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课堂上那些触碰心灵的句子

木木

<h3>  培训进入第三天了,先后领略了六位业内顶级专家的风采,他们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智慧点燃了全体学员的激情,“打破常规思维”的呼吁使特立楼203教室变身思辨的海洋。</h3><h3> 作为一名学困生,除了认真做笔记、努力汲取各位专家的课程营养外,脑海里还充盈着名师们说过的一些感性的话语,虽少了些许专业的理性的色彩,却犹如这七月流火中拂过的一丝清凉,“声”入人心,挥之不去。</h3> <h3>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什么时候,生长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h3><h3> 廖老师的这句话应该就是触碰的开始了,她以一袭绿衣呼应着自己的课题——生长,带领60名培训师开启了大家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的美丽旅程。彼时,作为“相识相知”互动环节的第一个发言的学员,庆幸姓名中有两个“木”字,在主席母校、在廖老师课上,我知道了自己还有“生长”的空间与愿望。</h3><h3> </h3> <h3>  “最终决定教育的,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态度与行动”。</h3><h3> 曾老师的课无疑是精品,是大餐,信息量大,采撷点多,而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最让人记忆犹新。它关乎初心、关乎情怀,它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为何出发,“只有勇敢地面对一切,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h3><h3> </h3> <h3>  恰如一朵娉婷的莲,黄老师自带书卷气息,散发着浓浓的的语文味儿,刚启口,便为她“阅读是一个家庭的财富”之观点而惊艳,又被她“老师的一个细节可以决定学生的幸福感”所圈粉。阅读就是那“静水深流”,惠及家庭、惠及社会、惠及心灵,终将呈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功效。</h3><h3><br></h3> <h3>  “如果保持乐观的信念,那么坏事也是好事,而一旦采取悲观的态度,那么就会面临情绪困扰”。</h3><h3> 肖老师最是温暖,她知道每个人的心里也许都住着魔鬼,从提升心理能力入手,引领学员感受“共情”,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努力成为他人温暖有力的“同行者”。教育离不开同理心,家又何尝不是如此?</h3> <h3>  “沙堆尚能在崩溃的基础上越堆越高,更何况我们!”</h3><h3> 黄老师的课堂数度掌声,他致力于用一辈子研究积淀的精华备好一堂培训课,把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学员。事业心、责任感与探索精神是他成功的奠基,他娓娓道出的故事让枯燥的物理学科魅力倍增,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浓缩成两组算式:</h3><h3> 思想+行动</h3><h3> 责任+情怀</h3> <h3>  开班典礼上,黄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束光,不刺眼,但很迷人”。那就积极靠近光源吧,每个人努力的样子都应该是最美的样子……</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