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川藏高原行-2019夏

萍儿

<h3> 七月的川藏高原,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那片神奇土地对我的吸引始终是强烈的,这一次,我们说走就走,又去了那里。</h3> <h1><font color="#ff8a00"><u><br></u></font></h1><h1><font color="#ff8a00"><u>天路十八弯</u></font></h1><h3><font color="#ff8a00"><u><br></u></font></h3><h3> 世界屋脊川藏高原,从四川平原一路向西至<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藏</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山高水急,行路艰难,风光绮丽,宛如天堂,318国道川藏线是天堂里的一条天路。</span><br></h3> <h3> 国道318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它全长五千多公里,从上海起始至西藏日喀侧,像一条彩带,沿着它仿佛经历了整过奇妙世界,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h3> <h3> 我们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主要走西线,是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经历了318国道川藏西路最惊险,最美丽的一段。</h3><h3>成都-雅安-沪定-康定-雅江-理塘</h3> <h3>途径的重要的城镇,大山和江河</h3><h3>泸定: 二郎山,大渡河</h3><h3>康定: 折多山(4600米),折多河</h3><h3>雅江: 高尔寺山,雅砻江</h3><h3>理塘:卡子拉山(4718米)</h3><h3><br></h3> <h3>这一路的体验是六个字: </h3><h3>壮观,惊险,绝美</h3> <h3>壮观:</h3><h3> 我们翻过了两座海拔4千米以上的巨型雄伟高山-折多山(4398)和卡子拉山(4718),山上云山雾罩,我们奔走在云端; 感受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神奇体验。</h3><h3> 二郎山与高尔寺山遂道已经通车,减低了一路上的艰险,也少了不少风景,无限风光还是在险峰。</h3> <h3> 高原上的盘山公路,曲曲弯弯,曲曲弯弯,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象是艺术家的作品,只有当我们在车里随着弯道被动跳摇滚的时候,才深刻体验到歌里唱的"山路十八弯",同行中一位有修路经历的小伙伴一直喋喋不休的讲着这里面的力学原理,满高深的。</h3> <h3> 一路上遇见许多川藏公路骑行者,我好奇他们折磨自己的真正原因,是爱好,是在生活中遭遇了挫折......, 无论如何,他们是真正的挑战自我的勇士,没有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坚持的。</h3> <h3>惊险:</h3><h3> 虽然我们拥有一流先进设备的座驾,超一流技术的杨司和小蒋,但一路上还是有各种状况不断,一直伴随的高反、突然发生的爆胎、随时可能遇见的塌方,高原上行车可能出现的险情一样都不少...,我是身体上的高反与内心里的恐惧一直伴随,我想这也是高原旅行的魅力所在,玩的就是心跳!</h3> <h3>绝美:</h3><h3> 新都桥把江南的"秀"与高原的"凄"完美融合; 而塔公草原盛开的一望无际的薰衣草,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普罗旺斯; 还有跑马溜溜的满山遍野的格桑花,无边无尽的青㭎树林,咆哮中流淌的雅砻江,大渡河......,川藏高原的美堪称蓝色地球上的绝色之美。</h3> <h3> "高冷" 现在用来描绘一种高级美,我想这个词用来形容川藏高原的美是太贴切不过了。</h3> <h3>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千古以来难于上青天的茶马古道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见山挖洞,见水架桥,图为二郎山隧道,剪子湾隧道,大渡河大桥,每个公程都是人间奇绩,壮观雄伟,让天险变通途。</h3> <h3> 几十年来,318门国道一直在向更宽阔,更平坦,更现代前进,但是千万不要丧失了那些令人神往的原始力量。</h3> <h1><font color="#ff8a00"><u><b><br></b></u></font></h1><h1><font color="#ff8a00"><u><b>郭岗顶追寻康巴汉子</b></u></font></h1><h3><font color="#ff8a00"><u><br></u></font></h3><h3> 康巴汉子是藏族男人的美称,以既彪悍俊美,又温柔多情著称于世,在318国道沿途想要看到真正的康巴汉子,就不能不去西俄洛乡。</h3> <h3> 怀着小粉丝般的对康巴汉子的好奇和崇敬,我们不顾高反的不适,来到了西俄洛乡的康巴汉子村。</h3> <h3> 走进村子,几乎没遇到老乡,打听后才知道,两天后村寨里有"耍坝子"的大型活动,村民们都去了郭岗顶山上(海拔3800米),在山上有一个超大的坝子,他们都在那里准备迎接客人。