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6岁的男孩子每天有一百种逼疯你的办法。更何况,我家有两个,一个4岁,一个6岁。为了给孩子们一份新鲜,更为了给自己寻找一片安宁,我们决定短途游一下,暂时远离呆腻了的地方。</h3><h3> 狂欢的号角即将吹响,自由是给予中年妇女最大的褒奖,我们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莺歌笑语地出发了。</h3> <h3> 从跨进列车的第一分钟起,俩娃就兴奋地手足无措,屁股长了钉子似的站起坐下,坐下又站起,四只小手摸遍了座椅及小桌板的每一寸肌肤。我和老曹必须全方位360度盯着他们不要打搅到别人。</h3> <h3> 俩宝满嘴妈妈妈妈:</h3><h3> “妈妈,我们到了吗?”×20遍。“到了吗?”×20遍,老二附和。</h3><h3> “没呢,没呢,还早呢”“还要再等3小时”“耐心点好吗,没到呢”“早着呢,别问了!”</h3><h3> 在边问边吃完我为他们预备的整四天的零食后,我准备变脸了。猛见老曹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手枪——哦,不,是手机。“来,你们看会儿光头强吧。”安静地氛围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眼前的男人简直就是踩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h3><h3> 5小时后,终于到站。“妈妈,大海呢?大海在哪?沙滩呢?”×20遍。</h3><h3><br></h3> <h3> 赶路将近一天,我们就拼着看娃儿们的电耗尽,今晚终于可以早早送他们入睡了!但是,充电宝们能互相充电啊,在10点半熄灯后仍会将家中睡前程序全部运行一遍才关机:“妈妈,你转过来,不要背对着我们啊”“妈妈,你的手臂呢,快来抱着我睡”“妈妈你,你不要仰着也不要趴着啊”“妈妈,妈妈,妈妈……”</h3> <h3> 我假装睡死了,一动不动,形如钢铁,意志却早就崩溃了。我还等着刷《长安十二时辰》啊,现在呢,却像被人绑票似的钉在床上,分给俩宝一人一只手臂,随时可能被睡着,我这少得可怜的夜间自由也被无限索要走了,主演着《儿子十二时辰》。</h3><h3> 黑暗中老曹一声狮子低吼“嗯?!”瞬间万籁俱寂,转眼清晨。</h3><h3> 男人在娃儿们固执地提出非分的要求并被我否定,想从老爸那儿寻找确认的眼神时,他一般都会板着面孔斩钉截铁:“听你妈的!”这一点不知道该喜该忧。</h3> <h3> 强烈的求知欲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他们亲临大海现场。提问风格开始转变:“妈妈,我能回酒店那里去挖沙吗?”×10遍。</h3> <h3> 我没听错吧,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来到海边,就是为了挖酒店那个小沙坑吗?青枫公园沙坑大得多啊喂!</h3> <h3> 终于可以玩海了。老大跑进大海怀抱,玩嗨了。来,妈妈给你们拍美照。</h3> <h3> 老二憋着一张嘴直愣愣看着冲到脚边的浪花,“哇”一声哭出来,拽着我就往回走。</h3><h3> “我想回家!我想回家!”哭腔带着抖音。</h3><h3> “可是为什么呀?你看哥哥玩得多开心,不用害怕呀。”</h3><h3> “大海不好不好!把妈妈冲走了,就没有妈妈了!”抖音十足。</h3><h3> “噢,妈妈这么胖,大海冲不走的。”</h3><h3> 他瞅瞅我,若有所悟,认为我说的似乎是真理,安静了下来。我还能说什么呢,如此有力的理由让我内心感到那么无力。</h3><h3><br></h3> <h3> 老大缺了一节象棋课,我得给他补上。晚上,我先对着正在第100遍看《熊出没》的老大暗暗许下诺言:谁发火谁是傻叉×。</h3><h3> 我打开象棋软件。</h3> <h3> 结果我发了三次火,做了三次傻×。“象怎么能拐弯吃呢?”“车你走的是直线吗,歪到哪里去了!”“哪来的王子,是它叫国王!!”</h3> <h3> 鲁迅说,安宁绝不会降临在一个有四岁孩子的家庭。</h3> <h3> 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经过磨合、帮助、鼓励和协助,在旅行结束时终于走进审美疲劳了。</h3> <h3> 踏入家门的我和老曹双双叹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相比于异乡,还是在家乡受折磨比较心安啊。尽管备受摧残,但是熟悉的地方我毕竟也是主角之一啊。</h3><h3> 我扔下行李,任俩鸡娃将客厅搞得天翻地覆,我要休息十分钟。因为在接下来的三小时,还要吃饭陪玩,给娃儿们洗澡,整理行李和房间,那些远在天边的良辰美景,早翻过去了。</h3> <h3> 出发前意气风发,回来后精神病发。</h3><h3> 凭我当了这么多年的鸡娃他妈的经验,客厅正在发生着不可描述之事。果然,沙发已变成了城堡,连窗帘杆子都弯了。</h3> <h3> 当我十分钟后走出房间,俩娃像子弹头一样冲进我怀里,抱着我的双腿像绵羊一样咩咩叫唤:“妈妈妈妈,你醒了呀,你终于出来了呀!我们这几天好开心啊!”</h3> <h3> 这就是4——6岁的孩子最开心的时光吧,人生不过就是陪伴,然后找个人一起陪伴。不论高兴、或是伤心,成熟地接受家人的牵挂或挖苦,心安理得地受累,被埋怨,被需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