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茶香小镇——黄沙街镇采风

毛剑

<h3> 印象中第一次接触黄沙街,是86年报考师范学校时在县城体检。基本上没有出过外的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离我老家30来公里的黄沙街的同学口音跟我们有这么大的差别。当然,后来几个广兴洲(那时候还属岳阳县,现在划归君山区,呵呵,飞地难保)同学的对话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小巫见大巫!我傻愣愣地听了半天硬是没听懂他们几个叽里呱啦港啊么子。上世纪90年代初,在岳阳县医药公司工作了几年,黄沙街药店作为全县四大农村药店之一(其他三个为筻口、公田、广兴洲),去的就比较多了。不过那时候的黄沙街给我的印象很差,脏、乱、差、破,总觉得这里除了有个火车站外,哪哪都不如我的老家筻口好。</h3><h3> 近日,应邀参加了市摄协组织的镜头里的茶香小镇创作小分队活动,再次走进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颠覆了以前留给我的印象。</h3> <h3>苍坪村。这条路连接G240和黄沙街集镇,几年前走过,又窄又破,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有名的“洋灰”(扬灰)路、“水泥”路。</h3> <h3> 图片发圈后,一个北京的朋友说第一次看见真人用棒槌锤衣服,其实这个情景也只在我10岁以前的记忆里。老家那时候也有口这样的大池塘,池塘东侧靠近村庄边有四五个这样的条石小桥伸向塘中。平时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婶婶阿姨们就会在这小桥上洗衣服洗菜。偶尔有些年龄大些的婶婶们会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荤玩笑,引得一众人等哈哈大笑。虽然听不懂,但从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羞红的脸、抿嘴的笑里我们晓得这些这些玩笑少儿不宜,不好意思的撒腿儿跑开了。除了这此起彼伏、很有节奏感的梆梆绑的棒槌声,这池塘和小桥给我们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年底起鱼时。大人们架起抽水机把水塘抽干,我们一众小孩就拿些小耙子在小桥下淘硬币,收入嘛足以让我们开心好几天。</h3><h3> 池塘往西就是游港河大堤。那时的游港河水质清澈见底。整个暑假一众小伙伴天天泡在这里,或水中嬉戏,或在柔软的沙滩上光脚丫撒欢,或仰躺在碧绿的草地上谈人生谈理想……偶尔偷听到哪个大一点的男孩说喜欢谁谁,那会跟在他屁股后面臭上他好几天。可惜的是,由于长年的滥采河沙,环境破坏严重,那水已经不能下了,河床的草皮和柔沙也被破坏的不成样子,每次回家,看到这些都让我耿耿于怀!</h3> <h3>整洁的休闲居住环境</h3> <h3>小镇女娃</h3> <h3>幸福农家</h3> <h3>再茂屋场一角(请把手机横起来观看,否则会成为颈椎病治疗器)这地方如果天气合适,拍出来会更漂亮。</h3> <h3>茶场 洞庭春茶是上世纪90年代初省农业厅高级园艺师刘先和先生和夫人扎根原黄沙街茶场多年研制出的品种,后来还获得了国优部优。当时,为表彰刘老的功绩,岳阳县委县政府在天鹅电影院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奖励了刘老一台崭新的上海牌小轿车,轰动了全县。时任县委书记在天鹅电影院门口把一个大大的车钥匙模型交给刘老的照片被省市媒体广泛刊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