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同发]华夏寻根:华胥氏初始农业文明发展脉络

蓝天NXTV

<h3>华夏民族,因华胥氏而走向文明。庆阳市的华池县,也因华胥氏而得名。华胥氏被尊为人文圣母,不仅仅因为她是伏羲母族,更因为华胥氏在华池东葫芦河种葫芦,为人类发现了第一颗种子,使社会由渔猎采集的原始生活,转向初始农业的原始文明社会。华池上里塬出土的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开启了中华古人类研究的历史,其1.5万年前至1.8万年的考古年代与华胥氏大鵹部在华池的民俗遗址所处年代十分接近。</h3> <h3>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见,筛选了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研究者窦彦礼《丝路先声》《上古庆阳》中,三皇五帝重点民俗遗址。先后考察了会宁、天水、平凉、庆阳、延安、西安、渑池、汝阳、舞阳、泌阳、西华、鹤壁、鄄城、曲阜、泰安、淄博、青州、安丘、莱阳、烟台、蓬莱山、东营、滕州、沂源、日照、临沂、兰陵等数十个市县区的民俗遗址、考古遗址与图腾文化脉络,进行了重点田野调查,基本勾画出了伏羲女娲氏发展脉络,明确了榆中兴龙山人皇伏羲氏原始部落文化,前承甘谷、天水、秦安、静宁、庄浪、宁县、合水的昊天盘古伏羲氏民俗遗址,后启陕西太白、华县老官台,河南王屋山、桐柏山、淮阳、舞阳贾湖遗址9000年前的上古文明。中华民族华夏部落,经会宁华家岭、兰州榆中向东发展推进,方有今日中华文化浩瀚史海。</h3><h3>甘肃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第一大省,具有华胥氏初始农业文化源头,太婼养蚕文化源头,男婚女嫁生育文明进化源头,阴阳太极易理文化源头,民间神话源头,道家文化源头,炎帝神农文化源头,黄帝轩辕氏文化源头,中医药岐黄文化源头,青铜器冶金文化源头,龙凤图腾文化源头,月氏道玉丝贸易文化源头,揭示出玉器玉饰品崇拜源头,及乐器、乐曲、乐舞、乐祖等10余个中华文化源头。</h3> <h3>华夏文化考察团,对甘陕豫鲁大地上的人祖民俗传承文化遗址和相关旧新石器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田野考察,以大量民俗传承遗址、地名记忆,证实中华文明源头,即华胥氏农业初始文明,也即黄河文明源头,其起源历史不少于1万年,排列出了起始于庆阳市东葫芦河,发展于平凉市、天水市西葫芦河,推广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鄄城至蓬莱山一线的中华农业初始脉络。</h3><h3><br></h3> <h3>人类农业生产是推进社会进步的第一文明。古人类由渔猎野果采集,逐步走向农耕文明。兰州商学院原小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窦泽鑫认为,人类最早发现的可食粮食,应该是庆阳环江的野黍,即野糜子,虽然缺少文化记录,但从天水大地湾遗址与华县老官台遗址出土的炭化黍,从环江流域众多的旧石器遗址,基本上可以肯定人类在1.5万年前就发现了可食的野黍;华池上鵹塬华胥氏文化区,其西有曲子燕麦湾地名,东有悦乐燕麦山地名,证实华胥氏万年之前开始采集人类可食的野燕麦的传说是可信的。其一路发展迁徙中,留下了燕麦娘娘、麦姑、麦奶奶等民间传说。其部落9000年前迁徙山东鄄城后,在莱州一带,推广莱麦,开启了我国莱麦到小麦的栽培历史。从民俗文化脉络显示出,甘陕燕麦娘娘的传说历史,系野麦采集阶段,通过鄄城鵹山华胥氏“莱麦”一词的出现,证实我国小麦栽培已由野麦采集,发展到人工种植的大麦发展时期。</h3> <h3>从图腾文化的发展,证实了华池东葫芦河与六盘山西麓西葫芦河地名,是华胥氏与伏羲氏的葫芦农业栽培区域。宁县坳刘和西安半坡遗址都出土了7000年前后的炭化粟谷标本,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稻谷炭化标本,天水大地湾同时发现油菜籽炭化标本,说明了华胥氏与伏羲氏是典型的华夏农耕初始部落。从华夏民俗文化考察中证实,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基础过万年。