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56个民族串串门之乌孜别克篇

王立功

<h3>  乌孜别克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79%,而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口不到2万人。</h3><h3>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来源于14世纪时的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领袖”。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衣食起居等和维吾尔族大致相同。</h3><h3> 2019年7月6日,我们开车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村。这个村坐落在水磨沟风景区内,当天正是周末,很多家庭都驾车来此度假,可是都被拦在水磨沟风景区大门外,我上前一问,得知从今天起封山,任何车辆都不得进入。</h3><h3> 我拿着两本此前去30多个少数民族串门的画册,向门卫打听为何封山,门卫说他们也不清楚,只知道要封好几天。对我们的画册他们很感兴趣,互相传看着,突然门卫班长告诉我,你进去吧,你不是来度假的,你是来我们民族串门的,我们放你进去。这真是出人意料,太太高兴地跳了起来。</h3> <h3>  进入大门后约5公里,我们找到了一家乌孜别克族人家,正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来了三位派出所的警察,在查看了我们的证件,并询问了我们进村的目的后,告诉我们马上离开,连我们和乌孜别克族人合影的要求也被拒绝,只让我们拍了一张风景照。</h3> <h3>  不过,这几位警察告诉我们可以去大南沟乡寻找乌孜别克族人家。于是我们又开车36公里,从大南沟村来到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h3> <h3>  我们开车直接来到了乡政府,一位乡政府工作人员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让我们等他打个电话,谁知道他这个电话是打给警察的,不一会来了一辆警车,对我们又是一番盘问和核查证件,他们很严肃的告诉我们,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乡里的乌兹别克族都已经被哈萨克族同化了,现在新疆维稳形势非常严峻,不同意我们到人家去串门。最后他们建议我们去刺绣园看看。</h3> <h3>  也许是周末的原因,刺绣园只有一家工作室的门是开的,我们走了进去。</h3> <h3>  满屋子都是哈萨克民族的服装,乌孜别克民族的服装一件也没有。</h3> <h3>  里面的工人告诉我们,在刺绣园,只生产哈萨克族服装,建议我们到县博物馆去看看。</h3> <h3>  在被他们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在木垒县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个乌孜别克少女的塑像,讲解员告诉我们,正中的这个女子所穿的红色长袍就是乌孜别克民族服装。乌兹别克族的服饰美观大方,他们的传统服饰具体体现了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审美观点,以及华丽精美别致美观的服饰,为我国服饰文化增添了瑰丽的姿彩。</h3><h3> 这是我们串门的第49个民族,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结果收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