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台双反老相机---100个拍摄的故事

kuqi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font>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国科学院购买下了由画家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并向世界无偿开放——此举无疑是摄影艺术诞生的幕后功臣,也让我们能以世界摄影日这样的方式, 双反相机起源于130多年前,发展过程一是二战前二是二战后。德国的双反相机包括Rollei、Voigtlander 和ZEISS IKON IKOFLEX 属于前者,而日本双反相机如Yahica、Minolta、Ricoh、MAMIYA等则属于后者。传统相机双反镜头中一个用来取景,一个用来成像。但是镜头一般不能替换,如果不是两个镜头一起替换的话,则取景和成像镜头的视差会很大。国产双反是唯一能代表中国相机水平的相机。国内最早的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应该是1956年由公私合营北京大萊照相机厂试制生产的“大来”牌,和1958年由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长乐”牌,这两款相机在结构上都属于比较原始的仿前苏联和东欧的上下镜头啮合齿轮调焦方式,而且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如今已是收藏者趋之若鹜的国宝级品牌,极难见到了。国内120双镜头反光相机真正形成规模并影响巨大的,则是仿德国禄莱的海鸥4系列,以及以海鸥4A、4B为效仿原型的十几种品牌的国产双反相机,如珠江、青岛、牡丹、友谊、华蓥、东方等,其中有些机型虽加入了其他设计元素,但与海鸥4系列大同小异。国产120双反相机,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本人酷爱双反相机的收藏,目前收藏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牌与型号和规格的双反相机300余台。这些相机您可能在网络上见过,也可能在博物馆接触过、但是其中的一些品牌您不一定见到过,更不可能使用它拍摄过照片。出于对胶片的喜好,于是拿出了其中的100台双反相机进行拍摄,包括我在世界不同地方旅行时的拍摄。由于这些老相机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到手是大部分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其机械、光学会有不同的老化现象。所以首先要对其进行清理、保养、修理甚至更换零件,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手中绝大部分的相机已经恢复了青春,机械和光学功能达到了可以拍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现在就把这100台双反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发上,请大家过目欣赏。拍摄跨度从2010-2019年,拍摄尺寸为120:6X9、6X7、6X6、6X4.5、127:4X4、4X3、135、828等不同规格。使用胶卷有柯达、富士、禄来、伊尔福、福马、上海GP3、乐凯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拍摄的成本,部分使用了廉价裁剪的胶卷。网点冲洗自己翻拍,一些照片的效果和细节表现的不大如人意。</font><font color="#ed2308">(相机介绍和说明基本来自网络,不确保其正确性仅供参考)</font></h3> <p>首先发上几台比较著名双反相机</p><p>ROLLEICORD Art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1920年,弗兰克和德克二人联手创办了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也就是现今在国际相机制造业领域颇有权威性的禄来光学技术公司推出全新概念的禄来原型双反相机。但“科德1型”相机的出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成绩,究其原因在于该机在机身外表的贴饰上不是采用软质皮菲而是选用黄铜薄板,然后经冲压加工成横竖相间的网格斑纹,斑纹又分别作了喷黑和电镀处理。如此的工艺制作标准自然而然使成本难以降下来。尽管第一批推向市场的“科德”相机因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方面没有达到目的,而告失败,但这批“科德”相机在禄来产品中是独一无二的,产量又少,随着岁月流逝,国外收藏家视为“珍品”也称之为“金科德”,中国则将这种“科德1型”相机称之为“花皮科德”也是相机收藏品中的精品 。<br>镜头:Carlzeiss Jena Nr Triotar f=7.5cm 1:4.5<br>快门: COMOUR T、B 1--1/300</p><p><br></p> ZEISS IKON IKOFLEX III 853/16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说起双反相机的历史,就不能不说到蔡司伊康(Zeiss Ikon),它是世界照相机史上最著名的几个名字之一。它的诞生还得追溯到1926年,那一年,Contessa-Nettel、Ernemann Werke、Goerz、Ica,德国这四大照相机厂合并而为蔡司伊康,使得它一诞生即实力非凡。成立初期的蔡司伊康是以生产感光板式、感光片式相机为主,但在20年代中期,方便小巧折叠式胶卷相机受到人们青睐,开始取代板式、感光片式的相机。蔡司伊康很快也在这一领域打开局面,他们生产的奈特(Nettar)、伊康太(Ikonta) 和超级伊康太(Super Ikonta)受到追捧。<br>&nbsp; &nbsp; &nbsp;1939年,最受相机界称道的Ikoflex III 型问世。采用摇把过卷,扳机式快门,顶部设有又大又亮的运动取景器,整体外形非常大气,质量上乘。Ikoflex III是卡尔蔡思1930-40年代,为抗衡禄徕,而设计生产的顶级双反机型。其做工精湛考究,为避免触犯禄徕专利,内部机械精密独到,风格与禄徕双反迥异,极具个性。过片把手采用自动复位功能(异于禄徕双反) 、垂直快门按键,自拍上弦指示等多项独特功能,是当时德国相机工艺的顶级技术水平的代表作。特别是III型率先采用了当时最大光圈摄影镜头Carl Zeiss Jena Tessr 80f2.8。该头的成像水准,至今仍具极高层次和情调,最大光圈的成像尤其可圈可点,柔中代锐的层次感,至今任何一枚镜头都无法比拟。<br>镜头:Carl Zeiss Jena 8cm f/2.8 <br>快门:B、1-1/400 Voigtlander SUPERB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在世界照相机工业史上,福伦达(voigtlander)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早在1756年,福伦达公司就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创立,距今已有250多年了。福伦达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相机及镜头生产商之一,它的产品涉猎广泛,从大画幅、120到135的所有相机和镜头,无所不包。福伦达对全球光学镜头制造、相机产业的发展有着至为关键的影响。1849年,工厂迁到德国布伦瑞克,1956年,福伦达被蔡司公司并购,其后,又几度与其他厂家合并转让,这样,福伦达的产品线和品牌归属就非常复杂了。<br>&nbsp; &nbsp; &nbsp; 在30年代早期,福伦达推出了两款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福伦达Brillant,一是福伦达Superb。福伦达超级B型相机上市于1933年,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和顶级配置,使它足以匹敌当时的禄莱和蔡司伊康双反机。超级B相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胶片横走的卷片方式。这使得它的后背开启、过片系统、记数系统等的设计都与众不同。而且,它还设计有近摄视差补偿系统:在调焦的同时,取景镜头可以相应地进行俯仰,使近摄视差得到补偿。超级B型是福伦达公司在双反相机领域的杰作,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9年,它就停产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超级B相机,都是经过二战浩劫后留存下来的,想来应当是弥足珍贵的了。<br>镜头: Voigtlander Anastigmat Skopar 75MM f3.5<br>快门: Voigtlander COMPUR B、T 、 1-- 1/250&nbsp; Zeca-Flex折叠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1937年出品,由德国的Zeh公司生产的一种不同寻常的相机:折叠双反镜头Zeca-Flex折叠相机。该机6x6cm画幅,使用120胶卷。拍摄镜头采用的是Schneider Xenar 75mm f3.5,取景镜头Sucher-Anastigmat f2.9 。康普快速快门,速度从1--1/400 秒。该相机的最神奇之处是取景镜头和拍照镜头是分别设置,拍照镜头通过皮腔伸缩,折叠时仅露出取景镜头。在取景镜头的右手上方有个调焦旋钮。取景镜头上方有距离指示针,当旋转调焦钮时,不仅拍照镜头随之联动调整,而且距离指针也自动转动,清楚地显示出距离。 机背上有个红色圆形窗显示拍摄的张数。机背左右两侧对称位置有两个小的凸起物,这是拍照镜头皮腔释放的固定位卡锁,同时按下这两个按钮,拍照镜头的皮腔锁止松开,拍照镜头就可顺利折叠收起。