<br></h3> <h3> 沿着石阶小路爬上山顶,在已经累到要接近频死感觉时,抬头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开阔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就是郭岗顶。</h3> <h3> 我们看见草原深处的藏氏帐房已见炊烟,在几乎耗尽所有的能量时,这是太令人兴奋的了。</h3> <h3> 帐篷里康巴汉子大哥一家已经煮好酥油茶和各式藏氏美食等着我们了。</h3> <h3>饱餐一顿后,我们开始在郭岗顶上游玩。</h3> <h3> 七月的郭岗顶上鲜花盛开,四周为原始森林包围,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里的仙境,一个人慢慢的走在草原上,闻着花香,观牛马嬉戏,看天边的云卷云舒,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h3> <h3> 两天后,在郭岗顶的草原上就要开始耍坝子了,藏族人民历来有耍坝子的习俗,在草长莺飞,百花盛开,大地复绿的季节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他们都盛装合家而出,邀亲约友,喝酒唱歌,比赛骑术和箭术; 跳锅庄,道宵达旦,狂欢至极。</h3> <h3> 在草原上遇到三位正在放牦牛的藏家大姐,虽然言语不通,但她们热情友好的采了两朵小花送给我们。</h3> <h3> 郭岗顶上有一个重要的古城遗址-白狼羌国遗址,白狼羌人传说是缅甸人的祖先,为羌族分支,远古时代定居于川藏地区,后被吐蕃所灭,南逃滇缅一带,因此缅甸是一个藏传佛教胜行的国度,是有历史根源的。</h3> <h3> 看着曾经辉煌的,但现在破败的古城,历史的轮回,没有什么是永恒的。</h3> <h3> 郭岗顶上还有一自然奇观,就是在森林里一块草地,不同的颜色,自然形成了中国地图的图型。难道树也有思维,真的感叹自然界真奇妙。</h3> <h3> 在西俄洛乡,在郭岗顶,我们赞叹大自然的美妙,惊叹古羌人的顽强与破败,也遗憾没看到耍坝子的盛况,没关系,我们还会再来的!</h3> <h1><font color="#ff8a00"><u><b><br></b></u></font></h1><h1><font color="#ff8a00"><u><b>帕姆岭的祈祷</b></u></font></h1><h3><font color="#ff8a00"><u><br></u></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位于海拔4200米的帕姆岭,被誉为神仙游玩的地方,因为拥有辉煌历史的帕姆岭寺在这里伫立了上千年,使得帕姆岭具有了仙气,称为神山。</font></h3> <h3> 山顶是观日出,云海,佛光的好地方,天高云淡的时候,站在这里极目远望,可以远眺贡嘎雪山雄姿。</h3> <h3> 帕姆岭寺位于山顶上的一小块平坦开阔地,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寺庙风格独特,周围有长廊,转经筒排列其间,色彩与大山森林十分协调。</h3> <h3> 我们也在佛塔前为了挚爱亲人朋友的平安幸福,虔诚的祈祷,认真的转经。</h3> <h3> 帕姆岭是难以想象的安宁和祥瑞之地,是生灵的天堂,生存有非常珍稀野生鸟类,许多爱好者在这里长年蹲守,盼着与这些神灵不期而遇。</h3> <h3> 抛开红尘中的一切纷扰,盘坐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地上,小花小草的抚慰下喝杯酥油茶,品尝藏家点心,内心的感觉就是平安幸福。</h3> <h3> 帕姆岭的一切都充满神秘和幻境,是一个心灵与神灵对话的地方。</h3> <h1><font color="#ff8a00"><u><b><br></b></u></font></h1><h1><font color="#ff8a00"><u><b>阿穷的藏家生活</b></u></font></h1><h3><font color="#ff8a00"><u><b><br></b></u></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这次旅行我们非常幸运,能有机会走进普通藏家,体会不同文化和生活。</font></h3> <h3> 下渡村是雅砻江边一个普通的藏家村寨,距雅江县城20公里。村长阿穷大哥是我们同行伙伴的朋友,他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先干了一段县里的公务员,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下渡村里,带领村民们。今天我们去他家做客。</h3> <h3> 沿着雅砻江下游方向,大约离雅江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下渡村,这时,阿穷村长已经等候在村口了。图右一者</h3> <h3> 阿穷的侄女马上迎出来,热情的献上哈达,欢迎我们的到来。</h3> <h3> 这是阿穷的姐姐,其实我们访问的是她的家。</h3> <h3> 阿穷姐姐家是三层的藏式小楼,窗明几净,屋里的各种陈设摆得井井有条,显示了主人的品味和实力。</h3> <h3> 家里的各种家俱都是名贵的木材制作,人工手绘的各种吉祥图案。</h3> <h3> 此时,阿穷一家都在忙着准备午餐。</h3> <h3> 我找机会去邦忙做饭,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摆拍,有点虚伪了!