距庆阳200余公里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1.1万年植物种子遗存,对源于庆阳的农业初始文明有巨大的支撑作用。</h3> <h3>位于甘肃东部桥山西麓的庆阳市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她与陕西咸阳市、延安市相邻,距西安市区250公里,古属京畿要地,是古都长安的西北屏障。这里有出土1.5亿年的环江翼龙化石和250万年黄河古象化石,出土有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全市分布有旧石器文化遗址20余处,具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千余处。代表古人类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全国共5000余处,陕甘两省占到3000余处,尤以桥山东西最为密集。让这些古人类农耕遗址活起来,对于泾渭流域炎黄民族的研究至关重要。民俗庙宇与民间神话,是上古文化口耳相传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h3> <h3>甘肃东部地区人祖民俗传承庙宇,非常密集,仅宁县盘克塬4个乡镇,就有13座人祖庙。这里积淀了上古文化5000余年的图腾文化与《山海经》记述。庆阳市境内考古遗址、民俗传承遗址、古地名记忆、图腾演变脉络、古文字破解和《山海经》记述,均与关中文化息息相关。这些密集的旧新石器文化与排列有序的民俗传承遗址,使庆阳大地成为中华上古文化的博物馆,成为有待解读的中国上古史书。庆阳上古民俗遗址星罗棋布,从华胥氏、伏羲、黄帝到大禹的华夏民俗传承脉络,清晰可辨,仅黄帝陵冢就有4座。我国的古文字、古语言、古图腾、古地名、古人名、古物名演变,多与上古历史有关,如弇兹氏衍生的鳫鹚山、崦嵫山、焉支山、胭脂山、阏氏(匈奴王妃)等,燕麦之名也许是源于华池弇兹氏的发音,莱麦之名也许是鵹麦的演变。凡鵹河、历河、鵹山、骊山、历山,均系华胥氏鵹鸟图腾的语音传承,同时也是华胥氏及其留守部落开拓农耕的地名记忆。</h3> <h3>华胥氏源于庆阳有传说历史的文化主题,有《山海经》的地理定位,有考古学的时代定位,有民俗遗址的发展过程,有地域地名的文化记忆,有图腾文化的传承脉络,有传统史书的文化信息。华胥氏原始部落经庆阳市合水葫芦城、西华池华始娘娘庙、肖咀胥妵姥姆庙、段家集华沟华胥庙、宁县盘克镇华仙沟华胥氏女娲元盇三圣母庙、平凉市华亭燕麦河华胥氏地名遗址、静宁文屏山燕麦娘娘庙、会宁华家岭华始娘娘庙、陕西蓝田华胥陵、华县老官台考古遗址、河南西华县女娲城华胥氏三圣母庙、浚县鵹山(大伓山)麦奶奶庙与三圣母庙,山东鄄城鵹山华胥氏由燕麦采集到莱麦栽培文化遗址、泰安徂徕山华胥氏文化印记、莱芜市雪野镇华胥娘娘庙、沂源县扁扁洞华石屋与华始姥姆庙、淄博市临淄区后李8500年莱文化考古遗址、青州市谭坊镇香山麦姑庙、昌乐县乔官镇华胥氏麦姑庙、安丘市青云山华胥氏麦姑庙、胶州市大店村麦姑庙、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麦姑庙、烟台市芝罘区白石村7000年莱文化农耕遗址、莱阳市高格庄天后圣母宫、蓬莱山华胥氏天后圣母宫。华胥氏农耕文化脉络发展至甘陕豫鲁4省,其莱文化民俗脉络传承历史长达5000余年。华胥氏文化在后期发展中,又演变为镇海宁波的妈祖文化。</h3> <h3>甘陕豫鲁大地的华胥氏、女娲氏、伏羲氏与三圣母庙及众多的盘古庙与碧霞祠、泰山姥姆庙,均是上古原始先民拜天祭祖的宗祠文化传承。</h3><h3>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才能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落其实,怀其源,即饮水思源,也就是说,吃着树上的果子,要知树根有多深;饮着清流的溪水,要知其源有多长。中华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今人所看到的只是其地面的树躯与枝叶繁茂的树冠及树上的果实。俗话说树大根深,大树的年轮与根系记录着大树所经历的风雨沧桑。说到底,树根才是大树的生命之源,是果实形成与质量指标的根本要素。所以说,中华文化接地气,就是要弄明白中华历史的年轮与根系。