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的暑假到了,暑期国培又开始了。学校也抓住机遇,给老师创造学习提升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抓紧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不辜负国家、学校对老师的期望。</h3><h3>这次学习包括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两部分。集中培训时间短、内容也不太多。重点是网络远程培训,时间长,一直到年底。</h3><h3>一、本次培训项目:青年教师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工作坊</h3><h3>二、培训地点:武汉江夏区非繁城品酒店。</h3><h3>三、集中培训时间:</h3><h3>2019年7月15日至7月17日</h3><h3>四、培训方式:</h3><h3>集中培训与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h3><h3>五、集中培训的内容:</h3><h3>既有课件制作的技术内容讲解又有新教材疑难问题解答。既有师德师风教育又有对习主席有关教育的理论理解。同时也介绍了网络远程培训的实际操作。</h3> <h3>7月15日下午中国教育电视台负责人胡娟为学员们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宣布了培训的纪律,全体教师进行宣誓。</h3> <h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文辉跟大家分享了微课程的制作。跟学员们分享了制作微课程的一些技术及软件。杜老师首先跟大家介绍了微课程的特点,然后告诉大家制作手段。同时跟大家分享了从字到面的创意,以及动画锦囊。这些内容听起来真的是很符合我们当老师的需求。但是,要真正学会微课程的制作,并且把微课程制作好,光靠这一堂课的讲解那是没用的。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操练。</h3> <h3>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丽跟我们分享了《新时代新征程》专题讲座。范老师从新征程、新使命,新教材、新学生,新教学、新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新教材对老师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教材老师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发现者、反思者、引导者、欣赏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促进者等等。</h3> <h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程红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教师职业道德两难及热点问题辨析》。程老师为我们解读师德问题,并从教师的社会角色看师德。讲了师德两难问题,为我们介绍了师德热点问题,同时对老师提出了师德展望。</h3> <h3>湖北文理学院教授熊德明为大家分享了习总书记教育系列讲话解读。熊教授从习主席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习总书记教育思想的逻辑思路、牢记使命,争做学生四个引路人这四个方面做了一一讲解。这个内容虽然去年在培训的时候也学过,这次再学感悟更多。</h3> <h3>最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培训负责人胡娟跟老师们强调了网络远程培训的纪律要求以及平台介绍。</h3> <h3> 牢记使命 争做学生四个引路人</h3><h3> ——学习心得</h3><h3>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h3><h3>教师懂得人生的正确道路和方向,才能给学生以向上的正能量,助力学生成人成才。“立德树人”是教师做好引路人的首要问题。教师自身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学生的楷模。</h3><h3>二、了解学生的起点和发展方向</h3><h3>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其潜能,分析其优势,看学生适合走哪条具体的路,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些是教师引路的前提和条件。教师要看到,学生既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又有个体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能力上的差异可能体现在水平上,也可能体现在类型差异上。人人有才,只是体现在不同的领域罢了。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教师既要让所有学生都实现全面发展,也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出不同的成才路径,指引具体的发展方向,使人人都成才。</h3><h3>三、懂得人和人才的成长规律</h3><h3>教师不仅要知道人生道路的方向,还要知道人生道路的特点和规律。要掌握规律,了解人生道路如何走向精彩,教师既要学习心理学理论、人才学理论,也要在育人的实践中摸索规律,发现人的成长规律的具体形态。具体要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规律、创新思维的规律、品格锤炼的规律等等。总书记曾指出:“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基础教育的好坏,关键看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要“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很多,有扬长成才的规律,有继承基础上创新成才的规律,有理想目标和实现条件结合的规律,有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的规律,有成才的最佳年龄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是办学育才的依据,是教师教育方法的根据。</h3><h3>四、掌握引导的方法策略</h3><h3>成长之路要靠学生自己走。教师的引导既不是“背着学生走”,也不是“牵着学生走”,贵在方法的指引。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引导其走下去的决心。为此,首先,教师自己要建立方法库,随时调取学习、思考、创新、实践、自我管理、人际交往、合作沟通乃至设计制作等等方面的方法。其次,加强方法的教育引导,可以开设方法课程、方法讲座,可以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学习和思考方法,也可以在学生活动中指点方法。方法既可以教,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摸索、发现、总结。最后,要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上。注重方法的教育,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把学生当做学习和活动的主人,给其自主学习、实践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