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夜静思

古风

<h3>  今日大暑,一年最热的日子。对于大暑的节气特点,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的准确,“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h3><h3> 夜至,暑热如蒸笼,关了电视,静坐在家。听不到夏夜常有的不绝于耳的蝉鸣、角落里的蛐蛐叫,和此起彼伏的青蛙大合唱,只有远处马路上不时驰过的汽车声,和室内空调的风声。此时,翻看着关于大暑的文章和古诗,似乎心静如水、清凉如洗了,此乃消暑之良方。</h3><h3> 消暑,大概是每个人一生中每年必做之事,是夏天的主题。当酷暑来临,气温近于或高于体温,人体的不适感是必然的,去消除暑气、消除此不适感也是这一夏重要的事情了。</h3><h3><br></h3><h3> 总觉得古人消暑比我们有效。 唐人白居易销暑诗曰:</h3><h3>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h3><h3>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h3><h3>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h3><h3>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h3><h3> 端居,清风,心静,凉生,室空,自得,哪一样似都是古人们常有的,而我们所缺乏的。即使我们现在有电风扇、空调,条件好的有集中空调,走到每个房间、场所都是一样的凉气,条件更好的是毛细血管空调,你甚而感觉不到空调的冷风流动。如此,你身清凉了,可心清凉了否?未必也。</h3><h3> 还有宋人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诗曰:</h3><h3>  “蕲竹能吟水底龙,</h3><h3> 玉人应在月明中。</h3><h3>  何时为洗秋空热,</h3><h3> 散作霜天落叶风。”</h3><h3> 一管竹笛,一轮明月,在古人的意境中,可洗秋热,可作秋风。何等悠远,何等旷达,何等萧苏。可如今羌笛何处闻,萧苏何处寻。</h3><h3> 还有宋人曾几大暑诗曰:</h3><h3>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h3><h3>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h3><h3>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h3><h3>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h3><h3>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专心一意读圣贤书籍,管它时事浮沉,炎蒸如许,珍惜每一寸光阴,似更高境界。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好学精神跃然纸上,与我辈终日眼手不离手机、游戏机,经典书籍束之高阁、视而不见,形成鲜明对比。这怎不令人浮躁、悸动、不宁,更遑论这炎热如暑。</h3><h3><br></h3><h3> 消暑的良方,今人实应向古人学学。古人学不来,向儿童学学也不失一法。</h3><h3> 我们都从儿童过来,儿童似乎总不怕热,儿童似乎最喜夏天。如冯骥才先生曾经这样写道:</h3><h3> “女人的孩提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br></h3><h3> 快乐童年,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熬。唯有在艰难人生里,才体会苦夏滋味。<br></h3><h3> 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h3><h3> 其实儿童的快乐在于简单,单纯,虚其心。老子认为,人应该过一种合于天道、顺乎自然的简单生活。人在其中无祸无咎,安于平和舒泰,这就是快乐幸福。幸福就是自然,快乐就是简单,凉爽就是心静。</h3><h3> 的确,我的童年记忆,大半来自于夏天。</h3><h3> 我生长在长江边、磁湖畔,玩水是夏天最大的快乐。至今童年发小相聚,笑谈的是脱光了跳入江中嬉戏,可回家常被父亲用指甲在身上一划,那划出的白印即让冒险玩水暴露无遗,免不了一顿教训。江边堆积的沙山,我们爬上跳下,不亦乐乎。每天晒得玩得黑汗水流,乐此不疲。放暑假时,常到阳新富水电厂五叔那度假,每天晚饭后到宿舍区后山小渠玩水洗澡,大人小孩们的欢声笑语随小渠的流水而飘远。</h3><h3> 小时随父母下放大冶小山村两年,这里留下一生难忘的回忆,印象最深的还是夏天。广阔天地麦浪滚滚,蓝天白云炊烟袅袅,双抢的季节帮着干农活,打猪草,担井水,收蔬菜,摘桑椹,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到现在,我几乎每次吃饭,都把碗中的米饭吃干净,掉在桌上的饭粒都要拈起放入口中,因为我知道这每一粒米粒经过农民的辛劳、大自然的孕育,都是多么的不易。乡村环境的清苦,并不影响童真的无忧无虑,晚饭后的打谷场就成了儿童的乐园。此时的乡村夜色,是大自然最美的风景,星月高悬,朦胧的光照着黝黑的夜,远处农舍窗口的煤油灯光若隐若现。旷野中,各种夏虫发岀频度不一的生命交响曲,伴着儿童们的欢闹声,寂静的夜显得更静了。特别是夜空中的萤火虫,一眨一眨一明一暗,逗引我们捕捉。捉之放入玻璃瓶中,高举起来,如群星闪烁。</h3><h3> 萤火虫不啻是夏夜的象征,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看不到萤火虫,就似没过夏天。而现在繁华城市,萤火虫几乎绝迹,以至我每年夏天得闲常驱车十余公里,去旷野之地寻觅萤火虫,寻觅那份童年星星点点的回忆,热爱田园,崇尚自然,早已如种子扎根于心。回忆童年,总让我们有种清凉感。童年的艰苦,就是历练,于一生有益,会让我们成年后对平常、平凡、平安的生活更珍惜,对获得即使微小的成功、成就也充满欣喜和感恩。相信我们每个人对有萤火虫的夏天,都有着美好的回忆和向往。</h3><h3> 克莉斯汀的《萤火虫小巷》一书,她在封面上写着:“人生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当我在这个大暑之夜看到这句话,仿佛又看到小小的萤火虫,又忆起那星星点点的往事。夜深了,心静了……</h3><h3> 杜甫《夏夜叹》诗曰:</h3><h3>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h3><h3>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h3><h3>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h3><h3>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生不过清晨到黄昏的距离,如果耐不住寂寞,就看不到繁华。大暑之热,就如同一场修行。不抱怨,不放弃,不松懈,无论天气凉热与否,我们都要静守快乐,静待收获。</h3><h3><br></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大暑对农民来说,正是他们忙着打理作物,也忙着祈求雨水的时候。农谚云:“禾到大暑日夜黄”,作物吸收大量的阳光和水分,才能长得又快又壮。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暑炎热少雨,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之说,雨水是他们真正的奢侈品,只有伏里多雨,才能囤里多米。当我们每天坐在空调房,想想这些田间躬耕的农民,想想那些野外作业的工人,想想所有为我们衣食住行提供服务的劳动者,我们还说得出口太热太累乎?</span></h3><h3> 《管子》有云:“大暑至,万物荣华。”我们所说的“靠天吃饭”,实际上还是靠夏天吃饭。有万物之荣华,才可能有万民之富足。“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但古人也深知,“(农历)六月宜热,于田有益也”。有了大暑,才有万物之荣华。历经了艰辛,才有收获的喜悦。大暑虽热,可它留给我们的启示,足以让人好生品味揣摩。</h3><h3> 子时的大暑夜,夜已深,万籁俱寂,暑气渐消。停笔至此,然静思犹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