天水伏羲庙,桥山黄帝陵,就是中华历史根系中的民俗记忆,天水大地湾遗址、庆阳南佐遗址、西安半坡等遗址的考古年代,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年轮。</h3><h3><br></h3> <h3>《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大鵹、少鵹、三青鸟,即中华人祖的三个原始部落。大鵹部华胥氏繁衍于庆阳市华池境内,传承的是鵹鸟凤图腾,其分支女娲族图腾有虎图腾、蛇图腾、凤图腾,伏羲盘古族传承的葫芦图腾、虎图腾、龙图腾,伏羲氏庆阳留守部落传承的天鼋龟图腾、鱼蛙图腾、龍(竜、龙)图腾等;少鵹部太婼族繁衍于镇原太阳池与蒲水流域,传承图腾是金乌太阳鸟、凤图腾、扶桑图腾、翟(山鸡)图腾、燕子图腾、鹰图腾、牛图腾、羊图腾等;青鸟部简允部落繁衍于环江一带,传承图腾有鹦鹉图腾、鸱鸮图腾、鸷鸟图腾、鹳鸟图腾、鹰图腾、狼图腾等。燕子图腾是北狄、西氐族的共用图腾,又演变为鹰图腾。九鵹图腾演变为鵹鸟、朱雀、九头鸟,成为南方炎帝族与蚩尤族传承图腾。</h3> <h3>在中华民族上万年历史中,被奉为人文始祖者首推华胥氏,其次有伏羲、盘古、女娲、元盇、太婼、太昊、少昊等。中华始祖并不全是男性,始祖之“始”女字旁,就是说明了始祖始于母系氏族。东华池西华池华始娘娘庙与华家岭始祖娘娘庙,就说明中华始祖是华胥氏,秦安陇城镇女娲祠也以女娲为始祖。母系氏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数万年,母系氏族在庆阳开始了向父系氏族的过渡,这个过渡时期,长达5000余年,及至周先祖,其母族还是炎帝族的姜嫄。会宁华家岭始留庙的人祖塑像,就是一幅华胥氏把伏羲氏推向前台的画面。</h3><h3><br></h3> <h3>华胥氏居于华家岭,在会宁境内留下了太平店华胥始祖(石祖)庙与华家岭始留庙及祖河与鵹河地名。华胥氏东迁后,其留守先民,以第12代华胥氏为祖鵹河分支宗祖,尊称鵹山姥姆。会宁县郭城驿镇有祖鵹河先民,世世代代传承的鵹山姥姆庙。祖河之名源自伏羲生母第10代华胥氏,鵹河之名源自华胥氏部落的鵹鸟图腾。由此看,会宁鵹山姥姆,乃临潼鵹山姥姆民俗文化的源头。</h3> <h3>华胥氏在民俗文化中有各种称号,华胥圣母、玄天圣母、华兘娘娘(华始娘娘)、燕麦娘娘,在夏代之后又称九天圣母,汉唐之后称九天玄女,在关中神话演义中称云霄娘娘,在山东称天后圣母、麦姑、麦奶奶、云霞娘娘等;女娲圣母又称女娲娘娘、子孙圣母、送子娘娘、碧霞圣母、碧霞仙子、碧霞元君、碧霄娘娘、日宫圣母、月府娘娘等;元盇圣母,又称太元圣母,太盇圣母、慈航圣母、紫霄娘娘、琼霄娘娘、琼霞娘娘、驱瘟圣母、痘疹娘娘、紫姑、紫光斗姆、眼光圣母、先天道母、众星斗姆等。今西峰小崆峒有三圣母庙原型“子孙圣母殿”,西安市西大街城隍庙“圣母殿”系三圣母庙的原始文化传承。合水肖咀乡梅家寨子九天圣母庙,系夏代之后的华胥氏民俗文化传承;肖咀刘家大堡子三霄娘娘庙,系商周神话文学中,对三圣母人祖文化的演绎,把三圣母称云霄、碧霄、紫霄,或称云霞、碧霄、紫霞。在河南、山东一带把三圣母庙,又称“三奶奶庙”。</h3><h3>人祖文化在民族发展中,其世代尊奉的宗神同祖同源,华胥氏、盘古、女娲的人祖民俗,从庆阳到中原,及至蓬莱山都被作为人文祖先供奉。通过人祖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证实了史书缺失的文化,利用图腾脉络、民俗地名记忆、考古遗址出土文物及《山海经》记述,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仍然能使其复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h3><h3>民俗文化的地域地名,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认真研究,可知史书的缺失,可知文化的源头,可知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脉络。如“昆仑”一词,本是“葫芦”的谐音,却演变为古人生殖观念的神物、圣地,昆仑山地名,随华胥氏由东葫芦河到华家岭,又到山东,留下了东平县银山镇昆仑山寨、淄博市临淄区昆仑镇、烟台昆仑山森林公园。昆仑山地名,随盘古由葫芦塬到六盘山、到榆中兴龙山,留下了伏羲昆仑山王天下的传说。