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向活瓣”(EBV)想到的……

老华头

<h3>引子:并不是所有的自发性气胸都能以“APC加”处理。比如这个“”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患者,肺尖部有较大空腔贯穿,然后以巨大瘘口(支气管胸膜瘘)开向胸膜腔。胸壁上插了粗细不等4条管子,持续负压吸引,仍然存在严重皮下气肿。支气管镜下放置单向活瓣有使肺内久治不愈的空腔或空洞闭合及封闭漏气的双重作用,因此尝试活瓣封堵以期达到闭合肺内空腔和封闭漏气的双重目的。</h3><h3>而在巨型肺大泡减容的微创治疗上,也可做近似理解(见后)。</h3> <h3>以下两图显示肺内空腔在肺尖部组织中移行:</h3> <h3>以下两图显示巨大胸膜瘘口:</h3> <h3>球囊封堵测漏:</h3> <h3>测量管腔深度和直径:</h3> <h3>放置两枚活瓣,位置和功能状态良好:</h3> <h3>活瓣放置后,进镜胸膜腔观察,显示脓胸及巨大胸膜瘘口。后续再对脓胸行胸腔镜下处理。</h3> <h3>结语:我们的“内科胸腔镜APC加”系列技术,确实可以处理绝大部分的自发性气胸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处理所有的问题。比如胸膜瘘口巨大,尤其是在感染或肿瘤等病变基础上所形成的破溃等,就不是“APC加”所能胜任的。此时,“经支气管镜放置单向活瓣”(EBV)方法,就可能收到奇效(这并不是说后者的应用仅限于此,而是说在其他情况下,“APC加”处理可能更直接、可靠和低花费)。因此,“EBV”方法“在自发性气胸的微创治疗上,与我们的“内科胸腔镜APC加”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此外,其在巨型肺大泡减容治疗上与我们的“一镜加一针”也恰成互补:当巨型大泡与胸壁粘连紧密、广泛而不可分离(我们的胸腔镜无法进入胸膜腔,因而也就无法完成操作,而在黏连广泛条件下放置EBV,发生张力性气胸风险就极大降低了);或巨型大泡与极度气肿的肺组织浑然一体又位于同一肺叶,此时我们的“一镜加一针”泡内减容会有所顾虑,而“EBV”方法则可以同时实现对这些气肿肺组织的减容,从而显示出一定优势。当然,在大泡与周围肺组织界限相对分明,同时这些肺组织又相对较好或至少还一定有“剩余”或利用价值时,我们的方法就比“EBV”方法更精准——我们会使这些肺组织得到有效利用,而不是“连孩子与洗澡水一同泼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