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序】</h3><h3> 肖像摄影家谢竹安先生,近年将镜头聚焦于文化名士,佳作迭出!摄影属光影艺术,他约我用文字(即“诗”与“书“)对其瞬间定格做些内涵补充。因出于敬重,即悉心从命,遂成此系列。这项工程还在进行中,且依音序排名,以后再作调整。期望老友们给以指正!</h3><h3> 王继兴 己亥夏月</h3><h3> </h3> <h3>21、作家倪尼</h3> <h3> 简介:</h3><h3> 倪尼,河北大城人。1916年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文工团编剧,新华社记者,冀察文工团团长,中国舞蹈学校副校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著有长篇小说《碧绿的湖泊》、《闪光的年华》、《没有填完的履历表》,中篇小说《栉风沐雨》,话剧剧本《油》、《陈世美开酒店》、《天真》,电影文学剧本《可怜的姑娘》等。</h3> <h3>【题赠作家倪尼】</h3><h3>稿纸作田笔作犁,</h3><h3>火热生活巧演绎。</h3><h3>灿灿年华闪光彩</h3><h3>粼粼湖水呈碧绿。</h3><h3>春秋表格填履历,</h3><h3>平生岁月沐风雨。</h3><h3>梧桐路上细寻觅,</h3><h3>如今依稀有足迹。 </h3> <h3>附:</h3> <h3> </h3><h3>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有多种品类,诸如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等等。艺术摄影中又分人像摄影、花卉摄影、风光摄影等等。各种摄影,要想出类拔萃,都难!而难中之难,是人像艺术摄影。</h3><h3> 我认为,人像艺术摄影的难处在于,摄影师按动快门定格拍摄对象的刹那瞬间, 必须要艺术地凸现其对象的资历、对象的气质、对象的情采、对象的灵魂。</h3><h3> “资历”,自然包括年龄岁月,乃至职业特色,甚至风雨沧桑等等。</h3><h3> “气质”,包含行为举止、心理素质、风度风格等等,诸如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倜傥潇洒之类。</h3><h3> “情采”,包括脾气性格、心肠心地、为人品格等等,诸如亲切热情,爽朗坦荡,温馨慈祥之类。</h3><h3> “灵魂”,是相对于躯壳而言的。躯壳为外,灵魂为内,包含精神意识、思想风骨、道德品格等等。</h3><h3> 人像摄影只能摄其外象,却又要现其内心,何其难也!</h3><h3> 人像艺术摄影,与人物雕塑、人物传记、人物影片有其共性,共性在于:其对象都是人。有道是“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人是世界上最富灵性的,有灵魂、有意识、有思想、有品格的,而且,百人百面,千人千面,万人万面。作为审美对象,是这样;作为审美者,更是这样。作为审美者,很多人都是睿智的,甚至是挑剔的。所以,为人造像最难。</h3><h3> 相较而言,人物雕塑是立体的、多维的,而人像摄影是平面的;</h3><h3> 人物传记是长篇的,而人像摄影是单页的;</h3><h3> 人物影片是动态的、是由成百上千个镜头组成的,而人像摄影是静态的。</h3><h3> 要平面地、单页地、静态地为人造像,还要凸显其资历、气质、情采、灵魂,应该说:更难! </h3><h3> 我毫不夸张地说:谢竹安先生的人像艺术摄影,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此前,我一捧到他的影集《岁月的肖像》,便爱不释手。每掀一页,都怦然心动;每看一幅,都激动一场!这次,又欣赏了他的一些新作。他用艺术摄影的独特语言,所作艺术造型的对象,比如:南丁先生、陈天然先生、谢冰毅先生、张一弓先生、张磊先生、魏德忠先生、史正学先生、吕鸿勋先生等等,有的是我的偶像和老师,有的是我的朋友和同事,应该说我比较熟悉他们,比较了解他们。谢竹安先生精心运用光影、场景、构图、角度、细节等等摄影的艺术语言,通过很有个性的艺术风格,拍摄出了各个人物的资历、气质、情采、灵魂。比如,南丁先生的满腹经纶和温馨情怀,陈天然先生对艺术的痴情执着和朴实天性,谢冰毅先生的丘壑满胸和倜傥性格,张一弓先生的机敏睿智和忠厚坦诚,张磊先生的学富五车和悯人心肠,魏德忠先生的机敏慧眼和豪爽坦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撼人心魄!评论家周黎明先生说,谢先生的人像摄影,能“直指人心”,“让你目不转睛之间,瞥见了岁月长河中的静水深流,悟到了经验所镌刻的智慧以及智慧所带来的豁达。”讲得很内行,很中肯,很到位!能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实在难能可贵!</h3><h3> 我想用四句话,概括我的感受:</h3><h3> 定格瞬间写春秋,</h3><h3> 情采毕现岁月稠。</h3><h3> 不尽沧桑撼心魄,</h3><h3> 故事全在镜头后。 </h3><h3> (原载2016年5月6日 《大河报》)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