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新疆,羊是衡量一个地区美誉度的重要指标,经常会有哪里的羊肉最美味的名誉之争。争论中最常被提起的两个地方就是北疆的阿勒泰与伊犁,这得益于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伊犁的喀拉峻大草原和哈萨克羊来个零距离接触。 </h3><h3> 喀拉峻大草原分为两部分:东面是大草原和库尔代大峡谷,西面是阔克苏大峡谷和人体草原。说起峡谷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南疆的库车大峡谷,绵延5000多米,两侧山体由泥质沙岩构成,通体呈现赭红色,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喀拉峻的峡谷却出现在一马平川的高山草甸上。喀拉峻草原这样的大平地在地理学上被称为夷平面,大峡谷的形成是河流深切夷平面的结果。它与两大因素有关:较为完整的夷平面经过快速抬升和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伊犁正是新疆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温润气候发育下的喀拉峻大峡谷,自上而下雪山裸岩、高山草甸、山地针叶林、山地草原、山地阔叶林等依次垂直分布,堪称景观最丰富的峡谷之一。人体草原因为山坡凹凸起伏在光影的照射下犹如女性妙曼的身姿而得名,我们去看的时候,山上的草坡被哈萨克羊啃的有些斑驳,但曲线依然优美。喀拉峻是哈萨克语黑色莽原的意思,听景区内人美心善的哈萨克小姐姐说:扒开草坡下的黑土地富饶肥沃,养花种草特别好。</h3><h3> 游览阔克苏大峡谷虽然要先坐车再坐船最后还要坐观光车,但是景区安排非常人性化,车有大有小,船有快艇帆船大船,按人数多少合理配置,几乎不用等待上车(船)就走,景区工作人员也热情周到。阔克苏大峡谷和库尔代大峡谷之间有缆车相连,来往两个景区之间异常方便,景区内还有住宿,可以满足人们夜晚在草原仰望星空的愿望。</h3> <h3>库尔代峡谷</h3> <h3>阔克苏峡谷:据景区内哈萨克小姐姐说,水的颜色为奶白色是因为天山融雪中含有碳酸钙质岩块粉末,等到了八月份沉淀后会变清澈</h3> <h3>人体草原没有光影的照射颇为逊色</h3> <h3> 喀拉峻大草原位于著名的八卦城-特克斯县。相传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时,身为天下道教执掌的丘处机应邀前往西域传授长生不老之道,途径特克斯发现此处集山之阳刚、川之柔顺、水之盛脉为一体,暗合八卦布局之原理,灵机一动设计出了八卦城的雏形。不过丘处机只是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四个方位,真正把八卦城变成现实的是700年后新疆王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浚。(有人认为据文献记载丘处机并未到过特克斯,只是邱宗浚为新疆第一贪,实在难以冠名八卦城之父。后来国民党打到新疆,邱宗浚被部下所杀)</h3><h3> 邱宗浚为人迷信精通易理欺压百姓强占土地,他聘请了俄罗斯专家帮助测量,由于当时测绘技术与设备都不完善,因此买了大量的布匹撕成布条绑在牛身上,用20头牛拉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雏形。整个城市以八卦文化广场(博物馆所在地)为中心分阴阳两仪,按等距离同角度放射状向外伸出乾坤震坎艮巽离兑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设一条连接八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共设4条环路。一环为商场公共服务设施二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三环四环居民住宅小区。一环八条街二环十六条街三环三十二街四环六十四条街,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六十四卦,充分反映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的易经数理。为了不让人迷路,各街道都设置了方位说明牌。因为条条道路都相通,不存在堵车,所以九六年有关部门取消了路上的红绿灯(由于现在车流量加大、外来游客剧增,部分拥堵路口安置了便携式太阳能红绿灯)。 </h3> <h3>博物馆</h3> <h3>离街</h3> <h3>坐热气球或者在八卦公园登上太极眼摩天轮可以俯瞰特克斯全貌</h3> <h3> 从喀拉峻一路往东接连有那拉提、巴音布鲁克三个大草原,都是高山草甸,却也不尽相同。