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历史的回声~漫漫西北行(五)

芬芳如兰

<p> 这篇游记是2017年西北行的结束篇,拖至今日,有点遗憾。2017年7月,从西北回来一个月后,又去了西北,主要去新疆和青海。因为5月份新疆并不是最好的季节,青海湖也挺冷的,门源油菜花还没开,所以决定回家等待。第二次到西北先去的新疆,(新疆单独成篇)然后到青海的西宁,门源,青海湖,茶卡盐湖,岗什卡雪峰等地,游览名胜,了解文化,颇有感触,但是还觉得意犹未尽,想2018年再去,多走走,多看看,因为西宁是我国文化差异最大的城市,藏传佛教和穆斯林风情在这里和而不同,分而不离;黄河文化和西域风俗互相碰撞,融而各异,我国的核工业基地的成长经历也撩开面纱,走进百姓的视野里。这些都值得好好了解探寻。但是总总原因使然,一直没走成。耽搁两年,游记也就变成了回忆,少了鲜活,此为遗憾。</p> <p>  </p> <p>  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当时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建的大银塔,后来建起了寺庙,所以先有塔,后有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主要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等9300间,组成一座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45万平方米。</p> <p>  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的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的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在阳光下,这组建筑群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美轮美奂。</p> <p>  此时寺院到处都在维修,地面上都是建筑材料,凌乱,由于维修,有些殿堂都关闭了。为了严守寺庙规矩,在里面没有拍照,所以只能拍建筑的外部,顶端,从建筑设计风格上感受寺庙佛教文化的高深广博。塔尔寺还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p> <p>  丹葛尔古城在湟水源头,距离西宁40公里,因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而得名。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著名的寺院。</p> <p>  丹葛尔古城古为羌地,隋朝改为湟水县,民国二年(1913)改为湟源县。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顶峰,城内拥有大小手工业户千户,从业人员达5000人,贸易总额白银500万两以上,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有“小北京”之称。特别是晚上,城内各个店铺和洋行门上的灯箱式广告牌灯火辉煌,吸引市民前来观赏。如今的“排灯”便是这种广告牌的演变,因此湟源排灯是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p> <p>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而且湖面积近八年来持续增长。湖的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多。</p> <p>  一直想在最佳的时间和青海湖相见,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特意等了一个多月,二次来西北,却是风雨交加,天空灰暗,有点小沮丧。它一定是想让我来第三次,好吧,尊敬不如从命,答应再来一次。</p><p><br></p> <p>  牧民家的大牦牛,很安静的在阵阵湖水声中,享受凉风习习。</p> <p>  车上眺望金沙岛。</p> <p> 金沙岛上望湖,水天一色。</p> <p>  2018年关闭维修,不知现在开放没有。</p> <p>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海拔3100米。化学沉积盐层厚度较大,最厚可达10米。采盐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解放后,采盐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由于盐湖面积空旷,湖面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镜子,人在上面,倒影水中,美轮美奂,这几年就成了旅游打卡之地,游客络绎不绝。</p> <p>  我们是坐铁路旅游专列到盐湖的,当天往返特别方便,每年7月开始运行。上千人的游客齐聚盐湖,很热闹。盐湖售票处特意表明:浙江人出示身份证免门票,问及原因,浙江大力支援青海,青海人表示感谢。</p> <p>  大风阴天,一片盐色,卤白,和天空相映,真是给点颜色看看。不少美女们带着红裙子,拍不成照片很懊恼,天气也冷,有的不甘心无照而返,坚持走到到了湖里,结果冻的不行。</p> <p>  小火车轨道一直通向很远。7月的天气很冷,穿着抓绒还有点瑟瑟。</p> <p>  盐湖有很多盐雕,很新颖。这是成吉思汗雕像。当时想为啥要把他放在这里,后来明白了,这里是海西蒙古族聚集地。</p> <p>  大粒盐。</p> <p>  50年代建立的职工俱乐部。</p> <p> 景区里飘动的经幡。</p> <p>  原盐上的行走,和原野上相比,野味不足,盐味有余。