昆仑山地名,从太阳池随西王母到崆峒山、到祁连山及至帕米尔高原,一步步西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大龙脉。认真研究西域古国,可知新疆的很多古地名,都是随西王母族把庆阳、平凉的山名、水名、古部落名带到了新疆。</h3><h3>华胥氏、伏羲氏、轩辕氏到尧舜禹都代表了一个时代。“氏”最早的含义是首领、是酋长,后来作为部落与姓氏的代名词。三皇五帝是后人对上古历史时段的命名,并非《史记》《补史记》代表8代人,而是代表长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时段,称之人文始祖、人文初祖。他们是带领先民进行生产斗争的部落首领,他们并不像后世帝王那样富有四海。人祖民俗庙宇随着上古先民的迁徙,遍及中华大地,不是那里有庙宇,那里就是其文化的起源地,大部则是先民迁徙过程中,遗留的先祖宗庙,也不乏后人对人文祖先的尊崇而建庙供奉。</h3><h3>图腾文化代表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其与考古遗址、民俗遗址相结合,会形成较为科学的历史研究法。人祖图腾是中华民族之根,庆阳是人祖图腾文化的起源地。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是古人的一种精神信仰,是古人尊崇的圣物图形,又是民族、姓氏、文字发展演变的源头,也是代表民族、宗族姓氏血脉的徽章标志。古图腾是上古先民的生存、生殖意识崇拜,包含了自然崇拜、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其中葫芦崇拜、扶桑崇拜,是今日研究民族历史的重要线索。</h3> <h3>从图腾文化中显示出,“华夏”一词,最早指源于华胥氏至大禹夏后氏的繁衍脉络。由华胥氏的葫芦图腾到伏羲虎图腾、盘古葫芦皿图腾、上典真武祖师鼋图腾、少典雷公祖师龟图腾、黄帝轩辕氏竜图腾、白马鲧玄武龟蛇图腾、大禹夏后氏龍图腾。这是明显的华夏血缘传承脉络,而非民族概念上的文化认同。可见《山海经》的文化信息,比《史记》更可信。根据图腾文化可知,史书中所谓的黄帝次子昌意,系黄帝政权遣往庆阳环江北部的东夷羲和太阳族后裔;所谓的黄帝长子玄嚣,系环江帝鸷青阳氏的玄鴞图腾,即龙九子鸱鸮图腾;所谓的黄帝之孙颛顼,出自蒲水西貘族,与黄帝族没有丝毫关系。</h3><h3>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东部。中国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自然地理区域。因此,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流向,与西方民族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被称为世界第一文明的苏美尔文字,却是黄色黑发的东方人在7000年前所留。中国图腾文字的源起与早期新石器的起步,不少于1.5万年。</h3> <h3>确切地说,生育文明,才是人类第一文明,这是世界上至今无人问津的人类学研究命题,但这是中华人祖走过的一页历史,我们现在是已知结果求过程。古人类在新石器早期的上古时代经历了由群婚、乱婚到行辈婚、族外走婚、对偶婚至男婚女嫁的生育文明过程。传说华胥氏最早发现近亲交配的危害,制定了严厉的婚姻族规,开始与太阳池的太婼部落相互走婚。这一过程,代表了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诞生,这是中华文明史,走向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民族最早遵循的伦理道道,这也是中国人与西方民族不同的文明理念。</h3> <h3>中华文明发展中,是否有一个华胥国存在?众说纷纭。《列子》中说,黄帝梦游华胥国,从民俗文化发展脉络显示出,这个华胥国就是合水老城镇的葫芦城。华胥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这些上古民族生活的部落,其实就是母系氏族原始共产主义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与个人嗜好的不良现象。