军李广利拔剑刺山、泉水喷涌而出的故事,整理衣冠,对着干井虔诚膜拜,祈祷上苍赐水,井下清泉随即涌流出来。匈奴人见状,锐气大减。孤立无援的汉兵与匈奴人对峙一年多后,终于军粮耗尽。匈奴人派使者前来劝降,耿恭不为所动,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最终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兵家范例。不知此塑像是否与这个故事相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坐景区的区间车上山,所见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是高山草原,山势起伏,颇似我们下乡时的黑土地,只是我们那里是丘岭地带,起伏要比这里平缓而且来得广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的土地大多归属农场,多种小麦。此时田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留下黄色的麦茬。黄色的麦茬与绿色的草原形成了十分和谐的图案。农人们的屋舍散落其中,如仙境一般。尤其是那一如手掌一如脚板的两块麦田,更像仙人留下的印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麦田之外有大片如茵的草原,成片的森林延向远处的大山。草原、麦田、森林、屋舍、高山,还有纵马而去的牧民,在阳光明灭之下,构成一幅人间仙境图。山坡上一块石碑引人注目:“海枯石烂,伉俪情深。”似在宣告爱情之坚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区间车带我们向大峡谷进发。踏着木栈道前行,人就融入到了美景之中。峡谷中,绿茵满坡,冷杉入云。高峡草原,有栈道可通谷底。向上望去,绿原铺毯,蓝天白云,牧民的帐房如白色的蘑菇开放在如茵的草地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草地上时有人骑马翩翩而来,也有人席地而坐,三五成群,悠然自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再往上行,能望得见远处的风景,也能见到山坡上枯倒了树根,显现出历史的沧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然还有那著名的怪坡:看似下坡其实是上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晚宿奇台,尚有两小时的路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布拉克,到奇台已近八点,晚霞尚满天。</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奔向布尔津</h3><div>  今天去布尔津,为明天去喀纳斯作准备,行程近700公里,需十多个小时,看来今天是要在大巴上度过了。<br></div><div>  常言道:“风景在路上。”这是句充满哲理又实在不过的话语,用导游小韩的话说,旅游不只是看景点的,还在于沿途的景色。<br>  一点也不错,这一路就有许多景色不断地扑入我们的眼帘:火烧山、五彩湾,如果巧的话,还能看到自然保护区内穿越的野生动物。火烧山就紧靠着我们行走的216国道旁,非常耀眼,面积有10平方千米。司机特意在此停了车,让我们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其雄伟的身影。<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到时正为中午时分,但依然能感受到其熊熊燃烧的气势。只见赭红色的山包从我们的脚下铺开,一直伸向远方,每一个山包都是一个燃烧的火炬。火烧山的红是因为它的下面蕴含着丰富的矿藏,所以,在此不远处就有油田和煤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车前行,不久就看到连绵的彩色山丘,这就是五彩湾了。与火烧山不同,这里的色彩要丰富多了,除了红色,还有绿色、青蓝、土黄等,即使是红色也分成好几种深浅不同的层次:深红、浅红、褚红,等等。再加上绿色的植被,将这连绵数里的土地渲染得五彩缤纷,令人神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新疆,这样的地貌经常可以看到,有名的“魔鬼城”也是其中的一种,被称为是雅丹地貌。据说当年欧洲冒险家来这里探访古楼兰遗址,以抢夺财宝。他们看到许多这样的地貌后,以为是打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古城,便问当地导游这是什么地方,导游回答“雅丹”即“土包”,于是“雅丹”就成了这种地貌的名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不久,又有一群骆驼吸引了整车的游客,大家纷纷下车与之合影。城里人整天处在水泥森林之下,太需要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了。可惜虽然有人大呼小叫,但最终没有看到穿行的野生动物。</p><p>  夜宿布尔津,明天我们奔喀纳斯……</p></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喀纳斯<br></p><p>  从布尔津至喀纳斯还需3个多小时的路程,于是我们再次迎着朝阳出发。