<br>  <br>镜头:Schneider Xenar 75mm f3.5,<br>快门:康普快速速度从1 --1/400。 Welta Perfekta 折叠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1934年welta公司出品,6x6cm画幅,使用120胶卷。成像镜头是Schneider xenar 75mm f3.5 康普快门,速度从1到1/300。这类折叠双反相机的机械工艺当然没得说,相当坚固牢实,但折叠的只是机身部分,取景器那一块还是显得太大太庸肿了,再加上它的价格居高不下,最终,折叠双反机走入了死胡同。<br>镜头:Meyer 75mm f3.5<br>快门:康普快门1到1/300 SEM Semflex Oto Studio 1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法国双反机也是很有历史的,法国是摄影术的发祥地,相机文化的底蕴是相当深厚的。总的来说法国双反相机不如德国机那么有名,也没有德国机的身价高。在50年代,法国的"Societe des Establissements Modernes"相机公司一直在向禄莱相机叫板和挑战,他们生产的相机领域覆盖面很宽,几乎跟生产禄莱的Franke and Heidecke一样,禄莱机器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不求变化,只求稳定的高质量。所以它的产品演进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一两点改进而已,总体上保持了它风格的一贯性。而SEM双反机则可用变化多端来形容,比如标牌的样式、浅灰色饰皮等。这些外装饰的多样化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到了后来,他们似乎对这方面的热情远比对提高机器本身的品质更为看重,这就使得它后期产品的质量逊色于中期产品。SEM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Standard(标准)系列,一是Oto系列。标准型机器的档次与Rolleicord相当,属大众经济型产品,Oto系列则属于高档机,与Rolleiflex相当。<br>  SEM Semflex Oto Studio 1这是 SEM 在与长焦 Rolleiflex 竞争中推出的产品,专为人像摄影设计的机器。共有 12 种变体。<br><br>镜头: SOM Berthiot Tele 150mm f5.4<br>快门 : OREC 1 to 1/400.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款不同寻常的 30 年代的大型双反相机,用 120 胶卷,片幅6x9cm。后背可换,以适应风光或肖像拍摄的不同需要。世界上一共有两个6x9画幅的双反相机,一个是Superfekta折叠机,另一个就是Ontoflex了。Ontoflex从1934年起由法国Cornu公司生产,因为成本高叫好不叫座,这部相机并没有卖出多少,至二战前后就停产了。Cornu公司似乎充满自信,一共推出了两个系列六个型号。这台Model B,Compur Rapid快门,最高速度1/400s。配105mm Tessar最近对焦距离是1.5m,当年的售价为1700法郎。Cornu 相机公司,与生产禄莱相机的 Franke&Heidecke 公司一样,也是从生产立体相机转型而来生产双反相机的。但是它的 Ontoflex 双反机与德国的折叠双反相机的命运一样,最后也是走入了死胡同。Cornu公司在二战被德国占领期间还生产过 35mm 的双反机,但在战争结束时就没再生产了。<br><br>镜头:Zeiss Tessar 105 mm f3.5<br>快门:Compur Rapid 1 to 1/400 MPP MICRO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英国制造真正的双反机只有一个品牌,就是战后的MPP。MPP是Micro Precision Products的简称,大意是小型精密件厂吧.公司成立于40年代晚期,创建人是De Laszlo。MPP主要生产放大机、放映机,还为英国军队、警察、监狱等特殊领域生产专业摄像器材。它的生产历史还不短,直到1988年。<br>说到它的双反相机,基本上都是当时禄莱的克隆产品。但据说产品质量相当高,很受专业摄影师青睐,它的镜头成像质量和总体表现甚至被认为超过了禄莱。1954年Microflex取代了Microcord,它的设计主要基于Rolleiflex,摇把输片与上快门、计数联动,并使用两个拨轮调节快门与光圈,与晚期Rollei Automat 相似。镜头是质量更高的Micronar镜头。是一款精密的机型。<br>Microflex<br>镜头:Micronar 77.5mm f3.5<br>快门:Prontor SVS 1 - 1/300 Koni-Omegaflex Monster<br>&nbsp; &nbsp; &nbsp; &nbsp; 柯尼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3年,那时在东京成立了一家专门销售进口摄影器材的公司。到上世纪早期成立了一家生产照相机的子公司,名为Rokuosha公司。它在1903年生产的"Cherry"牌照相机,是日本最早的有品牌名称的照相机。大约在1937年前后,公司开始生产航空相机和X光设备。1943年公司又改名为Konishiroku相机工业公司,1948年发布了第一款Konica 35mm相机。1960年生产出Konica F,世界上第一款配有内置曝光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2003年,Konica与Minolta合并,最终在2006年停止了照相机的生产。<br>Koni-Omegaflex Monster<br>  这个名字取得挺有意思的,Monster——怪物。作为美国Omega与日本Konica的杂交后代,Monster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怪物。外型巨大奇特,而且它不是真正的双反,是将调焦镜头的光线直接对向机身后的取景窗,眼睛平视取景,只不过这相机的样子看起来象是双反机而已。<br>镜头:Konica Hexanon 58、 90、135、180MM<br>快门:Seiko B 1 -- 1/500 &nbsp;Minoltaflex 1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美能达是从1928年开始生产相机的,以Minolta作为相机品牌名最早出现于1937年。二战中日本的照相机生产厂家几乎都处于停产状态。1944年美能达为日本海军开发生产了军用照相机。二战之后,美能达开始自己生产照相机镜头,它生产的“ROKKOR”镜头是日本照相机中最先采用镀膜技术的。美能达双反是公认的仿禄莱双反机综合水平最高的一员,也是120双反的杰出代表。<br>&nbsp; &nbsp; &nbsp; 这是第一款日本出产的双反相机,出产年代约为 1936 至 37 年。它基本上是以德国 Rolleicord作为原型,但是机器上半部分是采用的Zeiss Ikoflex的样式。<br>镜头:Promar Anastigmat 75mm f3.5<br>快门:Crown II-Tiyoko 1 to 1/300 <p>Rolleiflex Standard (621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生产于1932-35年间。这是第一代摇把的双反机。可以说是后来双反相机的始祖了。<br>Rolleiflex standard (621)<br>快门:Compur 1-1/300 +T & B <br><br>镜头:Tessar 75mm f/3.8&nbsp;<br></p> Rollei Baby 4RF 410 4x4<br>&nbsp; &nbsp; &nbsp; 1931年Rollei推出了4x4cm画幅的禄莱双反,称为Baby Rollei。镜头是天塞60mm F3.5或 F2.8。快门速度是B, T, 1 - 1/300 sec。它采用127胶卷,一卷能照12张。<br>镜头:Carl Zeiss Jean Nr 60mm f/3.5<br>快门:T、B、1--1/300 Rollei Baby 4x4<br>&nbsp; &nbsp; &nbsp; 1931年Rollei推出了4x4cm画幅的禄莱双反,称为Baby Rollei。镜头是天塞60mm F3.5或 F2.8。快门速度是B, T, 1 - 1/300 sec。它采用127胶卷,一卷能照12张。后来因为6x6cm的盛行而一度停止生产。1957年4x4cm格式又重回市场,但是保留了Automat 型的大部分特点,包括自动上片、测光系统。它最明显的标志是灰色的外皮设计,分外时尚。<br>镜头:Schneider-Kreuznach Xenar 60mm f/3.5<br>快门:B、1--1/500 ZEISS IKON IKOFLEX(Ikoflex coffeecan)<br>&nbsp; &nbsp; &nbsp; 咖啡罐(Ikoflex coffeecan)是伊康福来克斯发布的最早双反相机,叫它咖啡罐是因为这相机的外形和装饰很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战地咖啡罐。咖啡罐使用 120 或 620 胶卷,它的特点是胶卷在机身内是横向走片的,过片扳手位于前脸成像镜头的下方。咖啡罐有两种版本,差别非常小。1 型是 1934 年上市的,在市面上销售了一年,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金字塔式的顶部纹路。2 型与 1 型唯一的不同就是顶盖的纹饰,对角线式的线条汇聚到中间的商标 LOGO处。1 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2 型的存世量则要多一些。<br><br>镜头:NOVAR-ANASTIGMAT 8cm f4.5<br>快门:B、T、25-1/100 ZEISS IKON Ikoflex I<br>&nbsp; &nbsp; &nbsp; 在 1936-1937 年间,伊康福来克斯 I 和 II 几乎同时上市,取代了咖啡罐。他们采用的是 novar 镜头,早期的调焦操作是杆式,在机身右边,从 1938 年起改为旋钮调焦。