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式步兵炮

董林啸

<h3>二战中许多日本武器表现可谓不堪入目。但是,92式步兵炮堪称是二战日军武器装备中一种非常优秀的武器、是日本鬼子最出色的武器之一。在日军部队中,被作为大队炮配置,作为营用支援火力,日本称为大队炮,每个大队两门。</h3> <h3>92式步兵炮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堪称是一种“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尤其是对于机械化程度极低的国家来说,92式步兵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维护。它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而且它任务范围广,几乎能包干所有步兵营需要的火力支援种类。</h3> <h3>侵华战争期间,该炮几乎参与了日军所有的地面战斗,而在敌后坚持斗争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则依靠缴获的少量92步兵炮,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战例。</h3> <h3>92式步兵炮全重只有212公斤,在运输上的要求很低,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未经训练的畜力或人力都可以拖曳前进。其可以分解运输,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h3> <h3>可以说,92式步兵炮是一门真正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营作战的步兵炮。 机动时候靠1匹驮马即可拖曳,也可拆成三部分,用3头驮马驮载,也可以拆成零件状态由10人搬运。弹药是5发一箱,30公斤,专人搬运,驮马可以驮4箱。采用人力机动时,只需两名士兵就能推着火炮到处跑,或者分解成大小10个部分,由10名士兵背负运输。</h3> <h3>92式步兵炮是一种非常矮小的火炮,全高只有62厘米,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会下降到5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已经和重机枪差不多了。这意味着92式步兵炮可以很容易被隐藏。对于需要在火线上战斗的步兵炮而言,这是非常有用的优势。利用这项优势,92式步兵炮可以隐蔽部署在离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需要的支援。</h3> <h3>抗战中的无数战役中,国军反映九二步兵炮很难被发现。日军炮手常利用茅草、灌木、低矮的土包,甚至坟头都可以有效隐蔽自己。往往是日军连续开炮数发,击毁国军数个工事,国军却没有发现它到底在哪里。</h3> <h3>92式步兵炮的射界非常开阔:横向射界90度,高低射角也将近90度。这主要还是因为92式步兵炮体积小、重量轻、重心低,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灵活应用射角,据说可以达到80度以上的仰角,92式步兵炮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可以当加农炮用,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砖石工事,另外虽然炮弹初速不高,但是打打无防护车辆和装甲车还是威力足够的;曲射可以当榴弹炮用,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h3> <h3>由于92式步兵炮是榴弹炮,弹道比迫击炮稳定,精度也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80-82毫米)要好。同时借助高射角,在山地作战时,92式步兵炮可以方便的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这样,既可以为处于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h3> <h3>92式步兵炮可使用高爆榴弹、照明弹、烟幕弹等弹种,其中最常用的高爆榴弹,炮弹装在箱子里,一箱5发,一匹驮马可以驮载4箱,一名士兵可以扛一箱。一般情况下,一个炮班携带20发炮弹,打完后就必须回去补充弹药。</h3> <h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别看92式步兵炮本身超轻,发射的炮弹可一点也不轻,高爆弹重达3.8公斤,杀伤半径22米。和一般的75毫米身管火炮及80毫米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是一个档次的,这就赋予了92式步兵炮比较大的威力(相对口径和重量而言)。</h3> <h3>92步兵炮架构简单易于制造还省材料 ,二战期间日本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共制造3000门以上。</h3><h3><br></h3><h3>诺门坎战役中被苏军缴获的92步炮<br></h3> <h3>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某师统计其装备的36挺重机枪,被鬼子用掷弹筒和92小炮敲掉了32挺。经常重机枪刚放好小日本的炮弹就飞到了。此外,在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中,92式步兵炮由于机动灵活,也是我八路军、新四军常见的对手。</h3> <h3>实际上,从整体性能来看92式步兵炮除了重量和体积外,其他性能是落后于西方同口径步兵炮和加农、榴弹炮的,但是武器优劣还要看使用环境。在亚洲地区,道路交通水平和军队的运输能力都远远比不上欧洲。火炮的价值因素比重中,机动性处于比较优先的位置。而且,亚洲地区的战斗中,火炮战斗强度远远低于欧洲,火炮的生存环境要比欧洲好的多,所以,92式步兵炮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来弥补其在射程、精度、威力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其一炮多用的特点,将“性能平均=性能平庸”,变成“性能平均=样样皆通”。