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迭部县到麦积山

霜钟余响

<h3><font color="#010101">川滇藏青甘行摄之二十二:行走甘东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霜钟余响摄影并文字</font></h3> <h3>  甘肃东南部是我从未走过的地方,这一带主要包括天水市区及天水所辖的几个县,我们的汽车将在礼县、武山、甘谷之间的公路上穿行,一直到天水麦积山。</h3><h3> 这一带也是农牧文化与汉藏文化、汉回文化的过渡区。窗外人文自然景观随山川变化而呈现多样性。</h3> <p class="ql-block">  从迭部县走出腊子口基本脱离了藏区。首先,你发现房屋风格变了:山脊式的砖墙灰瓦房屋代替了平顶式红黑白装饰藏屋。在腊子口一带,房屋多覆红棕瓦片,为大自然增添一份鲜亮暖色。</p> <p class="ql-block">  其次,山地中不见了牦牛,代替是大片羊群,这羊群品种有些特别,长长的双角,如同弯弓一般立在头上。由于羊多,为了方便辨别,牧羊人在羊体身上涂抹不同颜料。与羊群增多相对应,居民族群结构也发生变化,养牦牛的地方居民多为藏民、羌人;而养羊的地方,居民的多为回民、蒙古族或西北其它少数民族。(这一点在郎木寺就有变化,我在那里先是看到了大量羊群,接着就在郎木寺大门对面,看到了清真寺及清真寺小学,许多回民行走街上,与藏族自治州的藏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不但人文景观变了自然景观也在变化。山体圆了,草皮厚了,农耕面积增加,人口密度加大。</p><p class="ql-block"> 农耕文化在这里表现是山坡耕地和层层梯田,它的土质颜色是土黄色红棕色,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也有其他经济作物。(这又表现出山西、陕西黄土高原一部分地理特征)</p> <p class="ql-block">  汽车行进在礼县、武山、甘谷、之间山谷。这一线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处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上,境内气候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被誉为陇上江南。</p> <h3>农牧文化交织</h3> <p class="ql-block">  而人口密度加大,必然使住民房屋增加。它们不在是三五分散,而是连体成片为村庄城镇。在礼县、武山一带乡村我们看到了半屋脊式的房屋,(山脊式房屋,两面倾斜瓦片,半屋脊只是一面)实为甘东南一大特色。</p> <h3>半屋脊的房屋</h3> <h3>半屋脊连片成行的房屋</h3> <h3>  一条古老的河流渭河流进了天水,流经甘肃陕西大地,灌溉陇东及八百里秦川。</h3><h3> 这一带是先秦历史和三国历史的衍生地。秦人入主中原前与西戌之间的军事活动和农业活动发生在这里。诸葛孔明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智收姜维也发生在这里。还有时间更为久远的伏羲文化。</h3><h3> 在宋代这里是西夏文化的发生地。 “汉风嘶马,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宋.蔡挺《喜迁莺》词)</h3><h3> 无论在历史、物产、气候、人情、风俗、语言、民族等方面,这里都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文化板块。<br></h3>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体是棕红色,分布不规则的石窟,这是麦积山石窟的前衍和铺垫。不远处就是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四大著名石窟当中,我去过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莫高窟。唯独麦积山石窟没有机会造访。这次经过天水,弥补了以往缺憾。</p> <p class="ql-block">  翻看地图,天水麦积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就像一个哑铃两头均匀对称在甘肃省西北和东南。</p> <p class="ql-block"> 与莫高窟比较,如果前者是一个壁画宫殿的话,那么麦积山就是一座泥塑艺术陈列馆。它们都因山石疏松,不易在岩石上精雕细缕,全以泥塑和壁画等艺术形式来宣扬佛教思想,但因麦积山一带,阴湿多雨,地震频繁,原来的壁画大多已经剥蚀殆尽,所以麦积山石窟,主要以泥塑撑住。这些未经窑烧的泥塑,虽经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林,既不溃散,也不龟裂,实属难能可贵。</p> <h3>2019.6.7游览,7.20整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