伊康福来克斯 II 型的镜头和快门稍好于 I 型,而且镜头周边的金属装饰也从黑色变为镀铬,显得时尚美观。<br><br>镜头:NOVAR-ANASTIGMAT 8cm f6.3<br>快门:B、T、25-1/100 ZEISS IKON IKOFLEX II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1938 年,在原来 Ikoflex II 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光圈快门的数字可在镜头上方的观测孔内显示,改进后的机器最开始仍是以 Ikoflex II 命名上市的,但很快又改名为 Ikoflex III。<br>镜头: Carl Zeiss Jena 7.5cm f3.5<br>快门:COMPUR-RAPID B、1-1/300 <p>ZEISS IKON Ikoflex IIa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 1950 年,Ikoflex IIa 上市,前脸的外框不再是把取景镜头和成像镜头都框在里面,而是只框住了成像镜头。光圈与快门的数字,由两个独立的窗口显示,位于在成像镜头外部托架框的两肩上。<br><br>镜头:Zeiss-Optom 75mm f3.5<br>快门:COMPUR-RAPID B、 1 - 1/500<br></p> <p>ZEISS IKON Ikoflex IC&nbsp;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 1956-60生产,这是 I 系列相机的最后一款。把原来标牌的地方改成了 CDS 曝光表,它的指针数可以从取景毛玻璃上读出来。<br>镜头:Nover-Anastigmat 75mm f3.5<br>快门:B 1 - 1/300<br></p><p><br></p> <p>ZEISS IKON Ikoflex I 850/16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1939 年推出了一款叫“Ikoflex I 850/16”的相机后,这款相机一直生产到 1951年。<br><br>镜头:Nover-Anastigmat 75mm f3.5<br>快门:B、 1 - 1/250<br></p> Pilot re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Pilot reflex 双反相机是德国1931和1937之间在德累斯顿生产的。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折叠双镜头反光相机,使用的是127胶卷3×4厘米的图片。折叠设计是TLR比较少见但不是唯一的,德国还生产了Perfekta,、Superfekta 、 Zeca-Flex等几款折叠双反相机。<br><br>镜头:Carl Zelss Jena 1:2.8 F 5 cm <br>快门: COMPUR T B 1-1/300 Voigtlander Brilliant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Brillant是一种简易基础版本的相机,它最初是全金属的,后来受 30 年代初期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而采用胶木。二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德国的相机专利权被取缔,前苏联获得了其核心技术。福伦达<br>Brillant 相机的模具、设计甚至一些员工都被输出到前苏联。Brillant 双反相机成为二战后东欧国家的主要仿制对象,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苏联留比特双反相机,就是模仿的它。<br>镜头: Voigtlander Skopar 75MM f4.5<br>快门: COMPUR RAPID B,T 1-- 1/500 &nbsp;Lipca Rollop Automatic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Lipca是二战后在西德出现的一种双反机的商标名,但实际上它Richter双反机有着血缘关系。二战后,由于东德与西德的分裂。1950年被WELTA接管,Richter相机就从东德版图上消失了。但它在西德的另一半却存活了下来,演变成了后来的Lipca。<br>&nbsp; &nbsp; &nbsp;Rollop是在1954年为高端市场生产的机型,这款Rollop 2型采用旋钮来卷片。<br>镜头:Ennit 80mm f2.8<br>快门:Prontor -SVS 1--1/300 Montanus Rocca Automatic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Montanus照相机厂位于西德的Solingen,成立于1952年。最早的塑料双反机型,类似胶木的塑料制成的机身。 从1954开始Montanus生产金属机身的相机。金属双反相机主要分为两大系列,一是Del Monta/Montiflex,另一系列是Rocca。是非常独特的一款自动自拍双反相机,机身很重质量很好, 配有运动取景器。取景器前片是有机玻璃,上面印有"Rocca"字样。<br><br>镜头:Pluscanar Anastigmat 80mm f3.5<br> (常见为Rodenstock Trinar 80mm f2.9)<br>快门:Prontor-SVS 1 -- 1/300<br> Wirgin Re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Wirgin 也是德国一家历史悠久的相机制造厂。无论在战前还是战后,Wirgin 的主流产品都是 Edixa 系列。但在双反相机领域,就没有真正生产过双反机都是从其它厂家买来的。大多数 Wirgin 双反相机,都是由德国 Eho和 Richter 甚至美国的 Craftex生产的。该相机的聚焦很特别,由机身右侧的连杆带动两只镜头转动实现对焦。更换胶卷则要把机身拆开。<br>镜头:Rodenstock Trinar 75mm f2.9<br>快门:PRONTOR II T/B 1-1/175 Reflekta I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Welta从1914年工厂创立时就开始使用了,Welta双反相机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二战前,第二阶段就是二战后了。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 。1950年Welta接管了当地另一家相机厂Richter。但到了1959年,Welta与Pentacon合并,从那以后,它的双反相机生产就逐渐停滞并最终消亡。二战后到1959年间Welta双反相机,也代表着东德的双反相机。<br>1950年Welta接管 Richter后,立即引入了它的双反款式Reflekta。这款机器后来又生产了好几种变体, 但都有这种外圆弧的特点。一直生产到1955年,被Weltaflex取代。<br>Welta Reflekta II <br>镜头:Meyer Optik 75mm f3.5<br>快门:Cludor 1--1/200 <p>Flexo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 &nbsp;二战后由于东德与西德的分裂,Richter的相机生产也被分成了两部分,位于东德方面的厂房和业务,1950年被WELTA接管,Richter相机就从东德版图上消失了。但它在西德的另一半却存活了下来,演变成了后来的Lipca。战后,Richter在西德的残部重新成立为Lippische Camerafabrik公司,生产的相机就以Lipca为商标名。Lipca双反相机有过多种款式,也生产过一些品名不同的特供某些地区的产品。<br>&nbsp; &nbsp; &nbsp;Lipca生产了不少很相似的双反相机,母本要算是1950年生产的Flexo,在成像镜头下面设置了一个调焦杆,扳动它可使镜头旋转式聚焦。<br>成像镜头:Ennar 75mm f3.5<br>快门:Prontor-S 1--1/300<br></p> PLASCA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Montanus 公司在 1952 年出产的塑料双反机型。是由类似于胶木的那种塑料制成的机身,这种机型设计得要高大一些,使得胶卷仓比较大,而且取景器盖上装有两倍率的取景放大器。<br><br><br>镜头: Plascanar 75mm f4.5<br>快门:Vario 1 /25to 1/200 <p>ATLANTIC OLYMPIA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ATLANTIC OLYMPIA 双反相机非常少见,应该是Montanus照相机特别生产或为其他公司贴牌的。<br>镜头:Pluscanar Anastigmat 75mm f3.5<br>快门:Vario B 1/25---1/200<br></p> &nbsp;Photian Reflex II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Bolta-Werk 在 1930 年代生产了很多相机测距仪, Photinavit 为品牌战后就以此为相机的名字了。它 Photina 双反相机,被卖到美国基本上都是被冠以了 Sears Tower 双反的名字。 Photina III双反两个镜头外部齿轮联动。<br><br>镜头:Steinheil Cassar 75mm f3.5<br>快门:Prontor-SVS B、1--1/300 Welta Welta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1950年Welta接管 Richter后,立即引入了它的双反款式Reflekta。这款机器后来又生产了好几种变体, 但都有这种外圆弧的特点。一直生产到1955年,被Weltaflex取代。<br>Welta Weltaflex是所有Welta双反机中最常见的一款了。产于50年代中期,白色的标牌。