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定位 非遗传承 手工制作 现场展演

海纳百川

<h3>非遗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民间工艺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消费群体广泛,可谓好玩、时尚, 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br></h3> <h3>传统草编艺术 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品如杯套、盆垫、帽子、及各种昆虫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2008年6月7日,内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中国糖画 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不局限于老北京,各地的画糖人都有各自的特点)的一种手艺行当。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中国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br></h3> <h3>  近景魔术,注重营造魔术氛围,通过语言和身体的引导、心理学的知识,以及手法、魔术道具在近距离中自信地展现魔术表演艺术。 运用逻辑表达、演讲技巧及控场方法,通过即兴的快速表现形式,使游客与销售魔术师面对面接触中感受魔术的神奇,折服于魔术的魅力。同时销售各种简单易学,易懂的魔术道具<br></h3> <h3>书法大师把你全家人的名字写在同一个福字里。一笔完成,全家人名字都在里面。人在福中。笔不断福不断,可谓中华一绝<br></h3> <h3>花丝工艺 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工艺,累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明代细金工艺可分为四大类:花丝工艺、錾花工艺、打胎工艺、镶嵌工艺。 花丝工艺,是将"花丝"进行再加工的制作过程,可以制作成象征吉祥、美好的图案,龙凤、莲花、彩云、蝴蝶、飞鸟、文字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图案<br></h3> <h3>宫廷皮影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琉璃 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其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