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盛夏

胡桃夹子

<h3>  前段时间《老师·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今日我满怀欣喜抽空观影。</h3><h3> 洗去了商业宣传的噱头,没有类似于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加持,这部影片就这样悄然而至。三月天里,一幕幕温馨的场景让观众们回忆起过去的时代,以及心中珍藏的自己。</h3><h3> 影片开头,以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寥寥勾勒出学生时代青葱的模样,同时交代了影片人物王海毕业后的去向。我很喜欢开头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伴随着轻缓的音乐,观众渐渐沉浸在充满情怀的氛围之中,而那一句话打开了南宿一中三班的大门......</h3> <p class="ql-block"> 怀旧·情节</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于谦饰演的班主任真实还原了现实生活。虽然零零后的我无法代入八十年代的回忆,但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见过那样一个班主任:他有些刻板、严苛,却是真心实意对待学生。苗宛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传统教育环境下的践行者,在他的眼中高考至上,高考临近时,他剥夺了学生们参加艺术节的时间。我想,苗宛秋只是一个点,是过去教育环境的缩影,反映着一个面的状态。在刻板之下,苗宛秋用真情和耐心打动着学生,诉说起那段很少提及的过去。在苗宛秋拿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他的无奈以及对孩子们的期盼。在过去的时代里,风云变幻,人物是渺小无力的,大的社会浪潮涌过,苗宛秋终究是命运多舛。或许因为这样一个情节的设计,更加凸显出苗老师的无私伟大,那个心结也是他严苛要求孩子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感慨那段葱葱的岁月,那些我不曾触及的芳华,那段纯真朴实的师生情谊。当然,除了师生情外,安静和洛小乙之间懵懂的情感也为那个盛夏增添一抹粉色,正如陈粒的《小半》中唱到:“左顾右盼不自然的暗自喜欢,对你的偏爱太过于明目张胆。”</p> <h3> 婆娑·光影</h3><h3> 这部影片运用了偏暖黄色的滤镜,光线柔和略显陈旧,照应着“情怀”二字。一场洛小乙去医院询问爷爷伤情的戏中,导演运用了暗光,暗示洛小乙得知爷爷摔倒后内心的压抑焦虑。最后师生对话时,摄像机定格了急诊室的一抹暖光。冷暖光影的对比,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冲突,同时暗含着苗老师带给洛小乙的呵护和温暖。</h3> <h3> 线索·蝴蝶</h3><h3>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蝴蝶这一意象,从开头安静在窗子旁观望的蝴蝶,到安静向县长申诉后手里攢着的蝴蝶挂件,再到路途中的蝴蝶糖串......蝴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它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及情感。开头的蝴蝶,栖息在窗边,代表着青春年少的烂漫。安静手中攥紧的挂件应该象征着学生追求正义的斗争。后来,一辆卡车驶过,画面扫过蝴蝶糖串,暗示着安静的悲剧。“蝴蝶”这样一个线索夹杂着美好、期待、悲惨、忧伤......带给观众感动以及无限思考。</h3> <h3>  优酷的评分中我给出的是七分。中肯地说,在青春片泛滥的当下,一部真实的质朴的清新的影片出现,会带给忙碌的人们以慰藉,借此回忆那些岁月。《老师·好》的内容输出是较为优质的,没有青春片烂大街的尘俗,有的是美好的追忆,八十年代的似水年华。面对极高的超过九分的评价,对此我认为还是待定的。这部影片固然优质,但并不是上乘之作,没有达到惊艳的地步。并不是因为制作的水准,而是情节的设计、故事的表达。总觉得《老师·好》故事主线的分支有些模糊杂乱,叙述技巧有些平铺直叙,缺少矛盾波折。人物符合学生的设定,但也存在着形象单一不饱满的问题。</h3><h3> 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还是感谢那年盛夏有这样一群人让形色匆匆的人们可以驻足留恋往事,让我们捕捉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善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