风景依旧还在路上,无论是路边的树木、村庄,甚至那盘旋而上的公路,都在朝阳的斜照下,显现出特别的风致。</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当然,最为壮观的还是途经的那一大片高山牧场:雄浑、辽阔。微微泛黄的草原随着起伏的山坡向着远方铺展,间或点缀着些牧民白色的帐房,时有炊烟飘起。漫山遍野的牛儿羊儿马儿,都被初升的太阳勾勒出奇妙的身影。突然,远处山坡上腾起一阵烟雾,原来是牧民们赶着羊群出来了,如同一支出征的军队。继而又是一群,或在大道上,或在沟谷中。各种情景构成了高山草原特有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使我想起了当年教过的那篇课文《天山牧场》:“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饱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地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儿。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在阳光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眼前不就是这样的美景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中午十点半,我们终于来到了喀纳斯景区,站在了这块由国家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石碑前。喀纳斯,我来了!我们来了!</p><p>  喀纳斯位于我国公鸡形国土的尾翎最上端,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喀纳斯之出名缘于其中的喀纳斯湖曾有湖怪出没的传说,由此吸引了大批游人的到来,让人领略到它特有的美景,被称为“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观赏喀纳斯湖有两条途径:乘船游湖和登观鱼台观湖。我们先去游湖。喀纳斯湖外形呈月牙,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谷积水而成,是个色彩多变的湖,一年四季,一日三时,湖水均会因光照季节气候之不同而发生变化,显现出它格外迷人之特色。</p><p>  时值初秋的中午,湖水呈浅蓝色,如一块蓝色的翡翠,镶嵌在苍绿的群山中,共有五道弯。这是怎样的一片湖水呀,纯得没有丝毫的一点杂质,而且浑然的就是一种浅蓝,即使是有汽艇划过水面,也无法让它改变纯净的色彩,让你的心中也顿时纯净起来,容不下半点的杂念。</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得船来,沿湖而行,狭窄处水流立时湍急起来:这里是湖和河的交接之处。在我看来此处的景色远比刚才在船上看到的景色要美,是近看喀纳斯湖最佳之处。只见河水从湖之宽阔处而来,形成了湍急的水流,撞击在水流中间的岩石上,激起白色的浪花。蓝色的水流、白色的浪花与岸边或绿或黄的树木,构成了一幅奇美的图景。湖水至此也有了色彩的变化,不再是纯纯的一色浅蓝,而是深蓝、浅蓝、碧绿,层次分明,交替出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游览的人们,此时也成为景色中的一员。还有那时至秋季的树,虽然还没有到达秋之深处,但已经显现出树木色彩的层次。即使是岸边枯倒的树木,也以其特有的姿态显现着沧桑的力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要看喀纳斯湖全貌,必须上到观鱼亭。观鱼亭位于喀纳斯湖西岸骆驼峰顶上,海拔2030米,距湖面高差为600米。观鱼亭的修建是为了能居高临下地观察湖中的“湖怪”,即俗称的大红鱼。于是我们去登山。虽然有环保车送到景区,但仍有两千多级的台阶要攀登。攀登是累的,但沿途之景色却是养眼的。随着台阶的上升,景色在不断地变化着,喀纳斯湖一步步的袒露在我们的眼前。看得到犁破湖面的汽艇,看得到俄蒙中交界处的友谊山之雪峰,看得到喀纳斯河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也看得到散落在河边山坡上的屋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登上观鱼亭,喀纳斯的大地就在眼底了。湖泊、河流、山川、森林、大地,远远近近地的一切都奔我们而来。当然,没有看到“湖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山时,一片渐红的草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草坡尽处有窜天的冷杉。一队骑马者正在冷杉边的草坡前行进,画出一幅绝美的活动的图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山途中经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这是喀纳斯河沿岸最经典的风景,已经斜照的阳光落在河水、水洲和树林中,留下了一个个的光晕,勾画出了河湾特有的魅力。只是时间已晚,未能细细品味它们的韵味,匆匆别过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