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19日下午,开国上将、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将军的儿子,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煜奋夫妇在县政协王云川主席的引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县城唯一的传统古村落——北门坊参观指导。</h3><h3><br></h3> <h3> 刘煜奋,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苏兆征之外孙,刘亚楼將军的第二个儿子,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理论物理研究30余年,一直关心物理与数学的发展。</h3><h3> 据悉,18日刚从外地回家乡省亲的刘教授夫妇,第二天就不顾车马劳顿,在其侄儿、县医保局局长刘国勇的陪同下,由县政协王云川主席的引领,前来县城唯一的传统古村落——北门坊参观指导。</h3> <h3> 刘老一行的车子停在财政局门口,经保安公司到北门路步行,沿途观看了司马第,大井头古井等古民居和古井,最后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北李氏宗祠。</h3><h3> 在参观了祠堂周边的环境后,刘老夫妇走进祠堂大厅,在祠堂管理人员的介绍中,认真的观看了祠堂的现状,对经历了450多年的祠堂能保护得如此完好连声称赞。他们还饶有兴趣地观看着牌匾和对联,指着一块块牌匾和几副对联一一询问其中包涵的内容,管理人员把各块牌匾和对联所包涵的故事简单扼要的进行了介绍,刘老的夫人感概的说,每一块牌匾和每一副对联中都有故事,深深地藏着历史文化底蕴。</h3><h3> 参观完祠堂后,刘老的夫人深情地说,这是一座有传统历史文化的古迹,要很好地做好保护工作,你们所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也做得很好。她还谦虚地说,这里的保护工作,比我们老刘家湘店湘湖的祠堂做得可好多了。</h3> <h3> 刘老夫妇还虔诚地为先贤敬香礼拜。</h3> <h3> 刘老的夫人热情的为古老的祠堂献爱心,为文物保护捐款。</h3> <h3> 在祠堂管理人员请求刘老题赠墨宝时,己七十九岁高龄的刘老欣然答应,提笔题写了"陇西堂"的题词,为城北李氏宗祠留下了宝贵的墨宝。</h3> <h3> 从城北李氏宗祠出来,刘老一行前往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城隍庙(崇真观)。在途中,还特地观看了古民居"家传邺轴",当地陪同人员介绍说,这里的原主人李志潜是抗战胜利时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的翻译官,参加过1945年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的历史事件,现仍侨居美国。刘老说这是一个历史人物。</h3><h3> </h3><h3> </h3><h3> </h3> <h3> 到了城隍庙,陪同人员告之这是一座有近640年历史的建筑,建筑虽经多次维修,但基本保持了原貌。刘老夫妇认真观看了庙里供奉的显佑伯(俗称城隍公爹),慈惠夫人(俗称城隍婆太)和庙里的设施,对一副"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乃灭"的对联颇感兴趣,说富有哲理,是教诲人们从善莫做恶事的警句。</h3> <h3> 刘老一行还观看了城隍庙门口的古井,指点评说古井的保护。</h3> <h3> 几经风雨仍耸立着的古门框,诉说着苍桑历史,也引得观看的人们的感叹。</h3> <h3> 从城隍庙出来,刘老一行还兴意盎然,还来到让水阁观看古井和井旁的古城墙。</h3> <h3> 从让水阁沿着城北李氏宗祠后山山脚往南走,便来到古老院下古井旁,陪同人员介绍说,这口水井被民国版县志称为"武平第一井",据说当年县太爷泡茶的水还是特地差人从这口井汲来的水;旧时东门坝天主堂的神父养金鱼放着近在尺咫河里的水不用,而特雇人到这里挑水回去。现在附近的老百姓把这井水当作矿泉水来泡茶等。而且北门坊的古井有一个特点,古井的水面都比水塘的水位高出不少,很多随手就可取水。刘老夫妇听后也连声称奇。</h3> <h3> 城北李氏宗祠后山保存着几十株几百年的古树,有的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在山脚下看去,蔚为壮观。刘老颇有兴趣的观看着古树,并连说在城市中心还保存着这么多古树也可称是奇迹了。</h3> <h3> 刘老一行的参观指导直到近七点才在意犹未尽中结束。</h3><h3> 当地陪同刘老夫妇参观的有红东社区李景炎支书,居委会钟启勤主任,城北李氏宗祠理事会会长李黎明,副会长李雄昌、李模生,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东,副秘书长李俊英、李林泉,常务理事李高钦。</h3><h3> 文/李模生 图/李林泉、李雄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