</h3><h3><br></h3><h3>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试射92步兵炮</h3> <h3>太平洋群岛的作战中,日军由于火力的差距,往往被美军压制在工事中无法抬头。所以,他们就在隐蔽工事中,使用92式步兵炮进行曲射。自己处于隐蔽中,炮击进攻的美军,这让美军伤亡很大,又不好还击。实战中,美军也缴获了一批92式步兵炮。但对于火力支援充足的美军来说,这款特点鲜明的步兵炮显然没有多大吸引力。</h3><h3><br></h3><h3>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缴获的92步兵炮</h3> <h3>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h3> <h3>1940-1944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占领区内的抗日根据地,沿交通线大建碉堡,企图用“囚笼政策”困死抗日武装。日伪军敢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设立炮楼这样的高大工事,就是欺负抗日武装没有火炮。为了减少伤亡,抗日武装一直努力夺取日军火炮,增强攻坚能力。</h3><h3><br></h3><h3>新四军第16旅第84团指战员在操练缴获的日军92式步兵炮</h3> <h3>1941年1月8日,八路军在潘溪渡战斗中设伏歼灭日军1个中队,缴获92步兵炮1门。这门92步兵炮在此后的攻坚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八路军攻打山东多座县城时,都是用这门步兵炮打掉日伪军炮楼,大大减少了攻击部队伤亡。有时候,八路军甚至不用开炮,只要把这门炮摆出来,伪军就举起白旗投降了。</h3><h3><br></h3><h3>1943年7月,北岳东线战斗中缴获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这是战士们观看操炮表演。</h3> <h3>在江淮一带坚持敌后斗争的新四军也使用过92步兵炮。1944年3月29日,新四军第48团在广德县杭村伏击日军南浦旅团一个中队,缴获1门九二步兵炮。日军南浦旅团为了寻回这门炮,居然厚着脸皮给新四军写信讨要,得到的答复是:“你们有本事就来拿,我们还可以较量较量。”日军后来又出动大军扫荡,还是一无所获。1944年10月,新四军用这门炮攻打白鱼埠据点,迫使据点内的伪军投降。如今,这门炮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兵器展厅的东大厅里,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抗战岁月。</h3> <h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曾经在1946年仿造过92式步兵炮。该炮由华丰机械厂工人盖亮同志主持设计,所以也被叫做盖亮炮。这门炮的炮管来自于火车车轴。</h3> <h3>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关东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有一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与此同时,关内的日军大部分向国民政府投降,相应的,国民党也得到了大量92式步兵炮。后来组建的日械师中,92式的装备不在少数。对于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来说,92式步兵炮的装备,极大改善了我军的攻坚能力。尤其是当时国军的工事仍是土木工事为主的情况下,92式步兵炮平射是非常快捷有效的摧毁手段。</h3> <h3>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虽然出现这种战术的主要原因是我军缺乏有经验的炮兵,但92式步兵炮外形低矮的特点,也在客观上为这种战术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由于参与"大炮上刺刀"战斗的火炮往往是夜间构筑和进入隐蔽阵地,体积小的92式步兵炮所需要的隐蔽阵地自然也小,这就减轻了作业量,降低了敌人发现的可能,遭到敌人火力报复时被摧毁的几率也小。</h3> <h3>三大战役时期,92式步兵炮已经成为我军非常重要的支援火力。粟裕大将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其中的“大炮弹”指的就是92式步兵炮的70毫米高爆弹。在济南战役中,负责攻坚的解放军某部也曾用就地缴获的日式(92式)步兵炮轰击城墙上的国民党守军目标,并最终登城成功。此事件被记录在济南解放阁的济南战役记录中。</h3><h3><br></h3><h3>济南战役中,日式装备的我军炮兵。</h3> <h3>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在志愿军的火炮配置中,每个团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就是92式步兵炮。考虑到当时志愿军一个军才有火炮198门(连60迫击炮都算上),并且每个步兵师只有一个榴弹炮连(装备日式或美式75毫米榴弹炮10-12门)。这为数不少的92式步兵炮实际上就是志愿军的主要支援火力。</h3><h3><br></h3><h3>志愿军誓师大会</h3> <h3>92式步兵炮在解放后不久被淘汰,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迫击炮在我军大量装备,重量几倍于82毫米口径迫击炮的92步兵炮还是偏重,而92步兵炮的直射功能可以由新装备的火箭筒代替。92步兵炮虽然可以直射,但其初速度低,对于钢筋水泥工事的破坏力有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我军装备水平的提高,92步兵炮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