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7月16号,我们来到苏州狮山山麓的苏州市实验中学,开启了为期3天的生物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h3> <h3>开班仪式从认识全国各地的专家名师开始。出席开班仪式的有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仲尧明校长,江苏省教研室生物教研员吴举宏教授,苏州高新区教研室陈平主任,苏州工业园区生物教研员季忠云老师,还有中学生物教学主编李高峰教授。</h3> <h3>上午吴举宏教授的“走向高阶思维教学”将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物应该是有思维含量和思维深度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向评估创造这样的高阶思维进行拓展,我们要注重情境设计,重视使用策略性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孩子的迁移应用和建模能力,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些理念与我们正在探索的基于问题引领的深度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但是我们缺乏的正是吴教授这样的思考和研究和实践!</h3> <h3>另外,吴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和更是深深打动了我。吴教授在《生命的启迪》中写到:生命是伟大的,生命的伟大在于经历了漫长的自然选择和残酷的生存斗争中仍然能在地球上顽强的续写着生命的乐章。它们精致的形态结构,精致的生理功能,精巧的行为方式和精明的生存策略,都是人类安顿心灵,启迪智慧时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宝库,生物学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向生命致敬,向生物学习,以获取行走人生的精神和智慧。吴教授对生物学课堂传递的生命教育内涵赋予了深刻的意义!</h3> <h3>下午,中学生物教学的主编李高峰教授的讲座从观看李教授的成长经历的视频开始,李教授从中师毕业到一线中学老师到县教研员再到专科、本科、北师大刘恩山教授的研究生、博士生,一路走来,李教授的经历励志而又引人思考。这种不安现状,终生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着实让人佩服!李教授在讲解中还不断与学员互动并及时点评,手把手的教给大家写作技巧,及时“讲—练—评”的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恰恰是我们课堂中所需要的!</h3> <h3>第二天上午,许桂芬老师结合她做的“论证式教学”案例,阐释了课题研究源于教学,勤于教学,用于教学的道理!</h3> <h3>江苏省人民教育家任小文老师的报告“研究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精彩有料。她的“精准教学”“逆向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始终牢记“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的起点”,任教授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也深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从书中寻找亲身的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这是做教科研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一定要坚持多读书!</h3> <h3>下午,同行的杨守菊老师登台做了谈谈写“做”那些事儿的精彩报告。杨老师始终提醒大家一定要:我手写我心,说自己的话。是的,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是最打动人心的东西。杨老师的论文中篇篇大标题引人思考,小标题整齐文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这种文风深深打动了我,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h3> <h3>第二天最后,东道主学校的章青老师就立足于如何在课堂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满满的都是干货,实用且有料。向章老师学习,模仿章老师的文章进行仿写,这大概是学习写作论文的第一步吧!回去要练习起来!</h3> <h3>第三天,各名师工作室给大家展示了工作室的日常及成果,我再次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逐梦的路上,独行快,众行远,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团队小伙伴的团结协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如何更好的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值得我反思!在团队中,我们更要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细节上要做到坚持做,细致做,改进做,用心,用力,用情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儿!</h3> <h3>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每一次成长都要感恩!感恩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的用心组织,感恩学校和恩师的引领!也感恩自己从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的启发和力量!</h3> <h3>苏州,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