喀拉峻是峡谷沟壑、那拉提被称为绿色谷地,草长50-60厘米,植被丰富森林茂密,巴音布鲁克则是永不枯竭的甘泉,有众多的泉水湖泊河流,沼泽湿地更是天鹅鸟类喜欢栖息的地方</h3> <h3>巴音布鲁克</h3> <h3>九曲十八弯-电影飞驰人生拍摄地</h3> <h3> 巴音布鲁克所在的和静县是当年土尔扈特人的王庭,前面我们提到由于准噶尔的侵占,土尔扈特部被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因此才引出了东归英雄-渥巴锡。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吧。</h3><h3> 话说土尔扈特人客居在人迹罕至、土肥水美的伏尔加草原生活了一百多年,这里远离战争、安静和平。进入十八世纪强大起来的沙俄政府逐渐加强了对边疆民族的统治,他们变本加厉的奴役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牧场、加重徭役、分化收买贵族、意图将土尔扈特人驯服成自己的雇佣兵。仅仅一年就向部落征兵八次,大量青壮年赴黑海前线充当炮灰,数以万计土尔扈特人丧生战场。沙俄还强迫利诱牧民放弃信仰转信东正教,衣食礼仪俄化。沙俄不仅压榨牧民还通过改组汗王下属的议事行政机构来与汗王抗衡,架空渥巴锡,并且鼓励哥萨克移民迁居伊罗河和伏尔加河之间。这一切加速了以汗王渥巴锡为首6人领导集团的东归决心。1771年1月17日渥巴锡率领17万部众踏上东归的征途。由于河水没有及时封冻,河对岸4700余帐2万多卫拉特蒙古人没能随行,这批人至今留居俄罗斯,成为今天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的主要居民。1771年8月17日土尔扈特部终于在渥巴锡的带领下躲过沙俄的围追堵截、严寒饥饿、疾病瘟疫,全部越过边界小堡坑格勒国拉,踏上大清的国土。然而这时出发的17万人仅剩66013人。清政府按照分散安置、互不统属、各管其众、以分其势的策略,将东归的部众分为六路分制管辖,主要分居在新疆、青海、额济纳。清政府对归附的土尔扈特人颇为优渥,不但初期给予物资口粮,还划分水草丰美的牧场,免除8年赋税,100年间未从土尔扈特部征兵。</h3><h3> 两年前我曾到过额济纳,见到了那里土尔扈特人的后代并拜謁了他们的神树(800年树龄的胡杨)1698年阿玉奇汗的侄子阿拉布珠儿携母率5000部众到西藏礼佛,并进京謁见康熙帝,因被准噶尔汗国所阻,无法西归,被清政府封为固山贝子,后定居额济纳流域,这件事对渥巴锡东归也产生积极影响。</h3><h3> 和静县的土尔扈特人主要从事畜牧业,信仰藏传佛教,他们保持着注重子女教育的遗风,无论贫富都让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供孩子读高中读大学。部落民众会互相帮助资助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如果有人不送孩子去读书会受到谴责,甚至会告到政府或喇嘛那边去,因此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很少有文盲。</h3><h3> </h3><h3> </h3> <h3>额济纳土尔扈特人的神树-胡杨</h3> <h3>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土尔扈特人的毡房</h3> <h3> 今天我们将踏上传说中的独库公路了。独库公路是独山子到库车的一条公路连接了南疆和北疆,全长580多公里,沿途可以看到戈壁荒漠、雅丹地貌、雪山湖泊、高山草甸、森林河谷等美景。这条路三分之一是悬崖绝壁,五分之一的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跨越新疆近十条主要河流,翻越终年积雪的四个冰达坂(山口)。公路上还修建了百米防雪长廊,悬崖上雪崩的时候,落下的冰石雪块可以直接滚落到路旁的深沟里。</h3><h3> 这条路70年代开始修建,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修建完成,100多名官兵为此献出了生命。行驶在这条路上还能看到修路初期是单车道,路面崎岖不平,布满碎石。如今已经拓宽为双车道,道路平整,没有传闻的那么惊险了。我们走的中段和北段大多是在天山中穿行,有的地方海拔高达3000多米。</h3> <h3>达坂</h3> <h3>防雪长廊</h3> <h3>奶绿色的翡翠湖</h3> <h3>虽然最好吃的抓饭在喀什,但是北疆的也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