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缘何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

快乐帝张广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小时候是天,总觉得妈妈什么事情都知晓,而爸爸又特别有力量,父母就像两座大山,矗立在那里让孩子们充满安全感。孩子很听父母的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两座山不再伟岸,他们在孩子面前许多事不敢问,话不敢大声说。现在,父母很听孩子们的话。他们时常欲言又止、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生怕违逆了孩子们的意思,或者因为各种“不懂”遭到孩子们的训斥和瞧不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父母因为一件极其简单的事问孩子们时,他们总是很不耐烦:“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是不会啊,跟你说八百遍了,就是不改,住嘴,再说我就如何如何……”。近些年无论是站在商场,还是走在路上,漫步小区或在影视剧中,这类事情已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而老人也只是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或者难过或者默默地不再吭声,他们变得越来越劣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段时间,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幸福一家人》里的一个片段,看哭很多人。儿子结婚后要和家人断绝关系,他理直气壮地说:“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结果”!这位儿子是医生,医院里很多人实力都比他差,可那些人却能靠着父母平步青云,而自己的父亲只是个卖面的老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子怒吼着斥责父亲,每天只会问我饿不饿,却不能在事业上拉自己一把! 父亲听到儿子的控诉后,愧疚得泣不成声,满头白发的他,对儿子鞠了个躬:“对不起,我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父亲不但没有指责儿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无能。这一幕,看了让人心酸,也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缩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埋怨父母没本事,不能让自己飞黄腾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锦衣玉食的父母只有少数,普天之下 ,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做普通的工作,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口中食,身上衣,他们倾其所有。而这些自认为很有本事的孩子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没价值”的东西其实却是父母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不是圣人,他们老了,首先学会了向生活妥协。他们就象小孩,象孩子小时候崇拜他们一样,他们以孩子们的成功为傲,为自己的“不懂” 愧疚……。但在白发苍苍之际,还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是不有些悲凉?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真正的成熟与年龄无关,而是从原谅父母的不完美开始。大部分父母都很平凡,尤其是孩子们成年后,他们在经济和事业上的帮助会越来越少。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成熟,父母的眼界和观点可能和孩子们格格不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有的父母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有时迂腐、有时太严厉、很固执、年轻时工作太忙很少陪伴、还有的家长读书不多、不懂教育、观念守旧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和孩子谁是完美的呢?怎样善待父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人生功课。因为父母存在的价值绝不是他们留给子女多少财富来衡量的。前段时间,高亚麟在《我家那闺女》节目里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初闻不明其意,细思深感冰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还在 ,不管你是30岁还是60岁,都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父母归去,都将直面生死。父母能给予孩子们生命的起点,却无法陪伴他们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是人生的最大悲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一天,当你回到家里,叫一声爸妈,空荡荡的房间里再无人回应,那时才感到:有人唠叨、有人烦我们、在我们做错事时有人说我们,是多大的福气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你曾经在医院的重症手术室前彻夜守候过;如果你参加亲朋好友的追悼会;如果你感受过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就能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和家的全部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鲁迅的一生娟介耿直,从来都是心口如一,从不违心屈从。唯独对自己的母亲妥协过,哪怕是最平常的起居生活,也极为妥贴、恭顺。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鲁迅特地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并把他最大的房间留给母亲住,自己和妻子住小的。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房间与她聊天。出门之前,总要到母亲屋里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来后,也一定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回来哉”!还时常带回些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鲁迅文章虽然写的好,可他的母亲却不爱看,有人曾特意送了本《呐喊》给她看,还说《故乡》写的好。老太太读完却说:“没啥好看的,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原来老太太喜欢看新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尤其是张恨水的作品。于是,鲁迅就跑到书店买来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美人恩》 送给母亲。鲁迅的好友许寿棠说:”鲁迅的伟大,不但在其创作上可以见到,就是对待其母起居饮食的言行中,也可以见到他伟大的典范。” 是否,我们也像鲁迅一样,给予了父母足够的体贴与温情。其实他们祈求并不多,一份简单、耐心而温馨的爱就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他们忙了大半辈子,一直说,等你大了,就不管你了,等你结婚了,就管不动你了,等你有了孩子,就懒得管你了,等你孩子上学……一直等的他们真的都老了。当他们慢慢老去的时候,对子女要求并不高,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这就算是儿女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好报答啦!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 惟愿 : “老人需要的时候,儿女们能在”!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