</p> <p>  青海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建于1958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都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原“青海221”厂在这里,1995年5月15日退役,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知道了这个地方,我们毫不犹豫的就来到这里,看看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p><p> </p><p> 纪念馆前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称为张爱萍将军题写。纪念馆总投资8200万元,由纪念馆,纪念园,爆轰实验室场,地下指挥中心,纪念碑等部分组成,占地12.1公顷。</p> <p>  走进展厅,大量的图片,实物映入眼帘,讲述了国营221厂基地的建设者们,隐姓埋名,经过无数次艰难的实验,经历风霜雨雪的艰苦日子,先后研制成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的动人故事。那种艰苦和压力,现代人不可想象,那种精神和奉献,我们无法比拟。</p><p> 主体雕塑《聚》,高25米,螺旋上升的形象既有核聚变写实,又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凝聚一心的精神。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培波教授。</p> <p>  1958年,为了建设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6000多名牧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金银滩,离开水草丰美的草原,向刚察县,祁连县等地迁移。一路风餐露宿,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疾病,伤亡,牲畜倒毙如影随形,经过两个多月才到达祁连托勒牧场。看到这个场景,热泪盈眶,多么好的牧民,仅用三天时间,就把最好的牧场让出来,奉献给祖国的核事业,他们是功臣,是英雄,共和国国防事业的史册上,应该有他们烫金的名字。可惜,他们默默无闻,只是这次看了展览,才知道他们的事迹和奉献,太久远了,太沉默了。</p><p> 纪念馆占地9615平方米,整个建筑朴素厚重,入口的门楣上镶嵌着三块巨大的青黑色石雕,石雕的中间是一个核裂变图案。</p><p> 由于我们临时知道这个地方,来的时候离闭馆仅剩不到两小时,七个展馆匆匆一瞥,纪念馆里有好多珍贵的资料和实物,比如高速转镜摄像机,球面机床,巨型天平等等,都没来的及拍照,有些展览也是走马观花,看的不细,很遗憾。</p><p> </p><p><br></p> <p>  岗什卡雪峰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北部,海拔5254米,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又称冷龙岭,是祁连山主峰之一。盛夏的雪峰寒气逼人,在海拔4500米以上有现代冰川,面积为81平方公里。山顶长年白雪皑皑,宛如巨龙,山下是广阔的草原和油菜花海,白天云山雾罩,傍晚雾霭升腾,蔚为壮观。是门源八大景之一。</p> <h3>云山雾罩。</h3> <p>  七彩滩是门源著名景点之一,到了8月份,这里的瀑布水量很大,水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美丽的颜色。</p> <p>  这是七彩瀑布的源头,水从石头上一滴滴留下来,似乎贵如油。</p> <h3>变成了小溪。</h3> <p>  水在蔓延。</p> <p>  水很大,冲下去就是瀑布,我们在山的这一面,看瀑布要走下去很远,山很陡,得一点一点下去,由于海拔高,喘不上气,我们就没下去。已经寻根溯源,那就舍弃过程吧。</p> <p>  最美高铁站台,等候列车和观景赏花两不误。门源高铁站2016年底开始运行,每天几十列车从这里经过,几乎半小时就有一趟。40分钟到西宁,3个小时到兰州,8个小时到西安,早晚还有通勤专车到西宁,真是便捷。</p> <p>  门源是北方小油菜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油菜大幅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现在,一片片油菜花又成了一张张名片,成为青海旅游的品牌。从每年7月开始,这里就进入了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开花时间是7月5号至25号,最佳花期是7月10号至20号。</p> <p>  绿色的是青稞,黄色的是油菜花,黄绿相间,煞是好看。</p> <p>  从山上看下去,点点白色像小花洒落绿野,其实,那是一只只小羊在绿浪中倘佯。</p> <p>  蓝天,白云,雪山,群峰,油菜花,交相辉映,如同大地上一幅幅美丽的油画,浓墨重彩!</p> <p>  这个应该是门源花海的字,高度不够,没拍全。</p> <p>  漫天白云,只差一点点就把绿油油的青稞田盖上了。</p> <p>  第二次西北行结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西北的雪山大湖花海,雄浑壮阔,沧桑高远,惊鸿一瞥,便终生相约,无论阴晴,无关老幼,无谓近远;核工业纪念馆震撼了你的心灵,难忘那个火热的年代。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自基地员工,来自至今默默无闻的淳朴牧民,一个召唤,隐姓埋名,一声令下,让出家园,那是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大爱,才能用献血和生命撑起共和国核事业的丰碑万载;藏传佛教的传承,西域文化的多元,感性碰撞,理性融合,以及戍边将士的血雨风霜,这些都在旅行的日子里,变成了感动,激励,教育,都在慢慢变老的路上,变成了信念,精神,力量!身未动,心已远,情若在,何须安。西北,一个一生都牵挂的地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