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细君公主

逍遥子

<h3>  逍遥子 山里王</h3> <h3>  刘细君,是第一位名载史册的和亲公主。她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h3><h3> <b>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b>(今扬州)<b>翁主往妻乌孙,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曰“我老”,乃令其孙岑娶妻翁主。</b></h3> <h3>  乌孙部落主要活动于伊犁河流域。细君公主在那里生活了四五年,便走过了她短暂的人生旅程,但是,她的和亲壮举却影响深远。她的付出,换来了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h3> <h3>  历史的交集常常在现实中延续,当岁月长河流过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扬州和伊犁再次“结亲”!2005年以来,扬州市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和江苏省统一安排,先后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新源县。随着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一部全面记录对口支援工作历程,反映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志书——《扬州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又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2019年7月15日,《扬州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组一行专程赶赴伊犁州,征集援疆工作资料,同时探寻细君公主在伊犁河谷留下的印迹。</h3><h3>  此时正值盛夏。蓝天白云下面,西部天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高山顶上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照射下闪着银光。天山雪水流入伊犁河上游的支流巩乃斯河、特克斯河,清澈而湍急。大片大片的果林、麦田、玉米地、薰衣草,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五彩油画。山脚下、平原上,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夏牧场,马群、牛群、羊群在悠闲地享受丰美的水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啊,正是我们的细君公主曾经生活的地方。</h3> <h3>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新源县。这儿,也是去年举行的细君公主回扬省亲活动的出发地。</h3> <h3><b>细君公主回扬省亲</b></h3><h3><b></b> 2018年,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举办“细君公主回乡省亲交流月活动”,圆了细君公主回故乡的千年之梦。</h3><h3> 此次“细君公主回乡省亲交流月活动”横跨新源县和扬州市两地近万里,共分7个主题:从“细君公主省亲”文化主题项目到草原传统文化展览,从伊犁草原特色小吃到那拉提草原风情表演。</h3><h3> 细君公主回扬省亲出发仪式于6月28日在那拉提草原盛大举行。活动举办当日,热情的新源人为欢送细君公主回乡,精心准备一个个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顶碗舞、胡杨情、赛马舞……演出结束后,新源县的演员们分别扮作细君公主、乌孙部落首领等历史人物,为现场观众、游客进行“细君公主回扬州省亲”主题实景表演。活动结束后,新源县表演团队一行陪伴着细君公主雕像跨越万里,来到扬州。</h3> <h3>  7月9日,细君公主回扬省亲暨细君公主文化园开园仪式在扬州蜀冈汉陵苑举行。<br></h3> <h3>  汉陵苑陈列的是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墓。算起来,这位墓主人是细君公主的堂叔。为纪念细君公主,扬州市在汉陵苑内建设了一座细君公主文化园,园内陈列细君公主雕像1座,建有代表哈萨克民族风情的毡房3座。</h3> <h3>  细君公主回扬省亲表演团队先后前往瘦西湖景区、宋夹城景区、市民音乐厅,为扬州市民、游客献上哈萨克风情的歌舞表演。许多扬州市民走进哈萨克毡房,品上一杯香喷喷的奶茶,近距离观赏精美的哈萨克手工艺制品。</h3><h3> 公主省亲活动有力推动了两地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一时在新源、扬州两地引起热烈的反响。</h3> <h3><b>祭扫细君公主墓</b></h3><h3> 从江苏省第五批援疆干部总领队洪锦华《明月照天山》一书中,我们得知,2005年扬州市在伊犁州昭苏县援建了细君公主墓碑、雕像等纪念性建筑。</h3><h3> 昭苏县夏塔乡玛热勒特沟口,分布着228座古墓葬,细君公主墓就在其中。我们一到昭苏,就直奔细君公主墓所在地夏塔乡。</h3><h3> 玛热勒特沟口墓群距昭苏县城69公里,海拔1930米。放眼望去,宽阔的草原上,一座座土丘此起彼伏、星罗棋布。其中一座被围栏精心地保护着,褚红色石碑上,“细君公主之墓”六个大字赫然在目。</h3><h3> 公主墓坐北朝南,背依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面朝一泻而出的夏塔河。整个香冢是一垛微微呈半月形的土墩墓,巨大的土冢宛如一座小山峰,长满绿草和鲜花。</h3> <h3>  细君公主墓的碑名由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题写。主碑右侧,是一方竖碑,它的背面镌刻着细君公主生平简介,碑文说:据专家考证,公主就安葬于此。</h3><h3></h3> <h3>  墓的不远处,便是细君公主的雕像。</h3><h3>  巍巍天山脚下,细君公主雕像伫立在夏塔草原的环抱之中。