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昆明时,我在学什么?

K.K

<h3>--- 2019.07昆明培训个人总结<br></h3><h3><br></h3><h3>&nbsp; 2019年7月9日,我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因为在这天,我跟着学校大部队的步伐,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昆明进行为期4天的培训学习。其实这次培训本应为6天,但对于我个人只有4天,因为后面要继续参加市教育局的培训,无奈只得提前回来。基于此,我格外珍惜在昆明的这难得的4天,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过,以期能有更多体验,更多感悟。以下简摘我这4天的学习和后面自学课件内容的小结。</h3><h3><br></h3><h3>一、教育现代化</h3><h3>&nbsp; 现在都已经2019年,这不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号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们更要看到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科技革命浪潮的背景下,祖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各行业、各类型人才的需求猛增,而且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高精尖科技、金融、外贸外事等领域,基础机械、高端服务业、国内市场营销等方面需要的人才更多。这类人才不需要过高的学历,更为重要的是实操技术、经验和时间。因此对于此类人才来说,在职业教育和高职高专阶段打下入门的坚实基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校实操和企业实习时积累点滴经验,毕业后尽早出来工作,从基层做起,趁年轻不断试错和修正,只要坚持前进,定能在而立之年前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发展前途丝毫不输于本科生、硕士生等。办公室里的座位是有限的,总不会每个人都能进体制内或坐办公室做些文职工作,文职也没有那么大的工作量;然而市场和现代化是无限的,我们总能提高和创新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也许很累,但回报也是很巨大的。</h3><h3>&nbsp; 在参加完这几天的培训后,发现专家们的想法和我的不谋而同,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对于中职教育的定位和学生培养的大方向也要跟着现代化,摒弃“中职教育是消化低分考生论”,而转为为国家、社会培养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的大道上来,同时也是为学生及时定下职业生涯规划,让孩子们能在最青春的年华充分利用时间发挥自己所长,同时找回学习的快乐与纯粹,不用处处跟人比分数,而是与未来职业挂钩,学好技能,终身受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职业教育是真正响应了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投身于世界浪潮,追赶德国、瑞典、瑞士等高端制造业大国。</h3><h3><br></h3><h3>二、建设多元办学格局</h3><h3>&nbsp;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中职、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职业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名词:校企合作/ 跨界合作、产学融合/&nbsp;现代学徒制 、技术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nbsp;中高职衔接、中等职业教师专业标准/&nbsp;双师型教师等等。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要不断提高及磨练自身的专业技术外,还得密切了解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尽早将学生往缺口的方向打造。之前我曾听专业科目的的同事说,他们基本每2-3年就得购置最新版的技术书籍并自学,要不然就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就编程工具而言,从早期的VB、C语言、C++发展到Java、Arduino等等,而且要选取难度适合16-18岁青少年入门的工具进行课程设计、不断更新,对于老师而言,工作量很大。此外,就我校而言,培养的学生是智能交通、电子电脑类方向,如何使孩子们未来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成为了我们专业设置和课程总体设计的首要考虑点。</h3><h3>&nbsp; 若是硬要跟CS、通信专业的本科生PK只招985、211毕业生的互联网大厂,我们的孩子赢面不大;但是面对市场上数量众多的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类的中小型公司,我们的孩子还是很有潜力进入并成为技术骨干的。因此,正如上段提到的我们中职学生和老师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一样,学校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也要找准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的定位,方能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产学融合。这里的“找准”,并非自己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而是要走出去,走到企业去,实地调研、深入采访、研讨定岗等等,才能有效地建设多元办学格局。