<br>Welta Weltaflex<br>镜头:Rectan 75mm f3.5<br>快门:Vebur 1 -- 1/250 Agfa FLEXILETTE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Agfa公司在自1926年左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约30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折叠相机,经历了折叠式胶卷相机的黄金时代,爱克发一直名列折叠机大牌制造商之列,而该1956年出品的骇世之作 Automatic 66,号称中画幅相机四大天王之一,爱克发达到了相机制造的巅峰。可惜,后来一直走下坡路,最终退出了相机制造龙头的地位。<br>&nbsp; &nbsp; &nbsp; Agfa FLEXILETTE 双反相机使用135胶卷,除了有双反镜头等基本特征外,其他的都彻底颠覆了传统双反概念,一反常态得展现了新颖独特的双反相机设计思想。外表是135旁轴相机的标准外形,两个镜头放置在貌似大镜头的圆环中,平视取景和俯视取景方式。<br>镜头:Apotar 45/2.8<br>快门:B、1--1/500 Agfa OPTIMA RE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1961年投放市场的Agfa OPTIMA REFLEX,则是Agfa FLEXILETTE的改良版。基于Agfa FLEXILETTE技术的Agfa OPTIMA REFLEX保留了看上去有些怪异的外形,但机身风格更加接近1960年问世的旁轴相机Agfa OPTIMA Ⅰ型,并进一步融入了35毫米单反相机中的五棱镜元素,令这架相机的取景部分无论使用还是看上去都更像单反相机。OPTIMA REFLEX相机还使用了当时非常时髦的基于硒光电池的自动曝光技术,通过硒光测光的表控(压针)系统实现光圈自动,成为35毫米双反相机中能够完成自动曝光的产品。该机只有一个快门速度,这样一来,根据拍摄现场的曝光量只要控制光圈一个变量即可完成曝光,大大简化了相机结构。<br><br>镜头:Apotar 45/2.8<br>快门: 1/60 <p>SEMFLEX Oto 3.5( Type 31)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产于 1959-66。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灰色的塑料机身和很时尚<br>的"SEM"标牌。B 系列机器在摇片轴上有快门联动装置。<br>镜头:Som Berthiot Flor 75mm f3.5<br>快门:OREC 1 to 1/400<br></p> Celta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1944 年法国还处于被德国占领时,有一位巴黎的摄影师 M.Bernard,成立了一家生产照相机、放大机 <br>和相机齿轮的公司,名为 Photoelec 公司。公司生产出一款比较简 叫Cameraflex,这种相机从 1947 年开始由一家名为 Marcel Halbout 的公司负责配送销售。这家公司后来买下了相机的生产权,并以 Celtaflex 双反机的品牌上市。再后来,产品又被转让给了 Mecaoptic-Photo相机公司被冠以该公司Mecaoptic的名字。所以Mecaoptic Celtaflex是一种几经转手的双反机型最后到50年代早期就再也没有生产了。Celtaflex的胶卷装入方式和摇片装置比较原始,但很实用,机身坚固耐用。<br><br>镜头:BOYRE PARIS SAPHIR F75mm 1:4.5<br>快门:FAP RAPID-SYNCHRO-OO B 1-1/500 Rex Re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Photorex公司在 1950 年把 Atoflex 双反机改名为 Rex Reflex,并且发展出很多变体机型。 Rex Reflex 双反机的 75mm 和 150mm 镜头之间有连动齿轮装置,它最大的特点是镜头板可更换,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设计了,Mamiya C 系列也是采用的可换镜头板,但 Rex Reflex 要比它早好几年。<br>镜头:SOM Berthiot Flor 75mm f3.5<br>快门;PRONTOR-S B、1 to 1/300 <p>ROYFLEX 1 Bis 双反相机<br></p><p>&nbsp; &nbsp; &nbsp;Royflex 1 Bis是Royflex机型的基础型号。1954年前后Royflex是它发展的顶峰,1958年后停止了生产。<br>镜头:SOM Berthiot 75mm f4.5<br>快门:Royer 1/10 -- 1/350</p><p><br></p> ATOFLEX R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1946年在法国尼斯成立了一家名为ATOMS的相机制造企业,它于1948年推出ATOMS Atoflex双反机,使法国双反相机的生产技术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人们认为Atoflex开创了法国一个庞大的双反相机家族的历史它后来衍生出好几家相机公司。在相机制造领域驰骋了二十多年。后来的法国大多数相机都或多或少地以它为蓝本。<br>  ATOFLEX REX是Atoflex双反大家族的开山始祖,基本型的功能,镜头之间是齿轮连动,齿轮环绕镜头。<br><br>镜头:P. Angenieux U1 75mm f/4.5<br><br>快门:无名 1/10 to 1/150 Fotor re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1946年在法国尼斯成立了一家名为ATOMS的相机制造企业,ATOMS是Technicians' Association in Optics and Scientific Mechanics开头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大意是光学与系统力学技师联合会。它于1948年推出ATOMS Atoflex双反机,使法国双反相机的生产技术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人们认为Atoflex开创了法国一个庞大的双反相机家族的历史,它后来衍生出好几家相机公司,在相机制造领域驰骋了二十多年。后来的法国大多数相机都或多或少地以它为蓝本。<br><br>&nbsp; &nbsp; &nbsp;该机应该是法国Atoflex品牌家族衍生中最少见的一种,以至于在法国的所有参考书籍中都没有提及有这么一种相机。只是在法国一个摄影网站上写到,它是由ATOMS公司在1952年为另一家代理商生产的。<br>镜头: Som Berthiot 75mm f4.5<br>快门:无名 1 to 1/300 &nbsp; Lumiflex(Lumière)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由法国卢米埃尔照相机公司生产,饰皮棕色比较简单。取景镜头为固定镜头,成像镜头可以调节。<br>镜头:SPECTOR 80mm f4.5<br>快门:1 to 1/300 <p>MPP MICROCORD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英国货用料更足,体型略大,质感厚重。1951年的MICROCORD,摄影镜头是大名鼎鼎的ROSS XPRES 77.5/3.5<br><br>镜头:ROSS XPRES 77.5mm f3.5<br>快门:Prontor SVS 1 - 1/300<br></p> Flexaret V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捷克双反相机发展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二战前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时代,1938、39年间纳粹占领时期,以及二战后苏联占领时期。它的双反相机史最早是由Bradac Brothers公司开创的,在30年中期制造了Kamarad双反机。1938年,Optikotechna公司将其兼并,相继生产了Flexette、Optiflex、Autoflex 和 Flexaret I。在二战后的苏联占领时期,Optikotechna公司被Meopta公司兼并,生产了后期的其它Flexaret机型。<br>&nbsp; &nbsp; &nbsp;Flexaret VI 是第一款自动机型,自动过片到位,自动数字显示,灰色饰皮。可使用35mm胶卷。1961-67年间制造。<br>镜头:Meopta Belar 80mm f3.5<br>快门:Prontor SVS/Metax 1 - 1/400<br> START 66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在波兰历史上,只有WZFO这一家公司制造过双反机,以START为品牌名,而且就生产了几款。1964-65年间,WZFO公司与PZO公司合并。PZO公司就是波兰光学器材公司,成立于1921年,至今工厂仍然存在,只是现在已经不生产摄影器材了,而以显微镜和医用器材为主。<br>&nbsp; &nbsp; &nbsp; START双反机的最后两款是START 66和START 66S,START 66制造于1967-1970年,66S与66拥有相同的镜头和快门,唯一的不同是66S拥有自动计数器,而66是红窗计数。二者都是旋钮过片。这两款相机据说都是极为稀少。<br>START 66 <br>镜头:Emitar 75mm f3.5<br>快门:B -- 1/250 Elioflex 2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该相机是意大利生产的一种简易双反相机,样式很特别工艺很精致。取景镜头不可以调节拍摄距离,但是拍摄镜头可以调节拍摄距离。过卷与快门联动,按钮还有快门锁。最大的特点是光圈是在快门叶片的前面,且成正方形的光圈。