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宁城黑里河

小农场主

<h3>  经过认真的计划,我和姐妹三家人终于在2019年7月13日,从广西南宁回内蒙古宁城大营子三道沟门老家。距离上次父母亲带我们回去已经过去38年了。</h3> <h3>  38年前父母亲带我们回家路过北京时到天安门前的合影。</h3> <h3>  13日一早我们一行七人在南宁乘飞机飞北京。到了首都机场我们及时换乘机场大巴来到北京站,我们寄存好行李,由于从北京站到赤峰是夜班火车,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游玩。</h3> <h3>  因为北京修建了以高铁为主的北京南站和北京西站后,北京站的客流不多。</h3> <h3>  车站内还是和38年前一样分上下二层左右方向候车,唯一变化就是要凭票安检进站,这样在候车室真正等车的人就不显得多。</h3> <h3>  提前半个多小时剪票进站还是很多人。</h3> <h3>  这是我们晚上乘坐去赤峰的绿皮火车</h3> <h3>  火车经过一个晚上近十个小时的行驶,14号天亮到达赤峰市,目前高铁正在修建中年底可通车,到时由北京到赤峰用时不到三小时。</h3> <h3>  到赤峰站出站口就看到伟学和伟玉专程从三道沟门来赤峰接我们🙏🙏。</h3> <h3>  我们在赤峰早餐后就坐伟学和伟玉的车回宁城县大营子三道沟门。</h3> <h3>  到家才知道:家乡现在是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现在家乡变化很大。</h3><h3>&nbsp; &nbsp; &nbsp; &nbsp;1996年经宁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3><h3></h3> <h3>  内蒙古黑里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的西南部,燕山北麓的七老图山脉,属茅荆坝天然林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h3> <h3>  自从建立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后,山区里的各类树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除了滿山的油松和各种树木外,还盛产各种山货野生果子。每年到采摘蘑菇的季节,在家的老人和小孩一大早就上山走进松树林里采摘蘑菇,运气好的一年下来收入过10万元。</h3> <h3>  38年前部分家人相片及住房状况,当时家人为解决温饱还是大问题。</h3> <h3>  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和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创业,长期在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现在家乡亲人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生活和居住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村里按照自身地形条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家盖住新房,室内装修配置不亚于城里,多数家庭都有小汽车。</h3> <h3>  村里都用上暖气了</h3> <h3>  我们一起去看望95岁的振山大哥,他身体很好,祝他健康长寿!</h3> <h3>  为了自然保护区,所有牛羊都是圈养,不许放养。</h3> <h3>  在家人们带领下我们下午一起到自然保护区里游玩。满山的油松和各种树木,青山绿水,所有山地全部被绿叶覆盖。</h3> <h3>  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们。</h3> <h3>  自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山里的原住民搬迁到村里盖房居住,原山里的住房搬迁后只剩下地基和不用的石磨。</h3> <h3>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山区里风调雨顺,沟里的平地和房前屋后种上的庄稼绿油油。</h3> <h3>  这棵老槐树已经有上百年了,记得38年前来时旁边还有一栋老房子🏠,现在已经没有了,村里规划围绕这棵老槐树修建村民文化广场。</h3> <h3>  第二天伟学和伟玉带我们去黑里河著名景区之一“紫蒙湖”游玩。</h3> <h3>  紫蒙湖风景区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与甸子镇的接壤处,距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70 公里,距赤峰120公里,距承德180公里。这里山青水碧、景色秀丽。紫蒙湖(原名打虎石水库),于1976 年1 月1 日破土动工,经过县内各族人民6 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使一道拦河大坝横卧于南北两山之间,高峡出平湖。由于地处相传历史五代时十三太保李存孝打虎遗址“ 打虎石” 附近,故取名为“打虎石水库”。</h3> <h3>  我们先去渔人码头坐船到对岸的太阳岛玩。</h3> <h3>  从太阳岛坐船回来我们就前往打虎石水库坝头游玩。</h3> <h3>  刘家亲人们相聚在内蒙黑里河。</h3> <h3>  刘家亲人们在内蒙宁城黑里河欢聚一起,得到伟玉和伟学的热情接待,在此我们广西内蒙行七人表示谢谢!期待我们下次在广西南宁相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