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通山方良金

<h3><br></h3><h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设想:甲、乙二生同做某一事情。其中,甲兴趣浓厚,主动承担,乙毫无兴趣,被动接受。最终差异不言自明。大家知道,青少年正处在人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容易受外界事物刺激最敏感的时期。教育应及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目的有步骤地 刺激青少年的求知欲望,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求知的兴奋状态之中。</h3><h3>一般地,思想品德教学中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常用方法有六种。</h3><h3>一、情境激趣法</h3><h3>所谓情境激趣法,就是指教育者以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情境活动为依托,引领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大胆尝试,自我研究,自我提高,从而在研究过程中,由境生情激法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h3><h3>这种方法的操作规则:教者 充当“设计师”,只能当“导演”;学生充当“探究者”,当好“演员”。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框中“访谈教师的情境活动”。运用上述方法,可作如下设计:1.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访谈一位科任教师,由小组长组织并作好访谈记录;2.每个小组推荐2名代表在班上交流;3.学生进行自我活动总结,掌握此类活动要领。实践证明,学生不仅具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此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h3><h3>二、规律激趣法</h3><h3>所谓规律激趣法,是指教者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而揭示出带规律性的知识点,并以“公式”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激起学习</h3><h3>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h3><h3>例如,教 学生写政治小论文。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复杂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不得要领。教者应将研究教材的成果用“公式”表现出来,然后予以点拨,掌握要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公式”如:小论文=论点+论证+结论。一下子,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起来,接着,教者点拨如下:1.思想品德的素材,即文章中所写材料从思品教材中选出;2.议论文的写法,即政治小论文的写法等同于语文学科议论文的写法,不同点在于两文篇幅长短有别。通过强化训练,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浓厚的兴趣伴之而来。</h3><h3>三、目标激趣法</h3><h3>所谓目标激趣法,是指学生在 学习思品课程一段时间且师生双方互相了解情况后,教者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拟订学习目标而不断激励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h3><h3>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与传统方法的区别。</h3><h3>目标激趣法的目标具有延时性、主动性和长效性三大特征。目标是建立在师生双方了解情况后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拟订出来的,其兴趣浓度大,能长时间激励学生个人的学习。而传统方法中的目标则具有立时性、被动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即师生双方刚一接触,互不了解情况,教师就权威性要求学生拟订出高标准的学习目标。这种脱离实际被动拟订出来的目标影响学生的情感,是难以激励学生健康向前发展的。</h3><h3>四、情感激趣法</h3><h3>所谓情感激趣法是指教者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波动,及时掌控恰当刺激,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h3><h3>情感激趣法具有适时性和点击性的特点。</h3><h3>适时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情感波动的时间,掌控最佳刺激时机。</h3><h3>点击性。把准最佳时机,教者及时点击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刺激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步入亢奋的兴趣大堂。点击语言如“目标确定了,关键在行动”、“读书要比赛,比赛进步大”、“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掉队”、“向四川大地震废墟下手持电筒读书的学生学习!”等等。</h3><h3>五、活动激趣法</h3><h3>所谓活动激趣法是指教者在一定范围内(班级、年级、学校)举行思品学科比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举行“探究与实践竟赛活动”、“学习XXX,我的创新设计”等活动,活跃了气氛,改变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枯燥无味的看法。</h3><h3>六 、比较激趣法</h3><h3>所谓比较激趣法是指教者根据对学生平时学习所评估的情况,抓住闪光点及时鼓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h3><h3>比较激趣法既适用于学生个体,也适用于学生集体(小组、班级)。教者应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分析情况,捕捉激趣闪光点,及时鼓励,让每一位学生个体或班级集体始终处于精神兴奋状态,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教学效果就自然地来了。</h3><h3>以上六种方法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只有师生情感相互交融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h3><h3>(此文发表于大型教育文献《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2008第二辑(上),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h3>

激趣

学生

兴趣

教者

学习

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

目标

教学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