</h3> <h3>华夏文化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庆阳市博物馆、天水大地湾博物馆、会宁县博物馆、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走进庆阳博物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幅自然生态变迁与古人类发展进化的画面,特别是庆阳博物馆1.5亿年环江翼龙与250万年合水古象,我们可以知道黄土高原曾经是热带气候,从华池出土的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到环县曲子楼房子毛野人洞,我们可以知道古人类在庆阳的进化。</h3><h3>从环江毛野人洞的古人类用火与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出土弇兹氏同时代的燧石,我们把燧人弇兹氏的故里锁定在环江两岸。环江西岸毛野人洞与环江东岸1.5万年洞洞沟遗址,古人类在这里度过了冰后期的严寒时代。弇兹氏先民,在此逃过了1.2万年全球灭绝性自然灾害。这些天然洞穴,被后世神话中演绎成神仙洞。女娲黄土造人,结婚的新房叫“洞房”,神话中各路神仙的居所叫“洞府”,这些神话与民俗说明了中华人祖源于黄土高原。</h3> <h3>从中国的旧新石器遗址分布看,旧石器晚期遗址以长江流域数量为多,新石器早期遗址以黄河流域为多,9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早期遗址,有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沂源县扁扁洞遗址。这是一条人类文明由西向东发展的文化脉络。因为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适宜末次冰期时代的人类生存,而1.2万年的全球大灾难,长江流域的古人类几近灭绝,黄土高原幸留者,继承了旧石器晚期燧人氏的部落文化。</h3><h3>大多数学者认为燧人弇兹氏生存在河西走廊的合黎山,但是从图腾文化与民俗文化中显示出,合黎山之名是弇兹氏大鵹、少鵹、青鸟合鵹地名的演变。华池东葫芦河上游的合鵹塬,即合鵹山。从华池太古塬无极姥姆庙的民俗到大鵹、少鵹、青鸟三部落在庆阳的文化遗存,证明了河西走廊的昆仑山、合黎山、弱水、黑水之名,是西王母族西迁部落所留。河西走廊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不足6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忍顺教授认为,《山海经》中昆仑山所反映的地理文化形态指平凉崆峒山。</h3> <h3>从考古学、民俗学、图腾学、地名记忆、古文字演变与《山海经》西山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中记述的:后稷之葬、夏后启、白民国、鲧窃息壤、沃民沃野、玉山、槐江山、崇吾山、大乐之野、负子不周山、若木、炎帝子孙、常羲生月、刑天、轩辕丘、轩辕国、轩辕台、西王母、女娲,鸾鸟、凤鸟到大鵹、少鵹、青鸟等文化信息的地域,在庆阳至平凉一带,大部有民俗遗址与地名记忆,因此肯定了华夏文明在华池的起源与会宁华家岭的大转折。</h3> <h3>新三皇五帝传说历史以榆中为人皇立都之地,经反复考察,在榆中兴龙山确有人皇民俗传承遗址,西山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故事和三清阁盘古文化传承,东山有虚皇盘古元始天尊庙、玉皇伏羲庙、元盇圣母(慈航)太和殿、华胥氏与女娲氏、元盇三圣母殿。兴龙山向东百余公里就是华家岭华胥氏文化区与祖鵹河鵹山姥姆文化区;东南方向有甘谷盘古伏羲古风台、天水伏羲庙、麦积渭南镇卦台山、五营大地湾遗址、陇城女娲庙。这些考古遗址与民俗传承遗址,都证实人皇伏羲氏榆中立都是信史,是人文历史发展的转折之地。</h3><h3>在榆中县民间,流传着盘古开天地的《羊皮鼓》民俗舞蹈,是已公布的省级非遗项目。此民俗传承与河南西华县盘古寨的《担经挑》民俗舞蹈有近似的民族风格。这一民俗,只有盘古文化的原始部落才会代代传承。同时证实了盘古与伏羲是同一人祖部落的两种族称。</h3><h3>作者:窦彦礼</h3><h3>编辑:高天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