<br> 镜头:FERRANIA f 1:6.3<br>  快门:B 25--1/200<br> LUBITEI 166 B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lubitel TLR是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厂(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于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一款120双反相机。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留比特不断进化,出现了Lubitel-2,Lubitel-166,Lubitel-166B,Lubitel-166 Universal。快门速度1-250,光圈从f/4.5 - f/22,对焦范围1.3m-无限。留比特双反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轻便,上手容易,这在120双反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008年,Lomographic Society在Lubiel-166U的基础之上推出了Lubiel-166+。Lubiel-166+将最近对焦距离改良到0.8m,让你享受到更大的近拍乐趣。同时,Lomographic Society更是推出了在Lubitel-166+上使用的35mm胶片后背,尽情拍完36张再换卷。<br> Lubitel-166 B 1980左右生产<br>镜头: 75mm f/4.5 <br>快门: 1-250 &nbsp; Kodak Re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美国的双反相机全盛时期始于1945年,持续了大约7年时间。当时,随着二战德国、日本的崩溃,美国本土照相机企业终于扬眉吐气,展现出篷勃生机,不少新款双反相机亮相美国本土市场,其中的代表厂家就是Kodak、Ansco和Ciroflex。<br>Kodak公司一直试图让世界的胶卷市场归于它所倡导的620麾下,在它的推动下,一些美国照相机制造厂家都走上了这条620路线,一批620格式的相机也应运而生。<br>&nbsp; &nbsp; &nbsp; 柯达公司曾经在双反领域做过短时间的尝试,大概始于1950年,在美国三大相机厂中,Kodak双反相机的主要形态是:镜头齿轮连动,但机身笨重。柯达的双反尝试刚刚开始就走向了1951年的结束。所以目前可以见到的不是很多。<br>镜头:Kodak Anastigmat 80mm f3.5<br>快门:Flash Kodamatic 1 - 1/200 Ciro-flex 双反相机<br>Ciro-flex (Alphax) 40年代产于美国Delaware州。<br>镜头:Wollensak 85mm f3.5<br>快门:Alphax 10 - 1/200 GRAFLEX 22 双反相机<br>GRAFLEX 22是以Ciro-flex为基础的改进型号,在1953年开始生产的。<br>镜头:Graflex Graftar 85mm f3.5<br>快门:1/10—1/200 UNIFLEX I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这是一款有美国Universal Camera Corporation生产的双反相机,1949年生产。与I型没有什么变化,标牌改为了银色使用120或620胶卷。<br><br>镜头:Universal Anastigmat 75mm f4.5<br>快门:Flash Chronomatic 1/10 to 1/200<br> Bolsey Model C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这是一款由瑞士人勃尔斯基设计、美国BOLSEY相机公司于1950-1954年间生产生产的一款叫勃尔塞的C型135双反相机(BOLSEY MODEL C 35mm TLR)。单独配有一对测距仪和取景器。<br>镜头:WOLLENSAK f3.2/44mm<br>快门:T、B、1/10---1/200 Minolta Autocord RG V2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美能达是从1928年开始生产相机的,以Minolta作为相机品牌名最早出现于1937年。二战中日本的照相机生产厂家几乎都处于停产状态。1944年美能达为日本海军开发生产了军用照相机。二战之后,美能达开始自己生产照相机镜头,它生产的“ROKKOR”镜头是日本照相机中最先采用镀膜技术的。美能达双反是公认的仿禄莱双反机综合水平最高的一员,也是120双反的杰出代表。<br>Minolta Autocord RG v2 1962年出产,镜头盖是金属的。<br>镜头:Minolta Rokkor 75mm f3.5<br>快门:Optipiper MVL 1 -- 1/500 &nbsp;Minolta Autocord CDS II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美能达双反系列的终结之作,1966年生产相对早期版本改进了镜头镀膜 。改用CDS测光系统提高稳定与精确性,兼容120和220胶卷。可以用开关转换,有 1-24 秒的定时器,这是它与 CdsI的区别所在。也是功能最强最好的版本产量稀少。测光元件用了可靠性高的cds,而非以前型号的硒光电池。快门是后期西铁城版本,最高快门速度1/500,改进之处是1/500秒快门档不再受限制,并加入了自拍器,有B门和快门锁。<br><br>镜头:Minolta Rokkor 75mm f3.5<br>快门:Citizen MVL 1 to 1/500 Minolta Miniflex 44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美能达MINIFLEX为4×4 它出现在Rolleiflex Baby Grey两年之后,在方形格式超级幻灯片的127胶卷短暂复兴期间。Minolta Miniflex可以采用4×4cm格式进行12次曝光。<br><br>镜头:Rokkor 60mm f / 3.5<br>快门:Optiper Citizen MVL B,1-1/500 &nbsp;Ricoh Diacord L 双反相机 <br>&nbsp; &nbsp; &nbsp; &nbsp;理光公司创立于1936年,1962年改为现名。业务领域涵盖照相机、摄影机、放映机、电子复印机、印刷机、制版机等。在照相机领域它的产品众多其中就包括19种双反机,机型数量之多仅次于美能达双反相机。从最低端产品到最高端,你都能看到理光的身影。Ricoh Diacord L 1958 年出产配有硒曝光表。采用 EVS 曝光系统,比同期的禄莱等双反机先进。<br><br>镜头 : Rikenon80mm f3.5<br>快门:Seikosha MXL 1 to 1/500 Ricoh Super 44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在1957你灰色的4X4双反相机很流行,各种的4X4格式双反相机也很受欢迎。在之后的1958-1959年各种带测光功能的4X4双反出现在了美国市场。<br>镜头:RICOH RIKEN 6CM F3.5<br>快门:RIKEN OPTICAL B 1--1/400 OLYMPUS FLEX A 2.8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奥林巴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它的前身是“株式会社高千穗制作所”。 当时不过是个做显微镜和温度计的小作坊,1921年开始以“Olynpus”作为品牌名称。随后扩大在显微镜领域的发展,并成为日本赫赫有名的医疗器械制造商。1936年生产了第一台照相机,并开始涉足双反相机。1952年面市的“Olympus Flex I型”是奥林巴斯的第一代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也是禄来“RolleiFlex”的山寨机。当然,它在很多方面作了创新改进,相机的高品质也是很为外界称道的。奥林巴斯生产双反机的历史非常短,从1952年推出第一款双反机,到1956年的最后一款,只生产了四五年时间6款双反机,其中有几款只生产了几个月,数量非常少如今已成为相机收藏中的珍品。<br>&nbsp; &nbsp; &nbsp;Olympus Flex A2.8 改用两颗4片三组,F2.8级镜头,为容纳更大的镜头,光圈和快门拨杆的位置对调了一下,快门在左光圈在右,与Rolleicord相同。再次采用卡扣为滤镜接口。非常稀有,预计600-700美元。<br>Olympus Flex Type A 2.8<br>1955年11月到1956年8月生产<br>镜头:Olympus D Zuiko 75mm f2.8 <br>快门:Seikosha-Rapid 1 - 1/400 <p>OLYMPUS FLEX B 2.8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Olympus Flex B 2.8在1953 年 2 月上市,由于与禄莱的专利之争,取消了原来平视取景器。<br><br>镜头:Olympus F.Zuiko 75mm f2.8 <br>快门:Seikosha Rapid B, 1 - 1/400<br></p> <p>OLYMPUS FLEX A 3.5 双反相机</p><p>&nbsp; &nbsp; &nbsp; &nbsp;1954 年 11 月出产,当时禄莱双反机在美国市场上卷土重来,奥巴斯为了抢占市场而推出了这款普及型双反机,取消了 B 型上的推轮式调焦和光圈盘,改为便宜的操作杆。<br><br>镜头:Olympus D Zuiko 75mm f3.5 <br>快门:Seikosha Rapid B、 1 - 1/400<br></p> KONI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柯尼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3年,那时在东京成立了一家专门销售进口摄影器材的公司。到上世纪早期成立了一家生产照相机的子公司,名为Rokuosha公司。