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镇的那些事那些人

wyj

<h3>丙安古镇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处于川黔古道上,距赤水市区12公里。丙安古镇三面濒临赤水河,河边建有许多由数百根圆木支撑在赭色岩石上的吊脚楼,蔚为壮观。镇上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长约400米,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古镇距河滩10馀米高,两座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门旁各有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桷树。沿崖壁掏出一条凹槽,错错落落地建有许多吊脚楼。这些老楼多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阶延伸到河滩边。 丙安乡作为申报贵州历史文化名镇提名区,涵括古镇核心区、古村落和现代新区三个部分,总人口6622人,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1个社区,汉族、苗族为区内主要居民。根据村镇总体规划分析,丙安申报提名区人口近期综合增长率为4.18%,人口出生率为10.56%,计生率96.1%;申报核心区丙安古镇人口2000人。现状建设用地40万平方米,用地控制小于30m2/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丙安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丙安乡村镇规模逐渐扩大,外来游客量逐年递增。据《丙安古镇规划》,到2015年,丙安乡规划建成“古镇旅游中心区”、“停车场经济小区”和“老鹰坝新经济区”,古镇人口控制在1000人以内,围绕集市贸易、水陆运输发展旅游业。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条件,丙安申报提名区的村镇规模较小,古镇交通枢纽、经贸的作用重于分散布局的古村落,商市贸易、水陆运输、农林兼营形成的乡土文化特征突出。丙安乡已于2000年获省级“小康乡”称号。 丙安古镇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曾是控制赤水河水路航道和连接川黔陆路驿道的商贾码头和军事重镇。古镇具有悠久地质年代形成的沉积岩地形地貌、丹霞地貌、溪河水体和竹海森林,现存有赤水河航道、古驿道、双龙八墩桥、码头、石级踏步、索桥等古镇交通网络体系,有禹王宫、牌坊、古寨门、摩崖古牌刻等文物古迹,有红一军团军团部驻地旧址、有迫于商贸军事的需要,于明末清初以来建造出的一幢幢悬空拔起20多米的木框架结构吊脚楼,以及平直弯曲、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石板街等传统民居和街巷,反映了古镇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环境构成要素,使古镇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和谐,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人文生态图。古镇传统建筑面积共计约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0公顷。</h3> <h3>拍摄于2015年</h3> <h3>大同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后殿、吊脚楼、岩穴等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古墓、古碑、古牌坊则结构严谨,绘画雕刻、书法文字一应俱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西方人称为“石头写成的历史”。古镇房屋以街道为建筑的纵轴线和横轴线串架接庐紧连延续,相向一字排开。建筑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种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体、质地、色彩、不规则对称等项构成古镇建筑艺术的形式美,在黄金分割、体的尺度、透视的夸张、色彩的协调与互补的序列组合中的敞闭、韵律、穿插等,都存在着传统建筑的一定的客观法则,充分发挥出古代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综合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