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h3>70年来,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h3><h3>记者晓光 </h3><h3> 7月1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贵阳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贵阳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h3> <h3> 70年来,贵阳经济总量实现了“一天”等于“一年”的辉煌巨变。1949年,贵阳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467万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全市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到2018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798.45亿元,一天的经济总量是10.4亿元,相当于1978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9.9%,连续6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h3><h3> 70年来,贵阳实体经济茁壮成长,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13.4:65.4:21.2调整为2018年的4 :37.2 :58.8,形成“一产稳中向好、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做大做优”的产业发展格局,实体经济实现了大数据引领转型升级的历史飞跃。2018年,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数据已成为推动贵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数谷”成为世界认识贵阳的一张名片。 </h3><h3> 70年来,贵阳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抓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实现了“爽爽贵阳”代替“酸雨城市”的根本转变。进入新世纪,贵阳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2018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爽爽贵阳”成为贵阳的金字招牌。 </h3><h3> 70年来,贵阳秉持交通引领发展的理念,推动大建设、构建大路网,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扩大了城市规模,交通建设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历史飞跃。在交通的引领带动下,贵阳城市建设不断加快,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75.4%,是全省的1.6倍,是全国的1.3倍,建成区面积达到433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7.2倍,常住人口488.19万人,是1978年的2.1倍。如今的贵阳,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h3><h3> 70年来,贵阳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实现了“贵漂”取代“双欠”的逆袭跨越。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4.94亿美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15.89亿美元、增长18.1%,引进实际到位资金2218.67亿元、增长35.4%,全市国内外500强企业达到113家。城市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形成令人瞩目的“贵漂”现象,根据《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三季度至2018年四季度六个季度中,贵阳以7.17%的人才净流入率,排在全国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城市第五位。 </h3><h3> 70年来,贵阳把摆脱贫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率先全面小康的时代创举。2012年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整市脱贫,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全市人均GDP达到78449元,全面小康指数在全国294个地级城市中位列第49名。此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h3><h3> </h3> <h3>  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表示,回首70年贵阳的发展,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贵阳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激情满怀,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掌舵领航,有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我们一定能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爽爽贵阳新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