它在1903年生产的"Cherry"牌照相机,是日本最早的有品牌名称的照相机。大约在1937年前后,公司开始生产航空相机和X光设备。1943年公司又改名为Konishiroku相机工业公司,1948年发布了第一款Konica 35mm相机。1960年生产出Konica F,世界上第一款配有内置曝光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2003年,Konica与Minolta合并,最终在2006年停止了照相机的生产。<br>第一款KONIFLEX双反相机是1952年问世的,柯尼卡的历史上双反一直不是主流产品。其最后一款就是Koni-Omegaflex Monster。<br>镜头:Konishiroku Hexanon 85mm f3.5<br>  快门:SEIKOSHA-RAPID 1--1/400 Yashica Mat-124G 双反相机 <br>&nbsp; &nbsp; &nbsp; Yashica算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几大双反机品牌之一,也是响当当的大腕了。Yashica公司成立于1945年,前身是八洲精密制作所主要生产钟表和电气仪器。1949年改称八洲精机株式会社,开始进行照相机的生产。1956年公司又改称为八洲光学工业确定yashica商标,早年Yashica的名字其实一直是Yashima,1958年改为yashica株式会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Yashica就开始了它的双反机生产历史一直到80年代生产了30年。对于双反机的生产来说,30年已经算是一段悠久的历史了。它生产的双反机,有品质非常优秀的,也有不算太好的但用今天收藏者的眼光来看Yashica算是好双反机的代名词了。<br>  这款机型生产年代在 1970-1986,带有CDS 连动曝光表。"G"是指"Gold"。这款双反相机是Yashica双反的收官之作,也是最经典的双反相机之一。<br>镜头:Yashinon 80mm f3.5<br>快门:Copal SV, 1 to 1/500 Yashica -24 双反相机<br> 这一机型1966年左右问世,只适用220胶卷一卷拍照24张照片。比较稀少的相机。<br> 镜头:Yashinon 80mm f3.5 <br>  快门:Copal SV, 1 to 1/500&nbsp; Yashica C 双反相机<br>Yashica C 上胶卷可半自动操作,用的Yashikor基本型镜头。<br>镜头:Yashikor 80mm f3.5<br>快门:Copal MX, 1 -- 1/300 Yashica 635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Yashica 635这是一款从 Yashica-D 派生出来的机型,既可以用 120 卷,也可以用 135mm 卷。配有拍摄135的附件机身左侧有倒卷钮。<br>镜头:Yashikor 80mm f3.5<br>快门:Copal MXV, 1 to 1/500 Yashica 44 A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对127双反相机的狂热延续到50年代,当时雅西卡也加入进来,推出了雅西卡44、44A和44LM,且颜色丰富,黑色、灰色、紫色、棕色、蓝色和红色,但不是所有型号都有这些颜色的相机。三款相机中只有1959年生产的44LM拥有内置测光表。LM是测光表的意思。这一款yashica-44 A。使用127胶卷,拍摄4×4画幅。<br>镜头:Yashikor 6CM f3.5<br>快门: COPAL 1 - 1/300 MAMIYAFLEX B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Mamiya1948年开始生产相机,其实它最早是做低端普及型相机的,随后以禄莱为榜样,生产了不少雅致的仿禄莱型机器,但绝大多数是采用它自己的Sekor镜头,有时也用Olympus Zuiko镜头。再接着,1957年,它开始向专业照相机领域大举进军,推出以体型硕大而闻名的“C”字头折叠双反机,不同系列外形有所不同,镀铬或全黑,但他们最重要的特点是镜头板可换,这一概念来源于我们前面提到过的50年代早期的法国Rex Reflex可换镜头板的双反相机。镜头从 55mm到250mm。<br>&nbsp; &nbsp; Mamiyaflex Automat B 系列始于1954年,A系列的镜头是Olympus Zuiko,B系列开始转向采用Sekors镜头。那时的“Sekor”镜头上标的是Setagaya Koki公司的名字,不久之后就变为Mamiya-Sekor了。<br>镜头:Setagaya Koki Sekor 75mm f3.5<br>快门:Seikosha Rapid 1 to 1/500 Nikken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该相机是1950-1955年期间,由日本光研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具体还有待考证。(这机器是一家叫NIPON KOKEN的公司生产的,本来名字叫NIKKOFLEX,但因为和NIKON公司的纠纷不得不改了名字叫nikkenflex)<br><br>镜头:Nikken Lichter 75mm f3.5<br>快门:TSK 1 to 1/200<br> AUTO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该双反相机的资料无从查证,应该是日本厂家为某商家做的贴牌产品。摇把过片、快门锁等应该属于当时的高档机型。<br><br>镜头:TRI-Laustar ANASTIGMAT 80mm f3.5<br>快门:REKTOR 1 to 1/300<br> &nbsp;auto fifty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在其标牌上印有USC 美国相机公司,其实不过是从日本购买Taiyodo Beautyflex的贴牌产品。<br>镜头: Biokor 80mm f3.5<br>快门: Synchro MX B 1-1/300 Beauty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Taiyodo Koki(TKK)(太陽堂)是日本一家曾经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颇有影响力的照相机生产厂在50年代生产过大量双反相机其中的Beauty、Beautycord、Beautyflex。Beauty系列双反机占了这家公司产品的绝大部分。Beauty系列存在大量的变体,其实变体之间也非常相似。Beauty据称是专供日本本土市场的产品。<br>镜头:F.C Beauty 80mm f3.5<br>快门:NKS-FB B 1 -- 1/300 KOWA KALLOV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KALLOVEX是 Kowa 公司生产的一款双反机,其实公司后来生产的 Kowa Six 和 66 单反机上更为知名一些,与哈苏机小有一比。Kallo 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60 年。Kalloflex 在当时还被列入日本五大双反相机的行列。<br>镜头:Prominar 75mm f 3.5<br>快门:COPAL-MXV B 1-1/500<br> KWIK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KWIKFLEX双反是早年Tokiwa Seiki的产品,这公司还出过FIRSTFLEX等几个产品。二战前,一家名为Tokiwa Kogaku的公司为Kuribayashi生产的"First"相机提供过镜头和快门的配套生产。很有可能,Tokiwa Seiki在战后继承了Tokiwa Kogaku,并延续了与Minagawa公司的业务关系。Tokiwa Seiki在50年代小规模地生产过双反相机,基本相似,大多数贴牌为Firstflex相机。有趣的是,它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35mm相机上使用 "Firstflex" 这个品牌。但是也有可能,Tokiwa Kogaku 和Tokiwa Seiki压根儿就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名称上的巧合罢了。Tokiwa在日本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人名或公司名。<br>&nbsp; &nbsp; KWIKFLEX双反规格还是很高的摇把卷片,有自拍,有多次曝光,后盖快速脱卸结构。<br>镜头:ANASTIGMAT 80mm f3.5<br>快门:B—1/300<br> &nbsp;PRINZ FLEX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Halma和Prinz双反机是由同一个制造厂生产的,那就是Hara Factory Ltd。早年它生产的双反机名为Lustre Flex,1956-58, 那时,工厂的名字是Luster光学仪器厂,但后来企业生产Halma和Prinz相机时,1961-64,就改名为Hara Factory了。从机身结构上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基本构件是同源的,旋钮、取景器、皮套、镀铬等,机身右侧也都是一样的闪光灯靴。Halma 和Prinz的双反机都是用的Halmar成像镜头。<br>PRINZ FLEX (供英国代理商Dixons)跟Halma Flex I几乎一摸一样。<br>镜头:Halma 80mm f3.5<br>快门:无名 1 to 1/300 &nbsp;WALZ Automat 44<br>&nbsp; &nbsp; &nbsp; Walz Automat 44是由日本Walz公司在1959-1960年生产的,是日本当时最先进的4×4双反机型。设计很独特,光圈、速度的调节由两个转轮完成。焦距是由下方的手柄实施。