</h3><h3><br></h3><h3>三、教学改革创新</h3><h3>&nbsp; 中职层面的教学改革创新,涉及到学习环境建设、数字资源与教学平台开发(包括网络课程和学习平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课堂教学、课程整合与开发、课程整合与开发等等。就我们基础英语学科而言,在中职学校里处于“弱势地位”,其重要性很容易被学生忽略。然而,基础英语的学习其实对学生来说有如其专业科目一样重要,因为在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企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机会更多,国外资本也会寻求机会进入国内市场,甚至是技术的学习和交流也离不开英语,因此在中职学校做好及发展基础英语的教学十分关键。而对于英语这种基础文科而言,设计其成为行动导向的课程是较为可行的。</h3><h3>&nbsp; 有研究表明,结合看、听、说、做等多种感官模态的“行动”学习方式,能到达80%的知识学习绩效(如下图)。而且所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难度应为学生“踮踮脚、跳起来”能达到的 i+1水平。而英语的教学更是如此。目前我们所用的职一英语教材是《职业英语分级评价手册》(主编:黎绮明老师),里面除了分了听说读写4个板块,也在每个单元分了入门级、基础级、进阶级3个难度等级,还在每个板块编写了10个贴近学生工作、生活实际的话题,如phone message, rental ad, interview等,学生通过这些文本的学习和任务的完成,能够模拟和体验常见的职业英语使用场景,&nbsp;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和生活常用词汇。对于我们职校的孩子而言,英语实操时的随机应变比起分数重要得多。此外,在职校的英语课堂上,学校还引进并推行使用蓝墨云班课、K12等APP,以即时的活动和互动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英语这一语言从书本上“跃然而起”,在学生看、听、说、做等多种感官并用中“活化”成一项工具,而不只是一堆“鸡肠”符号。</h3><h3>&nbsp; 对于我个人而言,更是一大启发,已经在构想下学期的英语课如何融入信息技术、设计何种教学活动了,怎样将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又高效——多折腾,别偷懒,做中学,学中做。另外,说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得不提到我们组长黎老师。上文所述的职一新教材即为我们组长主编,就在这学期,组长也在着手主编英语高职高考的新教材。我有幸跟着组长也编写了其中一章,和绘制了若干思维导图。编写教材的过程真的很繁琐,光是一个自以为很简单的语法点,也要多遍翻查字典和其他语法书,以勘正最准确的内容,同时又要用精炼而又符合逻辑的表述,还要结合真题和官方的考纲考点,自己编写题目......我的稿子被组长“入厂”大修了7、8遍方才过关。回想起当时编的语法填空题,完全就是原创的一篇关于Mind-map的小文章,寥寥几行,脱发无数;然重读之时,还是倍感欣慰,觉得自己写得还算简单、地道,在科学编写教材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感谢带我入门的组长!</h3><h3>&nbsp; 为何要不厌其烦地编写新教材?因为现在我们手头上可用的高职高考教材已经是10多年前编写的了。过去10年社会和学生都对高职高考不太重视,在以前的经济环境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很多都是直接踏入职场的,那时适合中职生的工作机会也多。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学历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现在的中职生更多地选择通过三二贯通或高职高考进入大专学习,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那么十年前的教材,无论是考点还是内容,甚至是整体设计方向都不再适合如今职校学生的需求了,编写新教材刻不容缓。有鉴于此,我校英语组长黎老师勇挑重担,在这一层面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我们一直在行动着。这也启发我,教学改革创新不单只局限在课堂内,更要以此为圆心,走出课堂外,从课题、教材、作业等方面入手,踏踏实实作出改变。</h3><h3><br></h3><h3>四、朋辈学习,发掘同伴闪光点</h3><h3>&nbsp; &nbsp; &nbsp; &nbsp; 最后,要感谢此行乃至我入职以来一直照顾着我的同事们,他们不但善良友好,还很优秀出色,身上众多闪光点值得我学习,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提到的女神组长;勤奋认真,而又富有创意,还热心助人的我最爱的方玉宝贝;甜美温柔、纯真善良的子欣妹妹;爽朗大方、乐于助人的楠楠大可爱;温柔爱笑、积极乐观的嫚虹美妞;气质出众、聪明漂亮的尚钰美人;时尚动人、温柔可爱的小郭和小欧;还有儒雅睿智、帅气挺拔、能力出众的陈Sir;还有我教学专业、平易近人、高挑漂亮的萌萌师傅;还有一直耐心指导我的高能力、高颜值、高情商的科长、书记和远瑜老师......真的太多太多了,可能码字三天三夜都写不完。大恩不言谢,我除了用实际行动做好自己的工作以配得上我们这个优秀上进的团队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您们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长处,将自己也变成这么美好的人,让您们跟我相处也能感受到同样的快乐。在大放异彩的电职里面,在兢兢业业的您们身上,我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希望,更坚定了前行的决心和行动。</h3><h3>&nbsp; &nbsp; </h3><h3>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 William Butler Yeats</h3>