她极目远晀,双眼流露出淡淡忧伤,使我们不禁念起公主所作的那首流传千古的《悲愁歌》:</h3><h3>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h3><h3>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h3><h3>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h3><h3>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h3><h3>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h3><h3>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h3><h3> 一位纤细柔弱的江南女子,怀着思乡之情,肩负和亲重任,毅然融入到远方的草原部落,怎不让人肃然起敬!</h3> <h3><b>探寻乌孙古城遗址</b></h3><h3> 离开昭苏县,我们循着援疆建设项目的足迹来到了特克斯县。在很多游客眼中,特克斯是一座八卦城;对我们而言,特克斯的魅力在于,它是两千多年前乌孙王的夏都所在地。</h3> <h3>  特克斯县有一座博斯坦古城遗址。当地同行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汉家公主曾经在那里居住。但是,要找到博斯坦古城遗址并不容易,就连许多当地人也说不清具体位置。几经辗转,联系到特克斯县文物局。文物局的领导听说我们来自公主家乡,热情地派出专人为我们带路。</h3><h3> 汽车行驶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一路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像一群探寻者,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历史的静谧。路到了尽头,隔着一道木栅栏,是一片田园。带路的同志也一脸懵圈。细看看,这儿并不像古城遗址,倒是望见当地村民在抓鱼。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别有一番乡间情趣!</h3> <h3>  再走、再打听。</h3><h3>  汽车继续一路颠簸,来到一片果园的门口。没错,博斯坦古城遗址就在这里!此时,已是晚上九点许,夕阳透过厚厚的云层,把天际染得五彩斑斓。</h3> <h3>  果园主人——一位维吾尔族大婶告诉我们,园子里长了很多荨麻草,一旦碰上,毛刺便钻过你的衣裤鞋袜,刺得你皮肤生疼。大婶特地叫来她的孙子玉米提做我们的向导。过完暑假就上小学四年级的维吾尔族小帅哥玉米提手执一根木棍,一边给我们带路,一边为我们拨开荨麻草。</h3> <h3>  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步行不到500米,一道长长的断垣残壁进入我们的视线。它,就是博斯坦古城的城墙遗址。</h3> <h3>&nbsp;&nbsp; 这段城墙系黄土夯筑而成,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博斯坦古城的哪一段。从遗址的一侧看去,墙体还没有一人高。而从另一侧看,却见墙顶距地面约一丈有余。按常理推测,地势高的一侧应是当年的城内,低的一侧则是城外。</h3> <h3>&nbsp; 博斯坦古城靠近特克斯河。据专家考察,它坐北朝南,外城墙有三面保存完好,其中南、北城墙长206米,西墙长162米。西墙正中和南墙东头各有一个缺口,宽约6米,似为城门。东面城墙的位置现存2米多高的阶地,其余部分因为当年平整土地已被推平,但东城墙留下的遗迹隐约可见。现在看到的是城的一半,原规模应比现在大一倍。东南角的城门原来是南墙的中间部位。有专家考证认定,博斯坦古城为唐代(七世纪至十世纪)“萧乡军”驻守的军城,是伊犁河谷地区发现建制完整、规模宏大的汉式古城。</h3><h3>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专家还认为,在汉朝,此处可能为汉家公主在乌孙的居住地。</h3> <h3>  机缘难得!我们抓紧时间,前后左右拍下了不少照片。举目四望,却见夕阳已从地平线消失,周遭暮色苍茫,一道断齿般差参的城墙遗址在果树和草丛中迤逦延伸,分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划出一片空间。两千一百多年前,在这片空间里,矗立着乌孙王庭,呼啸着金戈铁马,飘荡着草原牧歌,更有那美丽的江南女子,用她自创的乐器一一琵琶,诉说着她对遥远家乡的无尽思念。</h3><h3>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走近这位两千多年前来自我们家乡的公主。此时此地,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尽情地想像她的生活起居、她的喜怒哀乐……</h3> <h3>  当我们沿着来路回到果园门口的时候,那位维吾尔族大婶早已在那儿等候着。她端来一大盘瓜果,一个劲地招呼我们品尝,令我们盛情难却。这个季节的新疆,到处瓜果飘香,各种瓜果汁水充足、香甜如蜜,真能甜到人的心里。</h3><h3>  我们告别了园主人和小向导玉米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斯坦古城遗址。</h3> <h3>  其实,走遍伊犁河谷,细君公主的故事到处可见可闻。</h3><h3> 在伊宁,有一座汉风汉韵的汉家公主纪念馆,陈列着细君、解忧两位汉家公主的生平事迹。</h3> <h3>  在新源县充满哈萨克民族风情的文化馆里,陈列着细君公主雕像和事迹介绍。</h3> <h3>  在特克斯八卦城展厅,有许多关于细君公主的史料展陈。</h3> <h3>  在昭苏县举办的天马节上,细君公主的故事是每年表演的保留节目;当地还聘请剧作家创作了话剧剧本《细君公主》,正计划搬上舞台,当地同行表示,可以把剧本提供给我们节选编入志书。</h3><h3> ……</h3> <h3>&nbsp; 越是走近细君公主,我们越是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骨肉亲情。这,正是我们编纂《扬州援藏援疆建设志》需要重点展现的主题。</h3><h3> 我们编纂组一行都感觉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