<br>镜头:ZUNOW 6cm F 2.8<br>快门:Copal SV B 1–500 &nbsp; PRIMO-JR 4x4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PRIMO-JR 4x4 TLR相机使用127胶卷,1958-60年由东京光学机械公司,后来被称为东京光学公司制造。主要销往美国市场。该款相机带有测光装置,外观的设计非常独特。摇把过片光圈、快门速度通过顶部的小窗显示。<br>镜头: Topcor 6CM 1:2.8<br>快门:SEIKOSHA-MXL 1--1/500<br> &nbsp;Halma 4x4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Halma 4X4 Flex1959年日本Maker unknown date bout制造。Halma有五种120双反和两种127双反,Halma和Prinz双反机是由同一个制造厂生产的,那就是Hara Factory Ltd。早年它生产的双反机名为Lustre Flex,1956-58, 那时,工厂的名字是Luster光学仪器厂,但后来企业生产Halma和Prinz相机时,1961-64,就改名为Hara Factory了。从机身结构上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基本构件是同源的,旋钮、取景器、皮套、镀铬等,机身右侧也都是一样的闪光灯靴。Halma 和Prinz的双反机都是用的Halmar成像镜头。<br><br>镜头:ZUNOW 60mm f2.8<br>快门:COPAL-MXV B、 1 -- 1/500 TOWER 44B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Sears是美国芝加哥一家相机代理商,它自己从不生产相机,而是以Tower为名,把德国或日本相机贴牌在美国销售。绝大多数Tower相机都是Sears代理出去的,而所有的Tower双反都是来自德国或者日本的机器。<br>&nbsp; &nbsp; Tower 44B是日本制造的,估计产量非常少很难见到,网上也基本没有资料可以查询。<br>镜头:KINOKKOR 6CM f3.5<br>快门:SUPER MATIC 1 - 1/500 Samocaflex 35I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日本三荣公司1955年制造 Samocaflex 35是Samoca相机中最不一般的相机。这是一台35mm双镜头反光相机,带有腰平取景、裂像测距器、正像取景器。1956年Samocaflex 35 II问世。两者的区别仅在快门上,前者使用的精工舍Rapid快门,后者用的是精工MX快门,两机快门速度范围都一样。<br><br>镜头: D.EZUMAR 1:2.8 50mm<br><br>快门:SEIKOSHA-MXB.1--1/500<br> &nbsp;Prince Baby Ref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1939和1940年,日本“王子宝贝”(PREDAY BYBY REF)发布了广告。它在1939年10月的广告出现, 广告中出现的公司名称是福田新凯。在一些来源,相机被认为是“王子相机作品”。该双反相机非常少见,相关资料也不好找的。<br>镜头:Anastigmat 50mm f 6.3<br>快门:ARGUS B\、25-100 Hobix 双反<br>&nbsp; &nbsp; &nbsp; &nbsp; 日本东乡堂公司在1954年(昭和29年)左右生产的,体积非常小使用828胶卷。画面尺寸:29×29毫米,焦距固定最近摄距:1.5m。有平视和俯视两种取景器,背后有计数器红窗,体积大小:99×77×57毫米,重量:285克。据说当时的发售价格为2000日元。(由于828胶卷早就停产,只好使用135胶卷改造了。)<br><br><br>镜头: COMPLETE 40mm F 4.5<br>光圈: F 4.5~22<br>快门: B,25~200<br> <p>下面开始就是中国生产的双反相机了</p><p>上海4型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上海4型系1961年6月研制1962年6月成型,1963年下半年开始改名为海鸥。后背带曝光表的系1962年9月前的产品,1962年9月后取消了后背的曝光表。1961年6月上海照相机厂仿制德国禄来牌双反照相机,研发该厂的第一台批量生产双反照相机上海4型。到1968年该机改名为海鸥4型,这也是海鸥牌批量生产的第一台照相机,后续又推出改进的海鸥4A、4B、4C型,其中海鸥4B型在该系列中影响最大。虽然上海/海鸥4型并非国内生产的第一款双反照相机,但该系列却是中国相机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国内其它厂商如牡丹、友谊、东方等双反照相机,基本都是在仿制海鸥4B的。(早晚期版本)<br><br>镜头: S13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p><p><br></p> 海鸥4型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1961年6月上海照相机厂仿制德国禄来牌双反照相机研发该厂的第一台批量生产双反照相机上海4型。到1968年该机改名为海鸥4型,这也是海鸥牌批量生产的第一台照相机,后续又推出改进的海鸥4A、4B、4C型,其中海鸥4B型在该系列中影响最大。<br><br>镜头: HAIOU-3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海鸥 4A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在中国生产的相机中,海鸥4A是最值得拥有的相机之一,其成像质量在使用该机的广大 “色”友中口碑甚佳。有关该机的性能、成像质量等在一些相关的网站中,都有不少评价。海鸥4A当年是响当当的专业型相机 ,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早、中、晚三个版本)<br><br>镜头: HAIOU-3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海鸥4A-109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在2002年研制生产的。4A-109沿袭了海鸥4型系列双反相机的技术特征,是海鸥4型系列中最高级版本。快门速度为B 、1-1/500 秒,共十一档;镜头上标3-G 、4-E 即三片四组,调焦取景器为精密环带磨砂屏,全视场取景,光模裂像重合调焦,摇柄式卷片,自动停片,自动计数,自动复位;卷片与快门上弦连动,触点式闪光附件插座。具有多次曝光、景深指示表及快门锁,总重986.5克。该机成像质量好,是海鸥4 型系列中最高级版本.<br>&nbsp; &nbsp; &nbsp;与4A-105和4A-107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是海鸥4A-109的快门速度和光圈显示已经不是在摄影镜头的两侧了,而是放在了取景镜头的上部、额头“Seagull”标牌的下部。在拍照时对光圈和快门速度进行调整,而无需再像之前的海鸥双反那样一边忙着从相机顶部取景。此外,海鸥4A-109的快门速度和光圈调整方式也与之前的海鸥相机有所不同:改为了转盘方式,而之前的则是拨杆时。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从4A-107开始4A系列的双反相机加配了快门锁定装置。<br><br>镜头: SA-99 f75/3.5<br><br>快门:B、1、--1/500秒<br> 海鸥 BIG Twin 4 grey edition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海鸥出口德国版双反 "B.I.G. TWIN 4 grey edition",是海鸥为德国生产限量版 4A-107 。从相机的编号只有3位数看,产量不会很大看据说只生产了1000台。相比4A型做工和设计又有提升。摇把过卷,俯视取景,裂像对焦屏,使用120胶卷,拍摄6x6画幅。<br><br>镜头: TESSALITH-4 f75/3.5有镀膜。<br>快门:B、1、--1/300 TEXER AUTO MAT(金标)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TEXER AUTO MAT(海鸥4A-107)是上海照相机厂为日本厂家OEM(代工生产)使用的品牌。相比4A型做工和设计又有提升。TEXER双反相机,摇把过卷,俯视取景,裂像对焦屏,使用120胶卷,拍摄6x6画幅。<br>镜头:TEXER 75mm f3.5有镀膜。<br>光圈:f3.5-22,最近调焦:1m。<br>快门速度:B、1、--1/300s,有自拍。 海鸥4B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海鸥4B型相机是4系列中的普及版产品,由于简化了4A的部分功能,所以售价比4A便宜很多,所以受到普通摄影爱好者的欢迎。海鸥4B的摄影镜头和4A是相同的,同海鸥4A的卷片机构相比,4B采用了最便宜的手动卷片,红窗记数的原始方法。(黑、白面板)<br><br><br>镜头: HAIOU-3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nbsp;海鸥4B-1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海鸥4B及其延伸型号4B-1,是国内平民中拥有量最高的一款120双反相机,此机属于海鸥4系列的低档机型,采用手轮卷片、后背红窗计数,摄影与取景镜头都是f3.5/75mm柯克或柯克改进型,手动上弦的快门最高速度为1/300秒,先期产品是磨砂玻璃聚焦屏,后期的4B-1也和4A一样改为高亮裂像屏。这款机器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几乎做到了业余爱好者人手一台的普及程度。