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实现上游学校远大的教育梦想,校领导将建设“学术型学校”提上日程,鼓励部分教师加入校科研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进而起到学术引领的作用。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进行学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好效果。7月18日,上游学校暑假通识培训的第四天,校科研团队的青年教师们将登台分享他们的研究之路。<br><b><br></b></p><p><b> 培训第一部分:科研团队分享</b><br></p><p><br></p><p> (一)蔡维君老师分享:《“课眼”研究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结构化发展》<br></p> <p> 蔡老师从下列六个角度作了汇报:<br> 1.聚焦问题,深度探讨;<br> 2.挖掘教材,巧妙解读;<br> 3.设计教学,提升思维;<br> 4.走出瓶颈,促进成长;<br> 5.五高老师,抓住核心;<br> 6.课题抓手,凝聚同侪。</p> (二)秦鹤老师分享:《课题研究对年轻教师成长的帮助》 <p> 秦老师从下面三个角度阐述了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作用:<br> 1.站稳讲台——初期成长<br> 2.成绩进步——印证成长<br> 3.心智成熟——终身成长</p> (三)吴媛媛老师的分享:《结构化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 <p> 吴老师从以下三个角度阐述了结构化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br> 1.课题研究成果显示<br> 2.课例研究<br> 3.结构化教学呈现出的教学效果<br></p><p> </p> <p> 吴媛媛老师谈到结构化教学在数学运算复习中的重要性。 </p><p>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题目类型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也算是数学模型,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这是一条捷径。比如,数学运算这块,这学期主要考察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那么就可以针对这几个知识点的典型例题进行细致性的剖析,从题目的类型和本身的特征,从解题的方法以及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都要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有了方向,而这种方向,其实恰恰是一种思维的体现。</p> 而从期末考试试卷上看,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进步,几乎都能在计算题目上拿到满分。这说明,将题目类型归类,特征归类,方法归类的结构化思维对于提升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br> 一位年轻教师,通过专注扎实的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再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思维水平的提升、成绩上的进步!真的是令人欣喜,倍受鼓舞。<p><br></p><p> (四)吴星宇老师的分享:《一次课题体验给我带来的“三问”》<br></p><p><br></p> <p> 吴老师结合自己课例,生动形象地为老师们解读自己的“三问”。<br> 1.理解:为什么要做课题?<br> 2.设计:研究思路;<br> 3.实践:课例展示;<br> 4.评价:学术型研究我收获的是什么?<br> 5.反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生为本、植根课堂。<br></p><p> 吴老师从自己的一节词汇课入手,展示了如何将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她得益于和信息技术白老师一起做课题研究,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比如在这个词汇课中,她打破传统的语境讲解和词汇讲解,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同学们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进行比赛,记忆和理解最优的角色会获胜,非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得到提升。另外,吴老师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我们收获颇多。</p> (五)吴梦钰老师分享:《挑战未知的自己》 <p> 吴老师从被迫接手科研任务讲起,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面对未知的领域,她只能向他人请教,重新学习;每次想要退缩时,同伴的肯定和鼓励让她坚持下去。一直到论文成型,她才松了一口气,最终,她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在挑战未知的自己的同时,遇见了更好的自己。<br> 吴老师分享了以下几个方面:</p><p> 1.“我是科研小白”;<br> 2.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br> 3.克服困难 协同合作;<br> 4.遇见更好的自己:沟通 学习 交流 实践。</p> (六)丁瑞老师分享:《教师做科研课题的意义和方法》 丁老师从四个方面给科研小白普及了关于科研的常识:<br> 1.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br> 2.什么是课题研究?<br> 3.如何做课题研究?<br> 4.如何撰写论文?<br> 六位老师们分享完毕后,老师们都非常激动。吴梦钰老师说:“正如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缺少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勇气,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是一种因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这种自卑心理是成长最大的杀手,而自己反而成为了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改变这种畏难的自卑心理,相信自己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尽最大能力去挑战自己。今天我站在台上,能为这么多优秀的教师做汇报,证明在上游学校这三年,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都做到了,你也可以。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想长存,须学习”,相信学术型教师离你我并不遥远!”又如詹国俊老师说:“从上游教师培训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思维方式、教学方式改变开始,否则一切改变都是穿新鞋走老路……要存活,需学习!”他们用简朴的文字,传递着无言的感动。 <b> 培训第二部分:刘历红副校长作《做四季人 终生成长——学术型学校建设再解读》的报告</b> 报告开始,刘历红副校长以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入“四季人”的概念,通过与“三季人”的对比,得出“四季人”的超越性。紧接着,刘校从如下几个角度作了详细的报告:<br> 1.核心问题:得道高人如何得道<br> 第一层:德行好<br> 底线:尊伦理 守规范<br> 第二层:上好课<br> 底线:被信任<br> 第三层:有影响<br> 底线:专业精<br> 2.终生成长:学术型学校建设的导向<br> 3.学术型学校建设最需防范的<br> 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学校的评价不科学<br> 4.学术型学校建设难点<br> 学校层面:难在评价;教工层面:难在入门<br> 5.案例的启发<br> 转变心态是根本;敢尝试第一次是关键;坚持实践、反思是保障<br> 6.任务<br> 方案的再论证;助力系统的建设;先行者的示范引领 <b> 培训第三部分:填写《上游学校2019暑假教职工培训调查问卷》</b><br> <p><b><br></b></p><p><b> 培训第四部分:王力争校长做结训发言</b></p> <p> 结训仪式上,王力争校长再一次肯定了四天培训中上游人的表现,他语重心长讲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全部,我们要善待走进上游的每一个小孩,我们的老师要全身心投入,尽我们的责任。上游的教师团队上进、努力、富有潜力,这是上游的希望,但我们仍要心存忧患意识,还是要搭建平台,做好示范,学术型学校的建立,还是要落实top训练,改变老师思路,长久保持良好的样态。</p> 最后王校长恳切地嘱咐大家,假期将至,注意安全,也对大家表示了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假期愉快,健康幸福!<br><br> <p><b> 培训感言</b></p><p><b> </b>对上游人来说,每一次培训都是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培训结束后都感慨万千,感慨理论知识的增加,感慨眼界的再次提升,感慨种种进步的力量。这种感慨不仅仅局限于上游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外界人员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李静老师,是王校长的大学同学,王校长数学教学研究团队成员,上游这两年的寒暑假通识培训都全程参加。培训结束后,激动万分,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我们。</p> <p> 美篇制作:上游学校语文组</p><p> 文案:张毅 李楠</p><p> 编辑:张毅</p><p> 校对:张习芳 李楠 褚刘芳</p><p> 图片来源:吴梦钰 徐霞</p>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