</h3><h3>正在与阿穷姪女一起土火烤玉米饼子🍘</h3> <h3> 普通的藏家午餐,食材都是自家生产的,他们一般都不喝酒,也少吃蔬菜。</h3> <h3>当日菜谱:土火烤玉米饼子,蒸土豆,自制酸奶,酸菜饺子,酥油包子,酥油糌粑,坨坨牛肉,老腊肉等藏家美食。</h3> <h3> 午餐后,姐姐热情的拿出她们自己耍坝子才穿的漂亮藏装,让我们穿上体会和拍照留念。</h3> <h3> 是不是很漂亮!好像非常适合呀!</h3><h3>八扎嘿!跳舞,耍坝子去了。</h3> <h3> 墙上挂着的猎枪被拿下来比画比划,最后被人笑话枪拿错了。</h3> <h3> 天台上奋力的蹦一下,有点兴奋过渡,已经忘了这是在高原。</h3> <h3> 村子里干净整洁,猪也躺在院子里晒太阳,现在村里的藏民们一般都不杀生,这猪也当宠物在养了。</h3> <h3> 藏式房子是由石块一块块磊成的,冬保暖,夏抗暑,门窗装饰得很文艺。</h3> <h3> 房屋周围都种各式当地水果和农作物。有核桃树,花椒树,玉米等。</h3> <h3> 在大山下的藏家村寨阿穷家渡过难忘的一天,吃了、玩了、唱了、跳了,一切都妥妥的,美哒哒。</h3><h3>一派祥和,岁月静悄悄的好!</h3> <h1><font color="#ff8a00"><u><b><br></b></u></font></h1><h1><font color="#ff8a00"><u><b>遇见仁波切</b></u></font></h1><h3><font color="#ff8a00"><u><b><br></b></u></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仁波切是藏语活佛的意思,神圣威严也神秘,这次我们有幸在下渡村偶遇了来参加活动的云登彭措仁波切三世。</font></h3> <h3> 云登活佛是扎呷寺主持,曾用三年时间,历经艰险带领140个信徒,行跪拜大礼一路拜到西藏大昭寺,然后又前往印度拜佛取经,真有点象现实中的唐僧,肯定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br></h3> <h3> 在阿穷家里,云登活佛为我们现场诵经祈福。阿穷姐姐激动不已,虔诚的双眼望,在活佛诵经时,将青稞米粒撒向每个人的头顶,寓意佛主的雨甘露撒向每一个人。</h3> <h3> 诵经之后,云登彭措活佛又热情邀请我们去他的寺庙参观。</h3> <h3> 我们紧跟着活佛的越野,沿着盘山公路,颠簸着,越爬越高,越来越险,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艰难的爬行着,终于在海拔已经到了3800米处停下来了。</h3> <h3> 这里就是云登和佛主持的扎呷寺,我们看见了又一个世外桃源。</h3> <h3> 扎呷寺传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佛教格鲁教派,建在高山上的一块船型的开阔地带,海拔38OO多米,四周环绕着原始森林。</h3> <h3> 云登彭措活佛首先请我们一行在他的带领下,猫腰爬进一个没有任何照明装置的洞里,沿洞爬了一圈,他解释说洞上面存放的都是上百年的经书经文,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更近距离的感受到佛家的思想。</h3> <h3> 出洞之后,我们回到寺庙的佛堂里,活佛正座在堂中央,双手合十开始了他最著名的狮子吼方式的念经,狮子吼是一种特别的念经方式,发出如狮子吼叫般声音,这种诵经方式已经收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样的诵经的方式非常有震撼力,现今佛教界没有几人能完成。</h3><h3>照片是佛堂的门帘,是不是很特别的图案。</h3> <h3> 做完宗教活动后,活佛带我们参观了寺庙,整个寺庙给人的感觉就是艺术和神秘,建筑的风格和色彩与天空,大山和森林完美融为一体,非常协调,高贵又神秘。</h3> <h3> 寺庙后面有个船型的开阔广场,在船尾的位置有一组大型白塔,周围围绕一圈小白塔,最后是船头-主寺庙,虽然规模不如帕姆岭寺大,但结构独特,富有深意。</h3> <h3> 主持云登彭措活佛,热爱生灵,养了很多的动物,牛,马,据说还是一千多只鸡,有是从森林中跑来的野生动物,据说还有两只豹子,似乎是听到了活佛狮子吼诵经声的招唤。</h3> <h3> 正在参观时,突然电闪雷鸣,瀑雨将至,活佛怕我们被困在山上,本来要做很正式的模头仪式,只能以简洁的方式进行。</h3> <h3> 云登彭措活佛为我们每个人摸头并送上洁白的哈达,并给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首饰都开了光,为我们祈福,求平安!</h3> <h3> 虽然我不是佛教信徒,第一亲历这种正式的佛教活动,整个活动庄严神圣,仪式感极强,我深深被云登彭措仁波切的仁爱和信仰震撼。</h3> <h3>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们离开了扎呷寺。</h3><h3>云登彭措活佛再见,我还会来还愿的。</h3><h3>扎西德勒🙏</h3> <h3> 当我们离开川藏高原的时候,格桑花正在盛开,对于我而言高原上的山水花木,人物生灵依然神秘,虽然我努力一次一次去接近,但感觉还是很遥远,这更加深了我的无比崇敬,我还是想继续努力去靠近,再靠近……。</h3> <h3>致谢:</h3><h3>本文部分照片采用了同行朋友的分享,衷心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