(黑、白面板)<br><br>镜头: HAIOU-3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h3><font color="#010101">出口版的海鸥4B-1 双反相机</font></h3> 海 鸥 4 C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海鸥4C相机主要特色是在4B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专用135附件,并为此设计了一套计数装置,计数窗开在相机输片钮一侧,通过离合接口来装卸135附件,使得这架120相机具备了可以使用135胶卷的能力。是海鸥4B的发展型。附带135附件。它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生产的最成功的一架可以使用两种规格和拍摄三种画面尺寸的普及型双镜头相机。 产仅为33545架。<br><br>镜头: HAIOU-3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峨嵋SF-1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峨嵋牌SF-1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原四川省现重庆市的万盛县的国营江宁机械厂,在1968年研制生产。峨嵋牌SF-1型双反相机为参照上海的海鸥4B型双反生产,所以两者结构基本相同。当时的万盛县还属于四川省,所以在相机前面板底部的产地依然是“中国四川”。据说当时的江宁机械厂属于军工企业,而峨嵋又是军工企业中最早生产的120双反。峨嵋双反的产量不大,应该是不到一万台的。<br><br>镜头: EMEI-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青岛SF-2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1975年由青岛电影机械厂改为专业生产照相机的青岛照相机厂. 1981年8月与青岛复印机厂合并成立青岛照相机总厂。 1976年至1984年期间生产青岛SF-1、SF-2、SF-2A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这架SF-2型相机,前身是SF—1,后世是SF—2A。整个家族只有这三代,其遗传基因来自珠江牌120型照相机。快门系统由青岛电度表厂研制,机体由青岛计数器厂制造, 镜头由青岛光学仪器厂加工, 皮套由青岛皮件厂生产,整机组装由青岛电影机厂改称的青岛照相机厂完成。 摄影镜头为3片3组镀膜镜头,焦距75毫米,1:3.5最近对焦距离1米。<br>取景镜头1:2.8,快门速度最高1/300秒。仿禄来式的两个手轮调节光圈和速度设计。<br><br> <br>镜头: SF-2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华蓥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华蓥120双反相机是原兵器工业部下属厂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投产的SF1型双反相机,即兵器工业部红光仪器厂和金光仪器厂的产品,红光仪器厂和金光仪器厂都在当时四川的华蓥地区,同时组建于1965年,这些厂都属于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企业。在1984年9月26日举办的兵器工业部照相机质量评比中,明光厂的华蓥双反获得一等奖,永光厂的获得了二等奖。<br>华蓥120型双反相机和海鸥4B类同,就是海鸥4B的拷贝。老款的在镜头下标 “四川光学仪器公司”,新款在镜头下标“中国重庆”。<br><br><br>镜头: G-10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br><br><br><br><br><br> 珠江4S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珠江4S型是珠江4型的发展型。这款相机问世较晚,因当年双反相机已经没有市场,这种相机只是小批量的试生产,但并没有大量的上市,应该是所有珠江双反里上世最少的一个品种。它与普通型号的主要区别是快门档数增加,并能拍4.5X6的画幅。<br><br>镜头: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br> 华中SFJ-1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湖北省宜都市的华中精密仪器厂,于1980年推出了华中牌双镜头反光相机。这个企业1967年建厂(始称兵器工业部238厂),主要是为军队研制生产军用光学仪器,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大型对空3米测距机和舰用3米测距机的企业,所以当年生产个6片4组的小镜头(海鸥镜头为3片3组,天塞头为4片3组),据说与禄莱3.5F型双反相机的摄影镜头和尼康大F型单反相机的标准镜头的镀膜技术完全一样。这种镜片呈现着蓝紫色、紫红色、绿色、黄色等多种反光,镜头色彩斑斓。<br><br>镜头: HZH-0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 <p>东方120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天津照相机厂是我国著名的照相机生产厂家之一,创建于1956年曾生产过向党的生日献礼的“七一”牌120皮腔折叠式照相机,“幸福”牌120简易照相机,“晨光”牌135单镜头反光式高级照相机。“兰箭”牌全景转动照相机,“东方”牌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135S系列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EF-35塑料带闪灯折叠式照相机等等,这些都是在我国照相机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品种。<br><br>镜头: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br></p><p><br></p><p>牡丹MD-1D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丹东照相机厂始建于70年代初期,主要生产牡丹牌120系列双镜头反光相机,后期也生产了两款135平视取景相机。是当时我国主要相机生产厂家之一。牡丹厂生产了一款带测光表的MD-1D型相机。又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MD-1D的测光精度不高,又不太实用,加之当时135相机对市场的冲击很大,所以MD-1D仅处于试生产状态,很快便退出了历史舞台。<br>MD-1D的产量虽不太多,但它是我国仅有的两种120双反相机之一,而牡丹MD-1D相机是我国唯一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带测光系统的120双反相机,虽然它称不上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但它对提高牡丹厂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r><br>镜头: MD-1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p><p><br></p> <p>友谊SF-1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武汉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1973年,1975年7月,试制出了第一批30台120双反相机,1979年首次批量生产双反相机200台。该厂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友谊SF-A型双反相机。经历SF-A后期的诸多改动,武汉照相机厂的新一代产品SF-1应运而生。相机的商标改成汉字行楷,增加了带电触点的附件插座(热靴),使得友谊双反成为国内生产的最早带有热靴的双反相机。<br><br>镜头: SF1-84 f75/3.5<br><br>快门:B、1、--1/300秒<br></p><p><br></p><p>虎丘120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苏州照相机厂生产的虎丘牌120型相机,是靠上下两个镜头的啮合齿轮带动镜头螺纹实现上下同步调焦,这一点和捷克的某款双反以及前苏联的留比特166雷同,属于比较原始和简易的调焦结构。虎丘120及其伸延型号121、122双反做工粗糙,结构原始,用料单薄,如今健康存世的已不是太多,也不被收藏者看好,毕竟它在众多同时代的国产双反相机中以其特殊的面貌,留下了一道不轻不重的印记。<br><br>镜头: f75/3.5<br><br>快门:B、25、--1/100秒<br></p> <p>红梅5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nbsp;1974年3月,常州照相机厂在常州消防器材厂基础上成立,7月原“菊花”照相机正式投产,定名为“红梅1型”。就是后来的“红梅HM-1”型大众化相机。这款相机以较低的价位推向市场后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摄影愿望,成了低端市场的主流产品。“红梅-5”同“红梅HM-1”的镜头是完全一样的,机身也同别的双反不一样,完全是塑料的壳子。这点也是很大胆的,整机也就分成了上盖、后背、机壳和镜头四个部分。其中镜头是连带调焦的,同其他的双反完全不一样的。有了自己的设计思想。<br><br>镜头:f75/4.5<br>快门:B、1/10-1/200</p><p><br></p><p>Halina AI 双反相机<br>&nbsp; &nbsp; &nbsp; Halina AI是一台香港的出品, 品牌的名字叫 Haking, 而创办人就是黄克竞先生。Halina AI算是一台配备颇基本的相机, 但他的造工却不会令人有很玩具的感觉。<br>80/3.5 三组三片的拍摄镜头,<br>快门只有四档,B, 1/25, 1/50及1/100<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